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审调项目的时候,看到L1D合伙人的一篇文章,叫做《Phantom Tokenomics, Inside the Obscure Daedalus Labyrinth》,翻译过来是:“代达罗斯的迷宫:对散户隐藏的「代币经济模型」”,再通俗点说就是:很多代币不但不透明,还有两套经济模型。
一直以来我对行业强调代币经济学模型很反感。一来代币谈不上经济学,二来是谈这种就是本末倒置。
就好比传统市场的IPO招股书,强调的是应该是项目本身价值以及未来的增长空间,越是对自己有信心的项目,越想写的简单明白,怕别人看不懂它的好;而劣质项目,往往就会在金融设计上往复杂做,生怕别人看明白了他是个垃圾。
文章开头的那篇文章讲得更加讽刺。很多项目不但在做代币经济学,还做了两套,一套是写在白皮书里骗傻子的模型,一套是暗地里真实的分配方案。
尤其是上轮牛市开启投融资的项目,在这方面做得最为狠厉。说实话这些事我很早知道,毕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没去了解的那么深,因为这两年我没推过高FDV低流通的二级代币,自己也没买过。
那现在开始关注山寨赛道,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以及展示给读者朋友。同时也感谢L1D敢于大胆直言,捅破这层窗户纸,因为很多内幕交易,在没有暴雷之前,外人永远无法得知。
比如当时FTX、LUNA相继暴雷后,一些独特的投资条款才暴露出来。我记得当时Terra为了引进FTX的影响力,以远低于A轮成本给了阿拉曼达价值过亿的代币,美名其曰用以做市商管理。
但这些合同协议都不会对外宣扬。直到Terra暴雷,司法机构介入才把那些合同协议翻出来。
这在传统金融市场实在太常见了,很多不方便透露名称的公司,都是在玩七个锅盖盖十口锅的把戏,直到盖不了玩不下去,才被迫抖出来。
像币圈当时的Terra、celsius、3AC、IDG,美国的硅谷银行等等,暴雷都还在使劲发利好消息维持牌面,因为都有杠杆,大家都挤兑就立马完蛋,等到他们宣布玩不下去时,就只有破产一条路了。
代币经济模型其实也是这么一个黑盒子。很多交易都是少数人私下里完成,并且可以被掩盖,也没办法从链上识别。明面上的代币经济模型,仅仅是为了给真实分配打掩护。
0xLouisT提到过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内幕交易,通过这些交易,机构的实际成本就远低于公示的融资成本。
· 顾问分配:投资者可以通过顾问服务而获得额外的代币,此类份额通常会归类在团队或顾问类别下。这通常是投资者用于降低其成本的手段,且他们几乎没有或根本不会提供任何额外建议。我亲眼见过某家机构的顾问份额是其投资者份额的 5 倍,与官方的融资及估值数据相比,该机构的真实成本可降低 80%。
· 做市分配:一部分代币供应将被保留,用于在中心化交易所(CEX)上进行做市。这有一定积极意义,因为它可以增强该代币的流动性,然而当做市商同时也是该项目的投资者时,就会产生利益冲突——这使得他们能够使用做市份额来对冲自己仍处于锁定状态的投资份额。
· CEX 上币:为了上线 Binance 等头部 CEX,项目方往往需要支付营销及上币费用。如果投资者可协助并确保代币在这些交易所上线,他们有时会收到额外的业务费用(可能高达总供应量的 3%)。Arthur Hayes 此前曾发表过一篇详细文章,揭示了这些费用可能高达代币总供应量的 16%。
· TVL 租赁:可提供流动性的巨鲸或机构往往会被许诺独享较高的收益率。普通用户可能对 20% 的年化收益率感到满意,而一些巨鲸则可通过与基金会的私下交易,以同样的贡献悄悄赚取 30% 的收益。这种做法可能也有一定积极意义,对于维护早期流动性有一定帮助,但是项目方应该在代币经济模型中向社区披露这些交易。
· OTC「融资」:OTC「融资」很常见,本质上也不一定是坏事,但由于条款通常不会公布,这些交易往往会造成较大的不透明性。这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当属所谓的「KOL 轮」,它会被视作代币价格的短期催化剂,某些头部 Layer 1(我不想透露名字)最近也采用了这种策略——KOL 能够以较大的折扣(约 50%)和较短的锁定周期(六个月线性解锁)认购代币,出于利益考虑他们会努力将 xxx 营销为下一个 xxx(这里可自行带入某 Layer 1)杀手。如果你有疑问的话,可以看看我之前发布的 KOL 话术翻译指南。
· 出售质押奖励:自 2017 年以来,许多 PoS 网络都允许投资者质押处于锁定状态的代币,并随时领取质押奖励,这已成为了早期投资者提前获利的一种方式。Celestia 和 EigenLayer 近期都曾被指出存在这种情况。
0xLouisT还专门做了一个图,原文是英文版,我翻译一下。我们普通投资人和社区成员所看到的代币分配可能是这样:
但实际上真正的代币分配可能是这样:
为什么变成这样?明面上看,就是供大于求,21~22年风投进来的钱太多了,然后牛熊转换,很多代币就挤压在更冷淡的现在,二级市场没那么多钱,也不会为这些高FDV的项目买单。
不能买单就只有私下里交易,风投和基金要回报率,项目获利又遥遥无期,只能做歪门邪道。
但实际上,更深层的原因就是资本逐利和中心化的问题。这套东西在传统金融市场是司空见惯,当规则建立起来后,就会给那些能够践踏规则的人带来巨大的利润。
这不是讽刺吗?去中心化自比特币开始,就是为了以去信任的方式对抗这种中心化集权带来的问题。
结果倒好,各个项目都在谈去中心化,但从项目开始就是中心化的操作,高标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连公平都做不到,还去中心化个鸡毛呢?
现在这个情况改变不了现状,很多人看到了这些问题,但能做的就是呼吁,但呼吁是没用的。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注定资本会想尽一切可能去获利,行业需要的大概是强制约束。
那对我们投资人来讲,没办法短期内改变环境,就只能避免自己去踩这些坑。比如尽可能的选择代币流通量高的项目,尽可能选择更透明的项目,尽可能的避免参与那些在重要指标上存在黑箱子的项目。
林林总总算下来,能选的就是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以来都强调大家应该重仓他们的原因。
另外,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觉得区块链是需要AI的。人性总会徇私,权力总会被拿来变现。
去中心化的未来,就是要让所建立的规则不会被任何人僭越。这是加密最重要的根基,也是我们做投资最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