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越发达,世界越渺小,自9月24日开始,整个外网平台,从知名官媒到各路自媒体都在蹭中国提振经济的热度,比起美元加息引起的轰动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称号,走出国门以后才真切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不吹不黑,东大的发展成就确实让人震撼。
这个震撼具体来源于哪里?有什么现实意义?接下来用一组权威数据(WTO发布的),简洁明了呈现给大众,以备茶余饭后谈资。
2023年全球出口总额为23.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为3.38万亿美元,占比14.2%,连续15年保持第一;美国排第二为2.0195万亿美元,占比8.5%;第三至第五分别为,德国占比7.1%;荷兰占比3.9%;日本占比3%。
进口数据方面,第一至第五为:美国13.3%,中国10.7%,德国6.1%,荷兰3.5%,日本3.3%。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大家看出了些什么?是不是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三点。
1、中国毋庸置疑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的整体贡献远超过美国。
2、人工智能的兴起成就了荷兰,众所周知荷兰的阿斯麦公司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光刻机供应商,真是走了大运,吃足了时代红利。
3、德日的高端制造业从二战至今风光了将近80几年,而且这个态势还在延续,这两国是美国名副其实支柱盟友与左膀右臂。
马凯硕先生曾经打过一个经典比喻:“全球193个国家生活在一艘大船上,而不是193艘船”。如果以职务来划分,美国是船长,中国至少是轮机长或大副。现在的问题是船长年迈,思想和身体都在走下坡路,开始有点掌不了舵。而大副正值壮年又精明强干,于船上的各项事务介入很深,茫茫大海冒然缺了他怎么能玩的转。
众所周知能被华尔街、路透社这些掌握着全球话语权的金字塔顶端媒体提一嘴的事情,都已经不是小事。东大这次祭出的提振经济组合拳,几乎霸屏了这几天的全球媒体圈,甚至被这种级别的媒体连篇累幅不间断追踪报道,意味着什么?
从报道的内容来看,大部分还秉承着比较客观的原则,但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难以言明的味道--或心虚或焦虑。总之不太好形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找来看看。
再往下就是位于金字塔中间的机构和各路自媒体们,比如海峡对岸的诸多政经频道和海内外数不清的大V们。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似乎不做几期这个话题的节目,就算不上主流账号。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不论任何人、任何组织是亲近粉还是疏远黑,东大已完全具备了巨人翻身的实力效应。像华尔街、路透社这些媒体大佬们,之所以持续的关注,除了事情本身分量够重、影响力够广,还有最重要一点:变数够大。
一次性集齐了媒体最感兴趣的三大要素,当然不能不重点盯着。这也是此次全球颤抖的主要原因--东大正式祭出重拳打击通缩。
有人激动有人担忧甚至害怕,会不会取得成功?或者会不会失败?成功或失败时间要多久?这个事关系极大,背后不仅有千丝万缕剪不断的利益纠葛,甚至还包括国际角色与位置的互换反转,有一荣俱荣,比如东大与东盟、非盟;还有一荣一损甚至一升一降,比如东大与美国。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清楚了本文的主题:东大如果用很快的时间走出通缩,比如3年,那么对本来就烽烟四起的美西方主导规则会产生怎样的震撼和冲击?又会对正在紧密合作的各路伙伴们产生怎样的稳定与信心。各路媒体大V们的见识和嗅觉都远超普通人,这一点大概率即时就嗅到了,所以才按捺不住的持续围观。
结尾:在美元降息后,东大一刻也没有犹豫,马上转入进攻。如今市场情绪正在快速被调动起来,比如大A已经彻底沸腾,接下去是一鼓作气还是冲高回落;另外楼市怎么办?这个大家伙才真正考验操控能力,是稳还是升,稳怎么稳升怎么升,都不是单纯拿钱能解决的问题。
其他看不清,只知道亿万双眼睛都在盯着,每一步都不能再错,也不能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