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教育再重要,也不能让孩子受委屈,

一观点最近有了新的解释。

高考刚结束,学子们终于可以放松,

有的人夜以继日地打游戏,

有的和朋友们去唱K。

但还有人学会了怎么“花钱”。

小红书上有一条热门帖子:

“高考后两天,花光了我妈三个月工资。”

博主的妈妈为了奖励她,

给了她2万块,差不多是三个月的工资。

博主动作迅速,

立刻给自己弄了一整套苹果产品,

还买了一堆化妆品和护肤品,

算下来,2万块钱就剩下35元。

赚钱辛苦,

但花钱只是一瞬间的事。

类似的帖子还有很多,

都是高考结束后的事。

孩子们想要花大钱买这买那,真是让人头疼。

比如重庆的杨女士,之前答应儿子高考后购买电脑和手机,谁知道这小子非要最新款,加起来得1.62万,他说同学们都用最新的,自己可不想掉价。

另一边厢,谭先生的女儿也是,高考完列个清单,从手机、电脑到旅游,一共要花4万多。谭先生虽然只是普通上班族,压力山大,但也不想让孩子不高兴。最后砍了些东西,还是砸了2.5万,就为让女儿开心。

还有一位网友刚高考完,家里只答应给2000元买手机,结果她看中了6000元的手机。被拒后,她在网上大吐苦水,说如果你养不起就别生孩子,别把自己的无能为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高考结束后,小米的实体店里挤满了学生和家长。这股“后高考经济”的热潮不仅推动了消费,还触动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有些家庭因为孩子的要求而感到压力山大。比如有的孩子一考完试就要求两三万的零花钱,不给就对家里人不满。这让很多家长头疼不已。

在这样的帖子下,只要有人说父母也不容易,就会引来一大堆典型的评论,像“没钱就别生孩子”或是“孩子不是来世间受苦的”。这些评论大多来自学生。这种情况让人感到很无奈。

不就是结束了一个高考吗,怎么搞得好像要登天一样?很多父母一辈子都没机会出去旅游,但现在却得为孩子昂贵的旅行费用买单;有的家长自己用着旧手机,却得给孩子买最新款的手机。如果说家里有钱也就罢了,但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其实并不允许这样的开销。

孩子们有时候会想要很多东西,但家里的经济条件真的跟不上,不给买就生气,还发到网上让人说我们这些爸妈不好。

想想我那会儿高考完,成绩还没出来呢,心里没底,那时候连大声说话都不敢,更别说向父母要这要那的。我甚至打算暑假去打工帮家里省点钱。

其实,高考后并不意味着花钱的日子结束,还得上大学四年,费用可不小,对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来说,真的是一笔大开销。

看那些图片,明明家里没那么多钱,为啥孩子们还能眼都不眨地要这要那?说到底,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穷人家的富二代”。啥意思呢?就是家境一般或者不太好的父母,孩子却过得跟有钱人家的孩子似的。有些父母哪怕自己吃苦头、穿得差,也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穷孩子被宠成富二代,这让他们觉得爸妈的辛苦付出就是应该的,对钱也没啥感觉了。他们只知道钱好使,却不知道挣那点儿钱有多苦。

有个经济学家杨长江提到过,很多中国小孩儿根本不懂钱是咋回事,他们就觉得钱跟个玩具似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完全不考虑背后得有多少劳动。这种情况,咱们就叫它“贫家娇儿”吧。

有些家长,自个儿省吃俭用的,就想给孩子最好的。心里可能觉得:我小时候吃过的苦,孩子不能再吃了;别人家孩子有的,我们家孩子也得有。甚至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能做出极端的事,比如央广网报的那篇新闻,说青海的一个农民卖血供儿子上大学。

但这孩子呢?平时不联系家里,一打电话就是要钱。

爸妈的信,就像他们卖血的账单:

“买衣服花了200,修这修那又花了500。

“体育不及格,得给老师送点啥。

“每月生活费3000,别少给了啊”

“偷偷用走廊电,被学校罚了三千,快凑钱!”

但其实,这些钱他都在学校里乱花,

穿得挺帅,到处显摆他爸是搞工程的。

拿着爸妈辛苦挣的钱,

不是去旅游,就是大吃大喝,

连女朋友生日都要爸妈出钱。

爸妈好几年都没买过新衣服了,

就怕他在学校过得不好,

甚至卖血也要给他钱。

结果呢,这哥们儿大学都毕业不了,

一个本该为家庭争光的孩子,

变成了个只会说不会做的废材。

很多父母其实家里条件一般,

但还是拼了老命给了孩子最好的,

只是希望孩子能有所作为,

但结局往往让人失望。

有些父母因为自己小时候过得太苦,就想着要给孩子最好的,结果弄得孩子啥苦都吃不了。现在的情况很奇怪,穷孩子越来越娇气,富孩子反而能吃苦。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特别让人印象深刻。他上了个好大学,暑假也不闲着。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锻炼,然后坐公交到处跑家教赚钱。晚上还去小区跳蚤市场卖东西,生意还不错。他自己弄摊子,挺开心的样子。

这孩子学习也很厉害,成绩好得很。如果不是认识他爸,根本看不出来他家条件那么好,住着大别墅呢。

他家挺有钱的,但家里人总是挺担心未来,所以老爸特别注重培养他的各项技能。

不只是他们这样,我发现不少有钱人家都这么干,比如那个玻璃业的大亨曹德旺,他儿子曹晖十几岁就开始在工厂里干活了,从打扫开始,慢慢到技术操作。

还有霍启刚和郭晶晶,孩子才五岁就带去田里干活,在太阳底下种田。

体操明星田亮的女儿森碟为了打网球,脚上磨出了茧子,关节也变形了。

我们常以为富人家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实际上这些家庭的孩子不仅吃苦能力强,情商和调动资源的能力也非常强,这让他们在某些方面远超其他家庭的孩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来的。

咱们要是碰到这种情况,该咋整呢?

得直接跟孩子说明家里的情况。之前《奇葩说》上有个辩题:“父母应不应该告诉孩子家里没钱?”我挺赞同傅首尔的看法:得让孩子知道咱们家经济条件一般,这样他们才会懂得节制,不至于被各种想要的东西牵着鼻子走。

穷不是啥大问题,问题是在孩子面前假装一切都好,这可不行。其实,开诚布公地讲,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信任了,也会更理解爸妈的处境。

知乎上有位作者@有梦想的小咸鱼就分享了他的经历。他妈妈每个月领了工资后,都会把各项开销写下来,比如买菜花了多少钱,水电费多少……如果月底还有剩的,可能会给他一点零花钱;如果没有,就会直说这个月没多余的钱了。有时候他特别想买个什么东西,他妈妈就会拿出那张单子来算一算看能不能买。

要是能从其他项目里挤出点钱来,我们就买;否则就不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的收入增加了,她从未对我隐瞒过什么,给我的零花钱也变多了。

虽然有时候会羡慕同学拥有各种好吃的和好玩的,但我从不过分要求什么,也不会去和别人比。我知道我妈妈工作很辛苦,家里每个月的开销和存款我都很清楚。

他们把我当作家里的一份子,让我参与家庭的日常事务中,而不是单纯地供养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挺好。

然后啊,我们得放下对孩子的那种补偿心理。我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孩子说,“我要是出国,爸妈得给我出钱;我要结婚,爸妈得给我准备彩礼和婚房;我要有孩子了,爸妈不帮忙带的话,我就不给他们养老。”这种想法其实就是因为父母长期以来对他们的亏欠感造成的,让孩子习惯了向父母索取。时间一长,如果哪天父母满足不了他们,他们就会心生怨气。

父母和孩子其实没有欠谁的。就像纪伯伦的诗里说的,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是生命的延续。我们只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做父母的身份。所以,我们应该感激他们,而不是束缚他们。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他们的未来需要自己去创造。在他们小的时候,我们要保护他们,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他们。这就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责任。

孩子们想过上好日子,这个愿望很正常。但这需要他们自己去努力,而不是依赖我们。我们不能让他们觉得,只要依靠我们,就可以过上舒服的生活。

#美国5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增幅创2021年3月以来新低 #MiCA #币安合约锦标赛 #Mt.Gox将启动偿还计划 #VanEck提交首个Solana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