做行研或是投研報告本身是建立對行業、項目的思辨能力

何謂思辨?當一個賽道里面,相同業務模式的項目,哪個好哪個不好,如何分辨?這是思辨的關鍵

在相對估值法中,同數據比較只是表象,認知這個數據對這個項目是否重要,纔是關鍵丨在過去我甚至有看過將區塊高度以及挖礦難度做爲數據對照的

只有不斷的梳理,才能建立起通盤的認知,以及基於原有的認知去拓展、押注:這個賽道、項目有沒有可能爆發❓

例如其實我在去年七八月份的時候,在推特上就曾表示這輪週期的L1基礎設施要關注TON(等解封了引用原推延伸一下),在12月份推薦社羣和幾個朋友買,當時市場上並沒有什麼TON的聲音

當時就三四個人買了吧我記得,可以看附圖,嗷嗷叫的這位恰好沒買,等到漲上來了,又來問TON能不能買,這就是市場的現狀

🔻就個人來說,長期投研創作,也是長期對市場思辨的過程,可以避免踩到一些外表華麗的坑

🔺就機構角度,投研組本身的ROI,我認爲是不強的,因此有的時候這類投研本身佔坑的比重會更加大

你看,現在TON漲起來了,市場研報不就多起來了麼🤣

📍同時,基於行爲金融學的一個經典理論:選美理論

如果我們想要在一場選美比賽中,選出冠軍,要選的不是你認爲最好看的那一個參賽者,而是你認爲其他人可能認爲最美的一個參賽者

🗝️在行業持續投研,本身也是在做這件事,某某標的除了本身看好之外,它身上的一些跡象讓我認爲,未來市場上更多的其他人,也會看好

就是這麼簡單,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