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Omni
1.4M 次浏览
578 个内容
热门
最新内容
LIVE
LIVE
SJ Crypto
--
Omni:以太系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块拼图?丨新币挖矿第52期本篇内容,将告诉你最新一期的 #Binance 新币挖矿52期——Omni Network这个项目是干什么的,以及一些基于以太系基础设施的观点 #Omni 如果你本身对Cosmos有一定的了解的话,那么理解这个项目也将会非常容易~ 本文大纲 Omni Network技术原理及受益方是哪些?通证经济分析以太系基础设施版图的尽头是什么? 先简单两句话概括一下Omni的核心逻辑🔻 (1)链接ETH二层Rollup的一个跨链互操作协议,使用再质押来保证其协议安全性 (2)一个Layer2的“跨链传输层”。 1.Omni的技术原理 以上是Omni Network的跨链传输演示以及本身采取的双层设计,先说跨链的部分:这是其主要做的业务,就是将目前以太系的各种Rollup进行链接。 虽然说本身这些L2就是以ETH作为中心链接的,但这样的两条链之间的生态要进行交互,成本是比较大的,毕竟如果以中间的ETH L1作为交互层,GAS成本就摆在了那里了。 有Omni的交互,这些二层生态间的交互就不需要通过以太去完成,而是使用Omni,虽然对于一些的二层生态来说,由于链上的GAS代币使用的是$ETH ,对链与链之间的交互需求并不是多旺盛,但市场上还有着不少诸如STRK、Metis等使用自己代币作为交易结算的二层。 📍Omni的推出,其实在未来最直观受益的是这些将原生代币作为链上结算的二层链。 而Omni协议本身的双层设计,则是对功能进行分层,相当于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以太系生态系统,一层用来完成共识,一层用来跑交易,类似于ETH的L1之于各种Rollup的L2。 2.通证经济分析 OMNI的整体代币分布,初始流通的部分大额主要是来自公募份额的解锁(初始流通占将近6%),其次就是新币挖矿的部分(3.5%)。 同时,其代币的释放曲线是相对比较陡峭的,团队和私募轮有TGE一年制的锁仓设计,一年后释放会比较多,大额的生态基金占比,也在持续线性释放,我觉得这部分的释放设计是太快了,在本轮周期中就完成了全额的流通。 快速的流通,就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出现:流通市值一直在抬高,但单个币价原地不动的情况~ 3.以太系基础设施的尽头是什么? 如果你本身是对Cosmos有一定的认识,那么理解OMNI就很简单了,Omni的核心组件我们可以理解为L2版本的IBC跨链传输协议。而OMNI和$ALT 的相互配合,构成了以太系基础设施的两个层:快速确认层和跨链传输层。 OMNI的推出,几乎弥补了以太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块拼图,同时在ALT+OMNI的配合下,其实就已经颠覆了原先的链生态构建逻辑。 那么在以ETH L1的核心基础设施版图中,随着Rollup互操作协议的上线,似乎在基础设施这一块,很难再想到有什么需要再进一步补充的“补丁协议” (当然,我们不排除未来会荒唐到需要出来L3的跨链) 那么在这个版图确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以太系的基础设施铺的是非常广的,一层套着一层,这其实对于用户来说,选择太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的,那么——链抽象,也许会成为OMNI补足基础设施拼图之后的终点答案。 通过将各个链的基础设施、层级进行链抽象,给生态的后端提供一站式的支持,给用户的前端提供更加丝滑的以太全系体验,这是我当下能够设想到的“胖协议”向“胖应用”过渡的版本答案~

Omni:以太系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块拼图?丨新币挖矿第52期

本篇内容,将告诉你最新一期的 #Binance 新币挖矿52期——Omni Network这个项目是干什么的,以及一些基于以太系基础设施的观点 #Omni
如果你本身对Cosmos有一定的了解的话,那么理解这个项目也将会非常容易~
本文大纲
Omni Network技术原理及受益方是哪些?通证经济分析以太系基础设施版图的尽头是什么?
先简单两句话概括一下Omni的核心逻辑🔻
(1)链接ETH二层Rollup的一个跨链互操作协议,使用再质押来保证其协议安全性
(2)一个Layer2的“跨链传输层”。
1.Omni的技术原理

以上是Omni Network的跨链传输演示以及本身采取的双层设计,先说跨链的部分:这是其主要做的业务,就是将目前以太系的各种Rollup进行链接。
虽然说本身这些L2就是以ETH作为中心链接的,但这样的两条链之间的生态要进行交互,成本是比较大的,毕竟如果以中间的ETH L1作为交互层,GAS成本就摆在了那里了。
有Omni的交互,这些二层生态间的交互就不需要通过以太去完成,而是使用Omni,虽然对于一些的二层生态来说,由于链上的GAS代币使用的是$ETH ,对链与链之间的交互需求并不是多旺盛,但市场上还有着不少诸如STRK、Metis等使用自己代币作为交易结算的二层。
📍Omni的推出,其实在未来最直观受益的是这些将原生代币作为链上结算的二层链。
而Omni协议本身的双层设计,则是对功能进行分层,相当于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以太系生态系统,一层用来完成共识,一层用来跑交易,类似于ETH的L1之于各种Rollup的L2。
2.通证经济分析

OMNI的整体代币分布,初始流通的部分大额主要是来自公募份额的解锁(初始流通占将近6%),其次就是新币挖矿的部分(3.5%)。
同时,其代币的释放曲线是相对比较陡峭的,团队和私募轮有TGE一年制的锁仓设计,一年后释放会比较多,大额的生态基金占比,也在持续线性释放,我觉得这部分的释放设计是太快了,在本轮周期中就完成了全额的流通。
快速的流通,就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出现:流通市值一直在抬高,但单个币价原地不动的情况~
3.以太系基础设施的尽头是什么?
如果你本身是对Cosmos有一定的认识,那么理解OMNI就很简单了,Omni的核心组件我们可以理解为L2版本的IBC跨链传输协议。而OMNI和$ALT 的相互配合,构成了以太系基础设施的两个层:快速确认层和跨链传输层。
OMNI的推出,几乎弥补了以太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块拼图,同时在ALT+OMNI的配合下,其实就已经颠覆了原先的链生态构建逻辑。
那么在以ETH L1的核心基础设施版图中,随着Rollup互操作协议的上线,似乎在基础设施这一块,很难再想到有什么需要再进一步补充的“补丁协议”
(当然,我们不排除未来会荒唐到需要出来L3的跨链)
那么在这个版图确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以太系的基础设施铺的是非常广的,一层套着一层,这其实对于用户来说,选择太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的,那么——链抽象,也许会成为OMNI补足基础设施拼图之后的终点答案。
通过将各个链的基础设施、层级进行链抽象,给生态的后端提供一站式的支持,给用户的前端提供更加丝滑的以太全系体验,这是我当下能够设想到的“胖协议”向“胖应用”过渡的版本答案~
浏览最新的加密货币新闻
⚡️ 参与加密货币领域的最新讨论
💬 与喜爱的创作者互动
👍 查看感兴趣的内容
邮箱/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