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权交易制度正式启动

台湾正式进入排碳有价时代,环境部于日前(7/1)发布了「温室气体减量额度交易拍卖及移转管理办法」,将于今年 8 月 15 日正式施行。这象征著台湾的碳权交易制度正式上路,提供企业和各级政府一个公开透明的自愿减量交易市场机制。根据该办法,未来事业或各级政府可执行自愿减量专案,取得的减量额度(碳权)将可在碳权交易所交易,为需要缴交碳费或进行增量抵换的对象提供购买管道。

碳权交易办法共包含 38 条条文,详细规范了碳权的持有、交易、拍卖、成交及使用注销等各个阶段。该办法适用于国内碳权交易或拍卖的标的,分别为「先期专案」、「抵换专案」及「自愿减量专案」三种类型的减量额度。交易方式则包括「定价交易」、「协议交易」及「拍卖」三种方式。其中,定价交易和拍卖均在碳权交易所平台进行,而协议交易则需双方私下协议后报环境部揭露。

交易平台与管理规范

为集中管理减量额度买卖市场,避免碳诈骗及市场炒作,未来所有的碳权交易必须在碳交所建置的平台上进行。根据环境部的规定,禁止一般民间单位提供平台从事减量额度仲介、代销或买卖业务。每单位减量额度以 1 公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交易及拍卖相关资讯将公开于交易平台,供各界检视与查询,有效避免漂绿疑虑。目前,碳权交易仅限事业为买方,尚不开放个人参与。

环境部气候变迁署副署长黄伟鸣表示:「考量到企业需要购买减量额度以抵减自身排碳责任,定价交易及拍卖的买方将需支付成交价 5% 的手续费。协议交易者,则需缴交以每一减量额度单位交易量乘以碳费费率的 5% 或最近一次相同类型专案单位成交价格的 5%。」

图源:《加密城市制图》碳权交易管理办法重点整理

预期效益与未来展望

环境部预计,首笔国内碳权交易最快将于今年 9 月底至 10 月初上架至碳交所。在此之前,碳交所需完成系统介接并找到愿意上架的碳权事业。黄伟鸣指出,碳权的销售减量额度将课征营业税,这部分已与财政部讨论,将比照再生能源凭证的方式依法课征。

台湾碳权交易所的国际碳权交易已于去年 12 月正式启动,首日共有 27 家国内企业购买了 8.8 万公吨的国际碳权,交易额约 80 万美元。碳权交易所董事长林修铭表示,希望在 2024 年下半年能够启动国内碳权平台,为台湾迈向净零排放新里程碑。

环境部长彭启明在记者会中表示,推动碳费征收与自愿减量交易机制并行,是为了实现台湾的碳定价制度,逐步落实净零转型目标。未来,事业及各级政府取得的减量额度将透过公开透明的交易市场,提供其它事业扣抵碳费、抵换及相关环境声明之用,这将有助于台湾在国际碳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有效推动国内环保政策。

图源:中央广播电台 环境部长彭启明

碳权交易的挑战与前景

碳权交易的启动是台湾环境政策的一大步,但仍面临三大挑战:

  1. 如何确保交易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避免市场操作和炒作,是一大考验。

  2. 碳权交易市场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相关系统的完善与人员的培训也需同步进行。

  3. 如何引导更多企业参与自愿减量专案,积极进行碳权交易,也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

然而,这些挑战也意味著更多的机遇。随著碳权交易市场的成熟,企业在减碳方面的投入将越来越多,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能促进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未来,随著国际碳市场的联动和合作,台湾有望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碳权交易中心,为全球气候变迁的应对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台湾碳权交易办法的正式上路,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象征著台湾在环保政策和碳定价制度方面的积极推进。期待未来更多的企业和政府单位能够参与到碳权交易中,共同推动台湾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