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於 NVIDIA 任職的機器學習專家 Bojan Tunguz 在閱讀 Chris Miller 的 《晶片戰爭:爭奪世界上最關鍵技術的鬥爭》 一書後,指出了當初張忠謀選擇在台灣創立台積電,而非在美國。是因為當時美國業界反移民和種族主義情緒猖獗。

馬斯克也於留言區表示就他的理解,台灣大量尚未被開發的技術人才才是主要原因。而 Youtube 台裔創辦人 Steven Chen(陳士駿)也對馬斯克的評論表示,這是對台灣的準確評價。

Bojan:美國或為當時反移民熱潮趕走張忠謀而付出代價

Bojan Tungu 曾在多家科技新創公司工作,最近則效力於 NVIDIA。他擁有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在機器學習與數據科學領域已有八年經驗,期間處理過許多金融科技 (FinTech) 的實際問題。而就在閱讀《晶片戰爭》後,他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張忠謀之所以在台灣而不是在美國創立台積電,是因為當時業界反移民和種族主義情緒猖獗,他無法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取得進步。這可能是美國科技史上最大的非受迫性失誤。未來幾年我們可能會為此付出極高的代價。」Bojan Tungu 寫道。

馬斯克:台灣開發人才潛力才是選定台灣主因

而馬斯克則回覆:「我不確定這是不是他的看法。但台灣大量尚未被開發的技術人才才是主要原因。至少,這是我的理解。」筆者補充:這裡要記得馬斯克指的是台積電創立的 1987 年左右。

Bojan Tungu 則附上這段想法是在閱讀《晶片戰爭》一書第 163 頁後得出的結論,這段文字寫道:

李國鼎轉向尋求一位早期協助將半導體組裝帶入台灣的人:張忠謀。張忠謀在德州儀器工作了二十多年,卻在 1980 年代初因未能晉升執行長而離開公司,他後來表示這種情況讓他感到自己被「放逐」。他在紐約的一家名為通用儀器的電子公司任職了一年,但不久後因對工作不滿而辭職。

張忠謀曾親自協助建構世界半導體產業,德州儀器極具效率的製造流程正是他通過實驗和提高良率的成果。他在德州儀器期望的執行長職位原本可以讓他躋身芯片產業的頂尖位置,與 Bob Noyce 或 Gordon Moore 等人齊名。因此,當台灣政府致電邀請他領導島內的芯片產業並提供不設限的資金支持其計劃時,張忠謀對此提議感到興趣。54 歲的他,正在尋求新的挑戰。

對於馬斯克的回覆,這位華裔矽谷創業家陳士駿則肯定這是對當時台灣的準確描述。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會在張忠謀自傳下集中出現。

這篇文章 張忠謀受迫美國種族主義而回台創立台積電?馬斯克:台灣開發人才潛力才是主因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