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涉及加密货币发行的刑事案件引发舆论关注,杨启超因发行假加密货币被判入狱4年零6个月,“撤资”导致投资者罗某损失惨重。 50,000 美元。该案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加密货币运营的合法性、发行人的责任以及波动的数字资产市场的投资限制等问题。

事件发生情况

该案始于2022年5月,当时大学生杨启超在币安链上发行了一种名为BFF的加密货币。专业投资者罗某向BFF投资5万USDT后,杨启超大量撤回BFF,导致币值暴跌,对罗某造成损害。罗指控杨启超诈骗,杨启超于2022年11月被捕。

该案于2024年2月20日一审,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认定杨启超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然而,在2024年5月20日举行的上诉法院听证会上,围绕该案的合法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加密货币市场风险的法律争议和教训

检方指控杨启超以诈骗为目的,制造假BFF币,并声称杨启超通过人为增加流动性的方式引诱罗某投资BFF,然后迅速撤资,给罗某造成损害。

但辩方辩称,杨启超发行的BFF是有效币,具有唯一的合约地址,可以正常兑换。辩护律师还强调,罗某作为专业投资者,一定清楚了解加密货币操作的风险,并自愿投资BFF。

庭审过程中,双方围绕多个关键点展开激烈争论。首先,加密货币在中国的合法性目前尚不明确。法律政策尚未承认加密货币的合法性,导致与数字资产相关的诉讼难以解决。辩护律师辩称,本案因通过发行加密货币提取流动性时违反法律规定而被作为刑事案件提交法庭。

其次,加密货币发行人的责任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现行法律对发行人的责任尚不清楚,特别是在不存在明显欺诈行为的情况下。该案提出了货币投机造成的流动性提取和损失是否构成欺诈的问题。

第三,本案还设定了加密货币投资的限制。辩护律师辩称,罗某是高水平的玩家,一定清楚了解游戏的本质和加密货币交易的风险,且平台允许随时添加或提取流动性,被告的行为没有违反《规则》。平台的规则。

金融专家和律师对此案的看法不一。一些专家认为,杨启超突然撤回流动性和罗某的损失可能被视为欺诈,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罗某应该对我的投资决策承担全部责任。

中国加密货币未来的新先例

杨启超案可能会对中国的加密货币活动产生巨大影响。此案可能会推动中国政府对加密货币发布更明确的法律法规,保护投资者和发行人的权利。 

此外,该案例还可以提高人们对投资加密货币风险的认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此外,不排除中国政府可能加强对加密货币活动的监管,以防止欺诈、保护金融安全。

杨启超案并不是中国第一起涉及加密货币的案件。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第199号》,确认使用比特币进行支付违反国家金融监管规定。

然而,杨启超案是加密货币市场的法律挑战和潜在风险的最清晰体现。 在这个新兴市场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有必要颁布清晰透明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