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yMa
近期,比特币 L2 解决方案 CKB 发布了 Fiber Network 完备测试版,一个基于 Nervos CKB 和链外通道构建的下一代公共闪电网络,可以为 RGB++ 资产提供快速、低成本和去中⼼化的多币种⽀付和 P2P 交易。而这其中的价值主张是,当前的加密支付模式已经偏离了当初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所憧憬描绘的 “P2P 电子现金系统” 愿景,加密支付模式在行业的不断发展中,似乎也不断地引入加密行业本应消除的寻租中介和中心化瓶颈。借此,本文将尝试回顾加密支付模式的演变历程,并进一步探讨 CKB 致力于构建的 P2P 链下支付愿景。
比特币,P2P 电子现金系统的起源
目前,可能行业对比特币的主要价值定位是一种价值存储,但我们别忘了,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对其的定位是 “一种 P2P 的电子现金系统”。比特币的最初目标是开发一个 P2P 去中心化支付系统,该系统可以在没有中央银行或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运行。比特币也顺理成为早期那些极客在论坛间交换礼物奖励的媒介。
但随着比特币价格的逐渐上涨、比特币主网吞吐量等限制,比特币作为一种 P2P 电子现金的加密支付方式,似乎已经很难获得主流市场吸引力。
智能合约平台的链上支付
我们不可否认,智能合约平台的出现推动了更加多样化的区块链生态,同时也演化出了链上支付这类加密支付模式。但尽管是目前主流的稳定币链上支付(如 USDT 等稳定币的链上转账),似乎也无法成为加密支付模式的终局解决方案,依旧存在许多瓶颈难点。
而归根结底,问题可能在于以以太坊为首的这类智能合约模型与 P2P 的偏离。即使这类区块链平台也高举 “去中心化” 的旗帜,但这类 “去中心化” 与 P2P 架构依旧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可能仍包含等级或中间商,而后者则旨在消除它们,实现参与者之间的直接互动。
通用的世界计算机或许不是加密支付基建的最佳选择。
这类智能合约平台 “一切上链” 的思维模式让网络不堪重负,尽管已经有了各类扩容方案,但其组合扩容效果依旧难以达到支付基建的基础要求,如 Visa 作为全球支付网络,每秒能够执行超过 65,000 笔交易,而以太坊的平均 TPS 为 12,各类 L2 的平均 TPS 也仅为几十,强如高验证者硬件门槛的 Solana,平均 TPS 也只有约 2000。这里还只是对比吞吐量,其他如延迟,成本以及隐私等要求因素还尚未计入。当然如果说在支付隐私方面有 Zcash、Menero 这类隐私代币在发力,但这类隐私似乎已经不自觉地跟灰产这类名词挂边了,让人谈隐私而色变。
与比特币的 PoW 共识机制以及 UTXO 模型不同,目前智能合约平台基本采用账户模型和以智能合约为中心的设计,这种设计一定程度引入了中心化因素,将资产所属与应用层逻辑紧密结合,将 P2P(Peer-to-Peer)互动转变为点对合约(Peer-to-Contract)关系,举个最直白的例子,代币合约所有者有权限可以直接修改你账户下该代币的数量。
因此,尽管链上支付有时能满足加密支付的部分场景需求,但若从吞吐量、延迟、成本以及隐私等综合角度评判的话,依旧无法作为加密支付的最佳答案。
加密货币与传统支付系统的结合:过渡阶段的产品
加密货币结合传统支付系统的模式逐渐兴起,这个趋势背后的驱动力包括加密货币行业的高利润潜力、传统支付业务的激烈竞争与高运营成本,以及新技术带来的支付优势。
常见的场景包括出入金、用加密货币在实体经济中购买商品或服务(如加密预付费借记卡,第三方支付平台 Revolut 等)。
当前加密货币结合传统支付系统的模式,相信大家都认同这是从商业角度追求市场的一种过渡产品,虽然的确打通了加密货币和传统支付系统之间的通道,但还是存在很多限制以及缺点。以加密预付费借记卡为例,手续费磨损较大(加密货币和法币转换的磨损、月费等)、卡内资金只能用于消费支付而无法实现真实转账、KYC 要求、不同地区的监管要求与潜在的平台风险以及由此衍生的可持续性问题。
加密支付应该是哪番模样?
并不是说以上现有的加密支付模式不对。只不过是需要匹配对应的使用场景。
如果是巨鲸需要转账支付高达上亿美元的金额,那么以 BTC 为单位在比特币网络上进行,可能是最安全的链上选择了,这时候所谓的吞吐量、成本以及延迟对于这笔交易来说,似乎都不是问题,就是隐私性可能有点不那么满意,即使地址是匿名的,但通过各种链上追踪的方式,多少能寻找到点蛛丝马迹。
那如果是想要达到当前 Web2 移动支付的使用体验呢?或者我们说得再长远点,有观点认为加密支付是未来 IoT 物联网时代,机器与机器之间支付的理想方式;同理,在 AI 热潮下,加密支付同样也适用于 AI Agrent 间的任务结算支付。但是,在这种场景下,高频小额快结算大概率会成为最基本的特征,而回顾当下,当前这些智能合约平台似乎无法满足当下的这种场景需求。
可能入行几年的小伙伴这时候就能想起一个名词:闪电网络。
是的,这类场景的确就是当初闪电网络解决方案所畅想的应用场景。
回归愿景:比特币技术栈与公共闪电网络的 P2P 链下支付
兜兜转转,方向再一次回到了比特币的技术栈上。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要再次将比特币打造为电子现金系统,而是尝试吸取比特币的技术栈优势,弥补现有系统的不足,打造真正的 P2P 支付基础设施。
比特币技术栈:PoW + UTXO
PoW 共识机制和 UTXO 模型是比特币与当前主流智能合约平台技术栈的核心区别。总体上,两者结合的主要优点包括:
● 真正的去中心化:通过 PoW 机制,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平等竞争,不依赖中心化机构,确保网络的公平性和抗审查性。
● 安全性和抗攻击性:PoW 确保攻击者需要大量计算能力,增加攻击成本,增强系统安全性,并有效抵御 51% 攻击。
● 用户控制资产:UTXO 模型让每个用户直接控制自己的资产,无需信任第三方,增强了资产的隐私性和所有权。
● 可扩展性:UTXO 模型允许节点只验证特定交易,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尤其在交易验证上更高效。
● 自由竞争和治理:矿工通过个人努力竞争奖励,用户可以自由转移资产,无需中央机构许可,符合自由主义和去中心化理念。
公共闪电网络方案:让 P2P 愿景再次辉煌
比特币的基础层为存储和转移价值提供了一个安全、去中心化的基础。然而,它在可扩展性和交易速度方面面临着限制。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比特币社区推出了闪电网络,这是一种在比特币区块链之上运行的二层解决方案,拥有以下主要优势:
● 高效小额支付:通过链下支付通道实现即时、低成本和高吞吐量的小额支付,减轻主链负担,适合频繁交易场景。
● 隐私保护:交易不需要公开广播,提供更私密的支付方式,减少用户金融活动的监视风险。
● 去中介化:直接的 P2P 支付通道消除中介,推动真正的去中心化价值传输。
● 可扩展性:支持更高的交易频率和速度,解决比特币基础层的可扩展性问题,适合全球化支付需求。
● 促进新应用:支持机器对机器(M2M)支付和物联网(IoT)互动,拓展了新的支付和定价模式。
● 与比特币兼容:作为比特币的二层解决方案,保持了比特币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
然而,一个我们无法忽视的困境是当前比特币闪电网络发展进度的不佳,近两年比特币闪电网络容量都在 5000 BTC 上下波动,停滞不前,通道数量也从最高点 80,000 不断下降到 48,000 附近,当前的节点数量也仅有约 13,000。
而进度不佳背后涉及的原因主要可能有两个:一是缺乏应用场景,二是比特币本身不是稳定币,普通人难以使用它进行日常支付。
这或许也是 CKB 发布 Fiber Network 的初衷之一,Fiber 设计上受比特币闪电网络启发,目标与闪电网络类似,都是为了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微小额交易支付网络。但 Fiber Network 并不打算取代闪电网络,两者是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作为后发者 Fiber Network 具备一些独特之处,能够更灵活地解决当前比特币闪电网络的困境:
● 基于图灵完备的 CKB,具备更多灵活性,能够实现一些在比特币上难以实现的功能以及创新。这使得 Fiber Network 在某些实现上比闪电网络更简单,并且能够解决一些闪电网络难以处理的场景。
● CKB 链上成本相对于比特币网络较低,因此在流动性管理方面也更具备优势。
● 支持多种数字资产和用户自定义代币,包括 BTC、CKB 和稳定币。
为了推动闪电网络这类 P2P 链下支付模式的落地,CKB 更是提出了公共闪电网络方案,大体由三个关键部分组成:
● 创建一个互联的更具包容性的闪电网络宇宙:提倡将闪电网络扩展到比特币之外,鼓励其他区块链开发自己的闪电网络实现。如 CKB 推出了 Fiber Network(CFN),Liquid 也有闪电通道,Cardano 正在开发 Hydra。这些不同实施方案之间具备互操作性,从而打造一个高流动性的全球价值网络,促进资产在各种通道之间的无缝转移。
● 闪电网络节点的扩张:通过专用硬件设备创建一个全球分布式、抗审查的网络,并鼓励用户使用个人设备和我们的开源软件建立自己的节点,以便在多个区块链网络上进行快速、低成本的支付。
● 建立 P2P 应用生态系统:通过提供快速、低成本和可扩展的支付基础设施,实现广泛的创新应用和服务,从而重塑传统商业模式,为价值创造和交换创造新机遇。这可能包括基于闪电网络的 DEX、基于小微交易的内容平台等。
到了这里,或许我们脑海里已经能大致描绘出 CKB 所向往打造的那个 P2P 链下支付生态。它与我们当前所主流的以 EVM 为主的加密生态截然不同。它以 PoW+UTXO 作为整个生态的技术堆栈底层,以闪电网络为上层应用基建,天然形成了一个 P2P 支付基础设施,同时也完美满足我们对真正的加密支付模式的想象:
● 高吞吐量:闪电网络链下通道支付的天然优势。
● 低延迟:即时确认的链下交易,能够实现秒级支付确认体验。
● 低成本 :减少链上交易频次,降低用户的交易费用,使得小额支付变得可行和高效。
● 隐私保护:闪电网络的链下支付通道允许进行不广播到公共区块链的私密交易,而无需承担与特定隐私币相关的污名或风险。
这时候加密支付的未来版图或许才实现真正完善。巨鲸巨额转账有比特币主网可以选择,普通用户依然可以选择在各公链上进行稳定币转账,而小额高频微支付甚至是物联网以及 AI 代理等场景,有完善的闪电网络 P2P 链下支付基础设施可用。
结语
从 2008 年比特币的 P2P 电子现金系统,到 2014 年以太坊等智能合约平台的链上支付,再到如今加密货币与传统支付系统的结合,加密支付模式经历了多次演化,却始终未能实现行业理想的蓝图。如今,Nervos CKB 勇敢回归比特币的最初愿景,重拾闪电网络的核心理念,通过 Fiber Network 开拓 P2P 链下支付的可能性,推动这一支付模式的实际落地。这不仅补全了加密支付的版图,更是对未来支付场景,尤其是物联网和 AI 代理支付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