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理解這種興奮 — 尼古拉斯·科卡利斯(Nicolas Kokkalis)作爲 Pi Network 的大腦,可能是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想法令人興奮。但讓我們爲這個理論帶來一些清晰度,並分析爲什麼這極不可能 — 儘管聽起來很樂觀。
首先,時間線不匹配。比特幣的白皮書於 2008 年發佈,其創世區塊於 2009 年初推出。那時尼古拉斯·科卡利斯仍在學術界,正在斯坦福大學完成他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專攻去中心化系統 — 但不是加密貨幣。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他當時在進行比特幣級別的創新,尤其是在一個化名下。
其次,中本聰在 2011 年消失,留下了沒有痕跡 — 完全是數字幽靈。與此同時,科卡利斯一直活躍於公衆,發表研究,在斯坦福大學授課,並於 2019 年共同創辦了 Pi Network。爲什麼中本聰會以真實身份重新進入公衆視野,參與一個結構和理念與比特幣截然不同的項目呢?
第三,風格和意識形態的差異。中本聰是一個隱私極端主義者和密碼朋克,強烈反對中心化權威。儘管 Pi Network 具有創新性,但它使用了更爲權限化的模型和基於移動的身份驗證 — 這些理念與中本聰的價值觀形成鮮明對比。如果有的話,真正的中本聰揭示將更傾向於匿名,而不是應用商店的 KYC 入駐。
最後,沒有直接證據 — 沒有已知的與尼古拉斯相關的比特幣地址,沒有來自中本聰錢包的確認加密簽名,也沒有可信的泄密暗示這種聯繫。加密社區很快會進行猜測,但成爲中本聰的門檻極高。
因此,雖然想象中本聰的皇冠傳遞給像科卡利斯這樣的現代遠見者很有趣,但這個理論大部分是希望的泡沫。不過,信任是樂觀的 — 如果 $Pi 因謠言而暴漲,那就是加密世界的本質!
#PiNetwork #CryptoTheories #SatoshiOr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