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加密熊市期間往往會出現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創新,本次熊市也不例外,最近一款名叫friend.tech的DApp引發了市場關注,在短短几天內總交易量達到3萬ETH,協議收入一天達到168萬美元,賺錢效應使得這塊應用迅速引發了市場關注,討論量也在持續創新高。
Friend.tech炒作邏輯
不少人將friend.tech劃歸爲SocialFi項目,因爲這款應用主打的是社交,用戶通過註冊併發布相關信息,然後其他人可以購買該用戶的股票share,並進行出售以獲取收益,該用戶也可以從相應的股票share中獲取收益,購買者也可以行使自己的權益包括進行私人聊天等。
從這款應用的內容上我們可以看到friend.tech的主要功能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股票share的炒作,由於市場熱點匱乏,因此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玩法都能獲得資金的青睞,從而積極參與進來,同時有人也反饋場內買賣個人share的機器人比較多,賺錢效應帶動了用戶羣體的增多,從而引發討論
第二個則是粉絲經濟,我們簡單認爲每個人都可以發行自己的代幣,並出售給自己的粉絲,從而形成粉絲經濟模式,對於擁有衆多粉絲的KOL來說,尤爲受用,尤其是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個人影響力變現成爲焦點。
個人影響力時代的到來
從核心上來看,賺錢效應對這款應用起到了促進的作用,而實際上對於用戶的粉絲經濟和個人影響力來說,纔是這款應用能夠備受關注的重點,這點在web2時代也尤爲受用,一些web2產品在之前實際上已經比較熱門了,同時也激發了全民創作和分享的熱情,比較符合互聯網的自由分享精神。
互聯網從web1到web3經歷了多年的發展,主要核心是信息的廣泛傳播和傳遞,也讓普通人獲取知識的門檻不斷降低,但是網上內容也存在着一些負面問題,最核心的就是虛假信息和真實信息混合,從而導致人們很難判斷該相信誰,因此付費知識這個概念就誕生了。
簡單來說就是一部分在某個領域的知名人物可以通過指導或解答普通用戶的疑問,並獲取報酬的模式,比如之前的付費問答等,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不過這種情況會使得這些知名人物的關注度降低,因此一般都會採用付費和免費結合的策略,比如爲大衆進行知識科普,但是對具體個案提供諮詢等,這些都屬於變現的途徑之一。
在付費問答之後,粉絲經濟也開始逐漸爲大衆所知,比如直播帶貨等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個人靠自己影響力來宣傳產品獲取收益。這種模式也開始逐漸擴展到web3,簡單來說就是將KOL的某些權益製作成代幣或股票share,然後用戶可以進行買賣交易,也可以直接進行使用,從而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而KOL們也可以在付出知識之後獲取相應的報酬。
當然在friend.tech火爆之前的幾個星期前,twitter向關注度高的博主發放了創作者獎勵,有的博主可以領到數千美元的獎勵,這被大家認爲馬斯克吸引具有影響力創作者的具體表現,這一操作也是直接帶動個人粉絲經濟模式到來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爲廣大博主也因此有動力分享更加有價值的內容,從而獲取收益,而twitter也會因此出現更多有價值信息從而引發關注,進而獲取更多廣告收益,將這些廣告收益的一部分分發給博主們也是一個正向激勵的過程。
也就是說friend.tech出現的時機是非常巧妙的,並充分抓住了市場的風口,加上帶動的造富效應以及羊毛黨們傳播的空投預期,共同使得這款應用爆火起來,交易KOL名人的個人share也是加密經濟過程中的一個變革,在此之前比如一些知名創作者、藝術家都可以發行相應的代幣,比如mirror文章或者NFT作品來進行交易等,這也對friend.tech起到了推動市場的作用。
總結
從發展趨勢來看,個人影響力和粉絲經濟的發展過程中friend.tech是一個有意義的創新,這也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當然friend.tech也背一部分人認爲有旁氏的成分,這主要是由於炒作的因素,而本質上個人影響力以及變現模式也給幣圈帶來新的亮點,也會對後面的加密項目包括經濟模型等帶來重要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