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新台币大调查:45%对于留下交易纪录感到担忧

随著数位化资产议题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国际货币基金(IMF)报告指出,全球已有超过百个国家正在研究发行中央银行数位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而台湾央行自2019年起便已开始研究「数位新台币」的可能性,并于近日公布了委外问卷调查结果。

所谓的数位新台币,其实就是以电子形式支付,价值与新台币纸钞和硬币同等的货币。

目前日本、欧元区及英国等,目前仍在概念验证或原型建构阶段,而中国、泰国已经进入试点阶段。

以中国数位人民币举例来说,自2019年起,中国相继在深圳、苏州、成都以及2022冬奥会场景启动试点测试。中国建设银行在其开发的手机银行客户端增加「数字人民币钱包」功能,用户可以直接申请数位人民币钱包,进行付款、收款、扫一扫、转款等功能。

使用方式则和一般行动支付相似,只要开启相机扫一下QRCode,就可以进行付款。主介面上滑即可付款、下滑收款,用户也可以透过现钞兑换数位人民币。

央行数位新台币调查结果

台湾央行已完成数位新台币的两阶段研究试验,目前正处于原型建构阶段。央行在2023年4月办理委外问卷调查,于2024年4月完成。调查对象包括一般大众、产业界金融机构、支付业者、虚拟资产业者、政府机关以及学术界的相关专家。

民众怎么看?

根据央行报告显示,一般大众(民众、店家、摊贩)对于数位新台币的认知度不高,但若能提升认知与理解度,使用意愿将大幅提升。

目前73.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现金、非现金都会使用」,而有25%受访者基于习惯或偏好「只用现金」。

其中45.2%的民众对于数位新台币会留下交易纪录感到担忧,然而,如果有国际资安认证,或政府只有在合法且追查非法活动情况下才调用资料,超过7成的民众认为这能减轻其担忧。

产业与专家怎么看?

金融机构、支付业者、虚拟资产业者方面,虽然认知程度高于一般大众,但超过7成的基层金融机构,对于数位新台币可能带来的影响表示担忧,特别是可能弱化金融中介角色、导致资金成本上升或提高流动性风险。

然而,如果有可行的商业模式或配套措施,这些担忧或许可以再降低。

至于央行目前规划的数位新台币相关设计,包括初期不付息但保留附息功能、依身份验证程度设定不同的钱包金额上限等,业者大多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政府机关怎么看?

政府机关则多数认为导入数位新台币对其专责业务具有正面助益。

超过半数的政府机关受访者认为,可以开放外国人来台观光时申请数位新台币钱包,并设有配套措施,如能识别其为外国人身分、限制仅能于境内使用,以及设定较本国人为低的金额上限等,以避免外国人使用不记名钱包从事洗钱或诈骗等非法活动。

台湾有机会发数位新台币吗?

央行表示,将根据委外问卷调查结果,检讨修正数位新台币初步架构与设计,并将举办数场公听会、说明会或论坛,与利害关系人进行更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以提升大众对数位新台币的认知度。

同时,央行也将持续搜集国际间主要国家对于数位新台币的修法情形与发展,讨论相关的法律架构,并再研议评估是否要推行试点计划。央行强调,未来如果决定发行数位新台币,将会分阶段执行,同时视国际间技术的成熟度与大众实际需要的必要性,再评估最适当的导入时机。

另外,由于偏远地区或弱势族群还是以现金支付的比例较高,因此,在推行数位新台币时,还是会保留现金的发行,以兼顾市场与民众的需求。

至于针对部分民众对于隐私与个人资料使用的疑虑,有学者建议可以采用多因子身分认证(MFA)、零信任机制(Zero Trust)、数位签章等技术来强化资安。对于隐私保护,建议采用零知识证明(ZKP)及差分隐私技术(Differential Privacy)。

央行也表示将持续研议资料管理制度、明确的资料使用范围,以及周全的隐私保护机制与资安技术强化,以增强民众信任、降低疑虑。

数位新台币的研究与推动,是台湾央行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透过广泛的调查与交流,才能更加了解民众与业界的需求与担忧。至于未来是否会发行、何时会发行数位新台币,值得持续观察。

更多报导
金管会推3波新策、松绑8大金融措施,目标打造「亚洲资产管理中心」
台湾虚拟通货公会正式成立!第一届理监事名单出炉,下一步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