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BowTied Bull

編譯|白話區塊鏈

隨著 2025 年的到來,在新舊交替之際按照習慣我們都會總結過去,並展望未來。

回顧加密貨幣產業的過去時光,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每 4 年都會有一個「競爭幣旺季」,在這個時期,你會發現,所有代幣都在上漲,很可能你會聽說你那位酗酒的叔叔也買了什麼動物幣而大賺了一筆,甚至還是在喝醉酒的狀態下完成操作的。

到了 2025 年,真正的競爭幣旺季可以說還沒完全到來。雖然沒人能預測這次競爭幣旺季會有多瘋狂,但在這裡,我想提醒大家,競爭幣行情的走勢一般都是迅速失控,也可能會突然結束。一旦崩盤,跌幅可能不只是 -99.99%,甚至可能是徹底崩盤。

不過在那之前,大家都沉浸在各種繁榮娛樂的氛圍中。那麼,接下來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以往的競爭幣旺季,看看它們的發展如何,是否能從中汲取一些有價值的教訓?

2012-2013 年競爭幣旺季:早期狂熱投資者,市值最高可達 150 億美元

我們知道,目前市場上那些盲目跟風的人很可能又要出現了。這種情況在 2013 年曾經發生過,而且走勢變得非常有趣。

在 2013 年的「競爭幣旺季」時,比特幣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總市值大約只有 10 億美元左右,而一筆巨鯨交易大概也只有 10 萬美元。當時,Mt. Gox 還在經營中,而投資者們大多是那些經常出現在《魔法風雲會》交易卡牌活動中的人(這也是 Mt. Gox 事件發生的背景)。

那時,人們提出了改進比特幣交易速度的想法,認為透過減少區塊時間可以加速交易,這在當時被視為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創新。

萊特幣(Litecoin):至今仍然存在,而整個創意(由 Charlie Lee 提出)就是將區塊時間從比特幣的 10 分鐘縮短到 2.5 分鐘。

萊特幣的價格從約 10 美分漲到了 48 美元,漲幅約為 47900%,在 2017 年再次迎來了大幅上漲,然後 Charlie Lee 在頂部拋售了所有持幣,並聲稱「沒有他,比特幣網路也挺好的」(大家都知道,創辦人賣掉 100% 的持幣意味著什麼)。

Namecoin:這是一種比特幣的分叉幣,旨在創建去中心化的網路域名(類似於 ENS 透過「.eth」擴展的概念)。它的價格曾經一度飆升至約 13 美元,但很快就跌入低谷。從最低點到最高點,它的價格上漲了大約 30 倍。事實上,它仍然存在,當前的交易價格接近 1 美元。

Peercoin (PPC):這是最早的權益證明(Proof-of-Stake)代幣之一(這種機制如今用於確保 ETH 的安全),經歷了兩次大漲。第一次是在 2013 年,另一次是在 2017 年,當時 ETH ICO 狂潮爆發時。它的價格一度飆升至約 7 美元,漲幅達 60-70 倍。自然,它並沒有獲得主流採用,最終跌到了 0.42 美元。(不過目前想下一個的結論是,除了像 Bitconnect 或 LUNA 這樣的純龐氏騙局,目前市場上其他的東西都不會真的歸零。)

狂潮:比特幣最終達到了 1200 美元,這些加密貨幣因為人們興趣的增加而紛紛上漲。任何在 BitcoinTalk 上發文的項目,單憑投機就能快速上漲。今天最接近這種情況的,可能就是某個名人推廣的 Memecoin 或是以某個名人命名的 Memecoin 。

Mt. Gox 崩盤:當 Mt. Gox 崩盤時,狂歡派對結束了。這次崩盤是由於重大駭客攻擊,導致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大概下跌了 85-90%(取決於你怎麼看底部),而各類競爭幣的跌幅超過了 99% 。

2017 年競爭幣旺季:ICO 狂潮與以太坊的崛起,市值最高可達 8,000 億美元

隨後在熊市期間,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件。以太坊作為一個智慧合約平台誕生,目的是創造可程式化的貨幣。這是一次真正的創新,因為它不僅讓人們能夠轉移代幣,還能創建智能合約,徹底改變了整個遊戲規則。

就像加密貨幣領域中的許多事物一樣,以太坊也伴隨著一些常見的風險。以太坊的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曾遭到駭客攻擊,損失超過 1 億美元,最終導致區塊鏈分叉,形成了 ETH 和 ETC 兩條鏈。至今,仍然有人認為當時的分叉決定是錯誤的,但我們今天並不打算對此展開討論,只是簡單回顧這一段歷史。

到了 2016 年左右,人們意識到可以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發行新的代幣,這就催生了首次代幣發行(ICO)。在 ICO 中,項目方直接向投資人銷售代幣。 2017 年,ICO 狂潮正式爆發,許多你能想到的詐騙項目都在此時紛紛湧現。

以太幣(ETH):由於發行這些代幣需要 ETH,因此推動了 ETH 價格的飛速上漲,從約 8 美元飆升至 2018 年 1 月的 1400 美元,這在當時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回報。目前,ETH 的交易價格約為 3,650 美元。

瑞波幣(XRP):瑞波幣仍然被視為「銀行幣」,它的理論是,瑞波將取代 SWIFT(國際資金清算系統),成為事實上的金融標準。儘管瑞波是中心化的(但大多數人並不介意),但它依然吸引了數百萬資金。瑞波的價格從約 1 美分飆升至 3.80 美元,目前交易價格為 2.41 美元。

奇怪的是,瑞波幣的投資者群體仍然主要是散戶。在最近的一波上漲中,你可以看到類似的現象——瑞波幣在 TikTok 上佔據主導地位,吸引了大量討論,甚至有人提出「如果它的市值能達到比特幣一樣的水平,會怎樣呢?」

萊特幣(Litecoin):如前所述,萊特幣曾再次上漲,價格一度飆升至 360 美元。儘管 Charlie Lee 賣掉了他所有的萊特幣,但 2021 年它依然再次衝高至 384 美元!

EOS:EOS 透過 ICO 籌集了 40 億美元,自稱為「以太坊殺手」。它的價格曾經一度飆升至 22 美元,但此後再也未能創下新高。

NEO:另一個自詡為「以太坊殺手」的項目,它被稱為「中國版以太坊」,當時 NEO 的價格從 0.20 美元上漲至 200 美元,實現了 1000 倍的回報。

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Roger Ver 曾是比特幣圈內的知名人物,他參與了大區塊的爭論,並支持比特幣現金。在 2017 年 8 月的區塊 478,559 時,持有 1 個比特幣的用戶會得到 1 個 Bitcoin Cash 。由於 Roger Ver 的支持,Bitcoin Cash 的價格曾飆升至約 3800 美元,但之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其他以太坊殺手:在這段時間裡,其他一些代幣也被宣傳為「以太坊殺手」(如 ADA 、 Tron 等)。如果某個代幣發表「白皮書」,似乎就能推動其價格實現 10 倍、 100 倍的暴漲。其他代幣,如 Filecoin 和 Tezos,也在這段時期上線。

收益騙局:如果你認為 BlockFi 、 LUNA 、 Celsius 和 Voyager 是第一個收益騙局,那你就錯了!事實上,第一個大規模的收益龐氏騙局是 Bitconnect,許多人因此損失了數百萬美元。

監管機構介入:就像 2021 年的週期一樣,監管機構的介入和龐氏騙局的爆發再次摧毀了整個產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開始追查像 EOS 這樣的項目,市場經歷了一次堅實的 85% 回調,到 2020 年 3 月時,比特幣價格跌至約 3500 美元。

在那個時期,大多數代幣只是騙局,因此競爭幣市場經歷了幾乎-99.999999% 的暴跌。那時,如果你的代幣出現在超級盃的廣告中,它的價格可能瞬間上漲五倍。例如,VIBE 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VIBE 的價格曾經從 0.04 美元飆升至超過 2 美元,但最終其總市值卻跌到了僅 262 美元。

2021 年競爭幣旺季:DeFi 、 NFT 和 Memecoin,市值最高可達 3 兆美元

在 2021 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大家都居家辦公,每天盯著電腦和手機無所事事。美國政府印製了 10 兆美元的貨幣,這也只是美國政府的支出。

DeFi 項目推動了流動性挖礦,NFT 讓 JPEG 成為主流(以數百萬美元的價格出售),而 Memecoin 的估值也達到了很荒謬的水平。比特幣突破了 69,000 美元,ETH 達到了 4,800 美元,整體加密貨幣市值在 2021 年 11 月突破了 3 兆美元。

Dogecoin(DOGE):一開始只是個玩笑,但隨著馬斯克對 Dogecoin 的興趣,它的價格開始呈現拋物線式上漲,成為論壇平台 Reddit 的熱門話題。如今,它幾乎成了馬斯克的專屬迷因幣。價格從約 0.5 美分飆升至 74 美分,漲幅約 15,000% 。

Solana:被宣傳為下一個「以太坊殺手」,以快速的交易速度和低廉的費用吸引了大量關注。這一切主要由 SBF(現已入獄)宣傳。價格從 1 美元飆升至約 260 美元,漲幅為 26,000% 。

Shiba Inu(SHIB):模仿狗狗幣的迷因幣,誕生了大批百萬富翁。如果從幾乎為零的市值來看,它的漲幅達到了 500,000% 。

DeFi 代幣:AAVE 、 UNI 、 SUSHI 、 YFI 等 DeFi 代幣的漲幅為 10 倍到 50 倍不等,去中心化金融(DeFi)總鎖定價值(TVL)突破了數千億美元。如今,許多 DeFi 項目的 TVL 甚至比當時還要高!

NFTs:

CryptoPunks:以數百萬美元的價格售出,最便宜的 CryptoPunk 價格超過 100 ETH 。

無聊猿(BAYC):成為了文化現象,最低價格也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水平。

空投狂潮:對於有些項目的老用戶來說,只需擁有一個價值 100 美元的.eth 域名,就能獲得 40000 美元的空投。你甚至可以透過跨鏈橋接(完成某些操作),在一天或一週內獲得 2% 的收益。像 BAYC 這樣的 NFT 項目,也空投了大量其他系列高估值的 NFT,整個空投狂潮的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

更瘋狂的是…幾乎所有的代幣都在上漲,像 SAFEMOON 這樣的代幣受到了 Dave Portnoy 等人的推崇。 Snoop Dogg 和 Paris Hilton 等名人也在為各種項目代言。甚至連已經倒閉的 FTX 也曾花錢買了邁阿密熱火隊的命名權。  

龐氏騙局:大量的龐氏騙局應運而生。雖然有些人指責我們曾經與這些騙局有關,但事實上我們並沒有參與。幸運的是,很多人成功避免了大筆損失。投資這些產品並將你的資產託付給別人,從來不是明智之舉。

死亡螺旋:隨著流動性開始枯竭(之前為這些項目提供的資金援助不再出現),我們看到了前述龐氏騙局的崩盤。此外,FTX 因竊取用戶資金而倒閉,緊接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再次出手進行監管。各種大規模的騙局和割韭菜事件,最終導致了加密行業進出通道進入嚴格的監管時期。

04 、關鍵教訓

1)及時獲利了結:市場變化迅速,你很可能會心生貪婪。如果你發現自己在說「我真希望能再買 2 倍的某某代幣」,那麼你很可能應該做的是賣出一半的倉位,知足地去賺取收益。賣出比特幣、以太幣或穩定幣都無所謂,重點是不要貪。

2)炒作週期是會重複的:每一輪競爭幣旺季都有一個敘事主題:比特幣分叉、 ICO 、 DeFi 、 NFT 或 Memecoin 。如果你找到了一個主題,最好堅持下去,因為你在該領域累積的知識,往往會在週期結束時迅速消失。與其四處跳躍,不如專注於某個領域並摘取最終的勝利。

3)風險管理至關重要:效益非常可觀,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你和我不同,我和鄰居也不同。為自己制定一個適合的計畫並堅持下去,不要因為某個擁有 10 萬美元的人說「1000 萬美元還不夠退休」而不斷調整目標。

4)生存者將茁壯成長:競爭幣有來有去,但比特幣和以太幣在每個週期中都佔據主導地位。如果一個項目已經存在這麼久,那麼它歸零的風險就相對較低。假如 Solana 能在 2025 年找到超越 Pump.fun 的實際應用,它可能也會接近這個水準。

我們從龐氏騙局中學到了什麼嗎?其實沒有。從我們看到的情況來看,人們仍然不理解「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不是你的私鑰,就不是你的幣」)這個概念,你可以在線上平台購買加密股票或其他加密槓桿資產投資,但要明白,如果你投資這些股票或加密貨幣 ETF,你實際上並不持有任何加密貨幣。你也永遠無法知道這些公司或項目會如何處理你投入的資產。

在牛市中,我們常常因為沒有參與炒作最新的 Memecoin 而受到批評。雖然眼下這些投機行為看似很火熱,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那些堅持自己的策略、保持冷靜的人,已經逐漸有了累積。

相較之下,那些只想著透過「10 倍收益」來快速致富的投機者,雖然短期內可能會受到市場的關注,但他們的資金量和策略遠遠無法與那些每月持續穩定投入、累積財富的匿名大戶相比。這些大戶通常有更紮實的財務基礎和更清晰的長期規劃。最終,市場的表現和數據會證明,什麼樣的策略才是成功的關鍵。

最後祝大家 2025 年好運。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PANews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白話區塊鏈)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復盤前幾輪牛市的競爭幣表現,為我們帶來了什麼啟示?〉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區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