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该国金融情报单位(FIU)的一份新报告,尼泊尔对加密货币交易的全面禁令使得欺诈受害者更难向当局报告其案件。FIU在其2024年战略分析报告中强调了加密货币诈骗受害者所面临的挑战。
报告指出,诈骗者使用复杂的技术,例如「小额交易」,将大型交易拆分为小额交易以避免被检测到。这些罪犯还将非法资金转换为数字货币,使当局更难追踪或查封这些资产。针对个人的诈骗活动,承诺在数字资产上获得高回报的情况日益成为主要关注点。
诈骗者通常通过广告引诱受害者,鼓励他们将资金存入某些银行或钱包账户,但这些资金却无影无踪。在像尼泊尔这样的国家,加密货币投资是非法的,受到诈骗的受害者通常因担心潜在的法律后果而不敢报告损失。这为执法机构创造了障碍,因为他们难以识别和处理加密空间中的诈骗行为。
尼泊尔于2021年9月实施了对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的禁令,并在2023年1月,尼泊尔电信管理局指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封锁对与加密货币相关的网站的访问,包括交易平台。对网上交易的打击旨在限制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广告主要传播的诈骗行为。然而,加密货币交易的非法地位只使诈骗受害者寻求正义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他们担心陷入法律麻烦。
金融情报单位(FIU)呼吁对加密货币交易进行更严格的监控,以打击这些欺诈活动。报告还建议加强公众对数字资产投资风险的教育,增进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并建立更平衡的监管框架,以帮助防止未来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欺诈行为。
尼泊尔并不是南亚唯一对数字资产施加严格规范的国家。与中国、俄罗斯、伊朗和孟加拉国一起,尼泊尔已经禁止所有加密货币交易活动。然而,该地区的其他国家采取了更灵活的方法。例如,印度并未禁止加密交易,但对加密货币投资所获利润征收高额税款,且没有抵消可课税收益损失的条款。
在一项重大的政策转变中,巴基斯坦最近决定合法化虚拟资产,这一举措标志著其对加密货币的先前立场的转变。这一变化被认为主要旨在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奠定基础,而不是全面拥抱像比特币(BTC)这样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
另一方面,不丹对加密货币采取了更积极的立场。该国已经累积了超过10亿美元的比特币,受益于该货币的上涨价值。不丹的支持加密货币的做法与其邻国形成对比,后者在数字资产方面则保持更谨慎或完全限制的态度。
总之,尼泊尔禁止加密货币交易的决定无意中为诈骗受害者创造了一个障碍,因为他们因担心法律后果而不敢报告诈骗事件。随著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欺诈行为不断上升,FIU呼吁采取更好的监管措施和提高意识,以保护市民免受诈骗的侵害。与此同时,邻国正在探索不同的方法,有些国家拥抱数字货币的潜力,而其他国家则保持更谨慎或限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