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月份的出口数据超出预期,预示着全球贸易在2023年低迷之后可能出现复苏。随着全球最大出口国中国开始恢复势头,本报告强调了中国在重振国际市场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国贸易形势正在发生变化。4月份,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强劲增长,增幅接近13%,而对美国的交易保持稳定,对欧盟的交易则出现下降。

这凸显出,由于担心发达市场廉价进口产品,全球对中国商品的反应各不相同。尽管国际批评声不断升温,但北京方面尚未发出任何可能危及脆弱经济复苏的重大政策变化信号。

区域贸易动态

进口活动也呈现大幅增长,美国、韩国、台湾、荷兰和俄罗斯的进口量均有显著增长,增幅均超过 10%。如此多样化的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口量增长表明经济联系和共同增长利益的加强。

彭博经济评论经济学家曲大卫指出,中国出口行业具有韧性。曲大卫表示:“出口在前一个月下降后于 4 月恢复增长,表明全球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仍然具有韧性。”他强调贸易在支持中国整体经济扩张方面发挥的作用。

这种区域贸易活力并非中国独有。其他亚洲国家也经历了类似的上升趋势。韩国出口增长近 14%,而受美国强劲需求的推动,台湾对美出货量创下历史新高。

改变经济焦点

中国正处于重大经济转型之中,从传统的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消费和服务型经济。这一转型旨在满足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偏好,重塑投资并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预计到 2030 年,中国中产阶级将激增 8000 万人,对 GDP 构成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服务业占比超过一半。这种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行为对于制定旨在促进创新和提高国内消费的新政府政策至关重要。

标普中国消费指数的设计旨在反映这些变化,重点关注非必需消费品、通信服务和必需消费品等行业,同时刻意排除能源和材料等传统行业。从历史上看,这一战略重点使该指数的表现优于更广泛的中国指数。

创新和消费市场动态

中国消费市场既面临挑战,也经历了快速创新,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显而易见。疫情过后,中国消费者更青睐兼具品质和价值的产品,符合当地偏好的国内品牌从中受益。

技术进步和政策激励推动了直播和即时零售等新商业模式的出现,通过增加休闲消费促进了家庭经济。对可持续性的日益重视也影响了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偏好明显增加。

标普中国消费指数细致入微地反映了中国经济重点的变化,使其有别于 MSCI 中国指数和富时中国 50 等其他主要指数。这些指数虽然也针对中国市场,但在行业重点和绩效指标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标普指数以消费者为中心,与中国向消费驱动型经济的战略转变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