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監管的暗面與去銀行化真相

本週,風險投資家 Marc Andreessen 做客 Joe Rogan 的播客節目,針對系統性「去銀行化 (debanking)」現象,尤其是加密行業,發表了一些引發爭議的言論。他在節目開頭直接點名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CFPB),稱其是加密新創企業遭遇去銀行化的幕後推手。

CFPB 是由 Elizabeth Warren 主導創建的機構。對此,一些批評者反駁稱,不僅不存在所謂的去銀行化問題,CFPB 實際上還在努力終結這種現象。

這裡涉及幾個不同的問題需要釐清。首先,Marc Andreessen 抱怨的到底是什麼?他的擔憂是否有依據?其次,CFPB 在針對政治上不受歡迎的實體的去銀行化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是推動者還是阻止者?

對於許多左翼人士來說,他們可能並不了解加密行業以及右翼對去銀行化問題的擔憂。因此,在 Marc 的言論以及 Elon 在 X 平台上的支持之後,左翼陣營普遍感到困惑甚至不相信。

我認為,首先需要完整閱讀 Marc 和 Joe 的對話內容,因為許多人只是基於片段作出反應,而這段對話實際上包含了許多獨立的主張和深入的評論。

完整文字記錄請見附錄。下面我們來詳細探討。

Marc Andreessen 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在節目中,Marc 提出了幾個相互關聯的主張。他首先批評 CFPB 是一個幾乎不受監督的「獨立」聯邦機構,能夠「恐嚇金融機構,阻止新的競爭,尤其是那些試圖挑戰大銀行的新興新創公司」。

隨後,他提到去銀行化是一種具體的傷害,並將其定義為「當個人或公司被徹底踢出銀行系統」。Marc 指出,這種現象通常通過銀行作為代理發生(類似於政府通過大科技公司進行的間接審查),政府則保持一定距離,以避免直接承擔責任。

Marc 認為,「過去四年裡,這種情況幾乎影響到所有的加密企業家。這種現象同樣波及了許多金融科技 (fintech) 企業家,甚至任何試圖推出新型銀行服務的人,因為政府試圖保護現有的大銀行。」

此外,Marc 還提到一些政治上不受歡迎的業務,例如在歐巴馬執政期間,合法的大麻產業、陪護服務行業,以及槍枝商店和製造業。司法部 (DoJ) 當時將這些行動稱為「扼殺行動 (Operation Choke Point)」。

後來,加密行業將類似現象稱為「扼殺行動 2.0 (Choke Point 2.0)」。Marc 表示,這一行動主要針對政府的政治敵人以及他們不支持的科技新創企業。「過去四年裡,我們看到大約 30 位創始人因去銀行化而受到影響。」

Marc 進一步指出,受害者包括「幾乎所有的加密創始人和新創公司。他們要麼被個人去銀行化、被迫退出行業,要麼公司帳戶被關閉,導緻無法繼續運營,甚至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起訴,或者被威脅將面臨起訴。」

此外,Marc 還提到,他知道一些人因為「持有不被接受的政治觀點或發表不當言論」而遭遇去銀行化。

總結來說,Marc Andreessen 提出了以下觀點:

  • 去銀行化 (Debanking) 指的是個人或企業被剝奪銀行服務。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所在的行業在政治上不受歡迎,或者他們持有與主流不同的政治觀點。

  • 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CFPB) 至少要為此承擔部分責任,同時還有一些未明確提及的聯邦機構也參與其中。

  • 這一現象的實際操作方式是,監管機構將金融壓迫的任務交給銀行執行,從而讓政府避免直接承擔責任。

  • 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去銀行化的主要受害者是一些合法但政治上不受歡迎的行業,比如大麻企業、成人服務行業,以及槍枝商店和製造商。

  • 在拜登政府時期,加密行業的企業和創業者,以及金融科技公司 (Fintechs),成為主要目標。此外,有時保守派人士也會因為其政治觀點而遭遇去銀行化。

  • Marc 還提到,在 a16z 投資組合中的 30 位科技新創企業創始人曾遭遇去銀行化。

我們將在文章最後對這些觀點進行詳細評估。

批評者如何看待 Marc Andreessen 的觀點?

簡單來說,左翼自由主義者對 Marc 的言論感到不滿。他們認為 Marc 借用「去銀行化」的敘述,是為了支持加密行業和金融科技,而忽視了更值得關注的受害者——比如那些因向加薩走廊彙款而被 Gofundme 封禁的巴勒斯坦人。而主流左翼則態度更為直接,通常支持對其政治對手的去銀行化,因此傾向於對整個問題避而不談。

不過,左翼中也有一部分人在意識形態上保持了一定的一緻性,對企業和政府在言論及金融領域的權力表示質疑。(這一群體可能正在擴大,尤其是在右翼重新掌控了一些科技平台並恢復部分國家權力之後。)這些人針對去銀行化問題已經發聲有一段時間。

他們認識到,儘管目前去銀行化的主要受害者是右翼異見人士(如 Kanye、Alex Jones、Nick Fuentes 等),但如果局勢反轉,這種現象同樣可能發生在左翼身上。他們對去銀行化有更狹義的定義:「去銀行化,或者如某些金融機構所稱的『去風險化 (Derisking)』,是指銀行與被視為政治上不正確、極端、危險或其他不合規範的客戶終止業務關係。」(引自 TFP 的一篇文章)。

在文章中,Rupa Subramanya 討論了銀行如何透過認為某人存在過高的聲譽風險,完全摧毀其財務生活。事實上,來自不同政治光譜的人都受到影響——包括 Melania Trump、Mike Lindell、川普本人、基督教慈善機構、「1 月 6 日事件」參與者,以及穆斯林眾籌組織和慈善機構。

儘管如此,許多左翼人士仍然對 Marc 的觀點持批評態度,尤其是關於 CFPB 的部分。以下是一些具體例子:

  • Lee Fang:CFPB 一直明確反對去銀行化,為什麼 Andreessen 會這麼說?他有什麼證據?他沒有提到的是,CFPB 調查過 Andreessen 支持的初創公司,是因為它們涉嫌欺騙消費者,而不是因為政治言論。實際上,去銀行化的根源在於 FBI 和國土安全部 (DHS),而不是 CFPB。

  • Lee Fang:去銀行化確實是一個嚴重問題。比如,我們看到反對新冠防疫政策的卡車司機因為參與活動失去了銀行帳戶,支持巴勒斯坦的組織被 Venmo 禁止使用。但現在,一些掠奪性貸款機構和詐騙者卻把消費者保護與“去銀行化”混為一談,試圖以此推動放鬆監管。

  • Jarod Facundo:我完全不明白 @pmarca 的意思。幾個月前 CFPB 主任 Chopra 在一個聯邦學會的活動上還警告華爾街不得無緣無故地對保守派人士進行去銀行化。

  • Jon Schweppe:我同意 @dorajfacundo 的觀點。我完全不明白 @pmarca 具體指的是什麼。CFPB 一直在帶頭反對歧視性去銀行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Ryan Grim:CFPB 最近發布了一項非常好的新規,專門針對銀行因政治觀點而去銀行化用戶的行為。是的,這是一位左翼民粹主義的 CFPB 負責人為保守派的權利挺身而出。而現在,那些不喜歡 CFPB 的風險投資家和 Musk 正在散布謊言,試圖激起公眾情緒,以削弱 CFPB 的權力。

總的來說,這些批評者對加密貨幣和金融科技行業並不友好。他們認為,這些行業的公司並不是「真正」的去銀行化受害者,尤其是與向加薩走廊彙款的眾籌平台相比更是如此。

在他們看來,加密行業「自作自受」。他們認為,加密貨幣創始人濫發 Token、涉嫌詐騙和欺詐,因此銀行對其採取行動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加密創始人被去銀行化,那只是銀行監管的問題,與我們無關。」

此外,這些批評者認為,Marc 的錯誤在於將責任歸咎於 CFPB。他們表示,CFPB 恰恰是一個緻力於打擊去銀行化的機構,而 Marc 不滿 CFPB,僅僅是因為他投資的金融科技平台受到 CFPB 的嚴格監管,以確保這些平台不會濫用消費者權益。

自從 Marc 在 Rogan 的節目上發表言論後,許多科技和加密行業的創始人紛紛站出來講述他們被銀行單方面剝奪服務的經歷。

加密行業的一些人認為,針對加密行業的監管機構違憲攻擊即將結束,他們看到了曙光。有關「扼殺行動 2.0 (Operation Choke Point 2.0)」的調查呼聲也達到了高潮。

那麼,究竟誰說得對?是 Andreessen 還是他的批評者?CFPB 真的是罪魁禍首嗎?去銀行化現象真的像 Marc 所說的那麼嚴重嗎?讓我們從 CFPB 的角色開始探討。

什麼是 CFPB?

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CFPB) 是一個「獨立」機構,於 2011 年根據多德-法蘭克法案 (Dodd Frank Act) 在金融危機後成立。

它的職責範圍非常廣泛,包括監督銀行、信用卡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發薪日貸款機構、債務催收機構和學生貸款公司。

作為一個獨立機構,CFPB 的資金來源不依賴國會(因此免受國會的資金審查)。其主任不能輕易被總統罷免,機構可以直接制定規則,並以自己的名義提起執法和法律案件。

可以說,CFPB 擁有相當大的權力。CFPB 的成立基本上是由參議員 Elizabeth Warren 主導推動的。

CFPB 一直是保守派和自由意志主義者的攻擊目標,因為它是一個新的聯邦機構,而且幾乎不受監督。它由 Elizabeth Warren 推動設立,而她是右翼的常見批評對象。

CFPB 的目標是有效地「監管」金融科技公司和銀行。

然而,大多數這些公司已經受到嚴格監管。例如,銀行需要接受州或聯邦(OCC)的監督,同時還要向 FDIC、聯準會 (Fed) 和 SEC(如果是上市公司)報告。信用合作社、抵押貸款機構等也有各自的監管機構。

在 CFPB 成立之前,美國的金融監管並不存在明顯的空白。事實上,美國擁有的金融監管機構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因此,右翼對 Elizabeth Warren 的動機感到質疑並非沒有理由。

關於 CFPB 的職責範圍:

CFPB 的授權中有一些明確反對銀行服務歧視的規定。其中包括《平等信貸機會法案 (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 ECOA)》和《多德-法蘭克法案 (Dodd-Frank Act)》中的「不公平、欺騙性或濫用行為 (UDAAP)」部分。根據 ECOA 的規定,信貸交易中不得基於以下受保護類別進行歧視:種族、膚色、宗教、國籍、性別、婚姻狀況、年齡或是否接受公共援助。

然而,Marc Andreessen 提出的「扼殺行動 (Choke Point)」問題,其實並不在這些規定的適用範圍內。「加密企業家」或「保守派人士」並不屬於法律定義的受保護類別。

因此,CFPB 的這部分授權即便在理論上,也無法解決針對特定行業的政治性打擊。此外,ECOA 主要針對信貸服務,而不是銀行服務的整體問題。

多德-法蘭克法案中的 UDAAP 部分則是另一項可能涉及去銀行化的規定。該條款賦予 CFPB 廣泛權力,打擊被認為是不公平、欺騙性或濫用的行為。

例如,CFPB 與富國銀行 (Wells Fargo) 達成的大規模和解協議正是基於 UDAAP。從理論上講,如果 CFPB 要處理去銀行化問題,它可能會通過 UDAAP 來進行。然而,除了發表一些聲明外,目前他們還未採取實際行動。

CFPB 的官方表態

CFPB 主任 Rohit Chopra 在今年 6 月的一次聯邦學會 (Federalist Society) 演講中曾明確反對支付平台因政治動機而封禁用戶。

在演講中,他表達了對大型科技支付平台(如 PayPal 和 Venmo)不負責任地封禁用戶的擔憂,尤其是當這些平台不給予用戶任何申訴機會時。

他特別提到,這些平台可能會因為用戶在其他地方發表了政治上不受歡迎的觀點而將其排除在外。這種現象確實存在,因此 Chopra 能夠公開討論這些問題令人鼓舞。

不過,這裡存在兩個問題。

首先,Chopra 的關注點主要在於私人企業的不負責任行為,尤其是當這些企業具有類似壟斷的特徵時。他並沒有涉及政府權力的風險,即政府通過監管工具迫使銀行對整個行業實施「紅線化 (Redlining)」的可能性。而這正是 Marc Andreessen 所批評的重點。

其次,儘管 Chopra 的發言值得肯定,但 CFPB 在這方面的實際行動仍然有限。根據目前的趨勢,他們可能會對大型非銀行支付網路進行監管。然而,「扼殺行動 2.0 (Choke Point 2.0)」的問題更多涉及政府通過金融監管機構對銀行施加的權力。

這類問題並不在 CFPB 的職責範圍內,而是由聯準會 (Fed)、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貨幣監理署 (OCC) 以及負責監管這些機構的行政部門(或在調查情況下的國會)負責。

CFPB 並沒有監管其他金融監管機構的權力,因此他們在解決「扼殺行動」式行為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Chopra 是 FDIC 董事會的成員,因此他至少對 FDIC 的一些不當行為負有部分責任,或至少有所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CFPB 在今年 8 月的一份法庭文件中明確表示,基督徒被去銀行化是一種歧視行為,並指出該機構有法定權力處理這一問題。

這一表態被 Lee Fang 認為是一個積極(且令人意外)的進展,因為 CFPB 一直以來並未表現出對保守派群體特別同情。正如前文提到的,宗教團體屬於法律中定義的「受保護類別 (Protected Class)」,因此 CFPB 在法律上對宗教團體的金融排斥行為進行干預沒有太多爭議。

然而,我們尚未看到 CFPB 針對非受保護類別(例如普通保守派人士,或像加密貨幣這樣的行業)採取類似行動,這將在下一部分中詳細探討。儘管如此,這一舉措無疑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CFPB 的行動

最近,CFPB 最終敲定了一項新規,將數位錢包和支付應用程式納入其監管範圍,並將其視為類似銀行的機構。根據這項規則,包括 Cash App、PayPal、Apple Pay 和 Google Wallet 在內的大型數字支付平台需要對帳戶關閉提供透明的解釋。

在規則公告中,CFPB 明確提到了「去銀行化 (Debanking)」這一現象。不過需要注意,這項規則的適用對象是「大型科技公司」或點對點支付應用程式,而非銀行。

目前尚未有任何針對該規則的執法行動,因此我們還無法判斷其在實際中的執行效果。

那麼,這項規則是否能夠抑制類似「扼殺行動 2.0 (Operation Choke Point 2.0)」的行為呢?答案幾乎是否定的。

首先,這項規則僅針對科技公司的行為,而非銀行。其次,「扼殺行動」式的行為並非由銀行自主決定,而是聯邦監管機構通過銀行對整個行業施加的系統性壓力。

如果 CFPB 注意到,例如加密貨幣新創公司被系統性地切斷銀行服務,他們將不得不與 FDIC、聯準會 (Fed)、OCC 甚至白宮正面對抗,才能終止這種做法。

然而,考慮到 Elizabeth Warren 對加密貨幣的強烈反對態度,人們不禁懷疑 CFPB 是否會採取這樣的行動。更重要的是,「扼殺行動」的本質問題在於銀行監管機構超越法律邊界,試圖去銀行化整個行業,而不是個別銀行的自主行為(銀行只是被動執行監管機構的命令)。

從理論上講,根據 UDAAP 的規定,如果某個行業(例如加密貨幣)遭遇系統性的帳戶關閉,CFPB 有權對此進行調查。

然而,最近推出的支付應用規則(一些批評 Marc Andreessen 的人引用此規則以證明 CFPB 的反去銀行化立場)並不適用於銀行。

此外,CFPB 在其實際執法行動中至今仍未對去銀行化問題採取實質性措施。

關於 CFPB 的主要執法行動

在 CFPB 的執法記錄中,我沒有找到任何與去銀行化直接相關的和解案件。以下是他們按金額排序的 30 大和解案件:

最接近相關的案例是 2023 年的 Citigroup 案件。當時,他們被發現對亞美尼亞裔美國人在信用卡申請中存在歧視行為。

根據 Citigroup 的說法,這種做法是由於加利福尼亞州亞美尼亞社區中存在較高的欺詐率(由欺詐團夥引發)。最終,Citigroup 支付了 2590 萬美元的罰款。

另一個案例是 2020 年 Townestone Financial 的案件。CFPB 發現該公司在行銷中勸阻非裔美國人申請抵押貸款,並因此支付了 10.5 萬美元罰款。

需要注意的是,國籍和種族屬於美國法律中定義的「受保護類別 (Protected Class)」,因此這些案件並不涉及純粹的政治性「紅線化 (Redlining)」。這與批評者對加密貨幣行業去銀行化的指控有本質區別。

此外,我還查看了 CFPB 自 2016 年 3 月以來的最近 50 個和解案件,但沒有發現任何涉及因任意原因剝奪銀行服務的案例。

在這 50 個案件中,15 個涉及 UDAAP 違規行為(如著名的富國銀行案件),8 個涉及公平貸款違規,5 個涉及學生貸款服務,5 個涉及信用報告不準確問題,5 個涉及抵押貸款服務,4 個涉及汽車貸款歧視,3 個涉及非法透支行為。至於去銀行化問題:完全沒有涉及。

關於 Marc 對加密/金融科技公司和保守派人士被去銀行化的批評

在這一問題上,情況非常明確。我已經詳細記錄了所謂「扼殺行動 2.0 (Operation Choke Point 2.0)」的現象。

這一做法起源於歐巴馬政府,並在拜登政府時期重新出現。2013 年,歐巴馬的司法部 (DoJ) 推出了「扼殺行動 (Operation Choke Point)」計劃,這是一個官方項目,旨在通過銀行業針對一些合法但政治上不受歡迎的行業,例如發薪日貸款、醫用大麻、成人行業和槍枝製造商。

Iain Murray 在他的文章《扼殺行動:它是什麼以及為什麼重要》中對此進行了詳細討論。

在歐巴馬政府時期,FDIC 在 Marty Gruenberg 的領導下,透過暗示和威脅的方式,說服銀行對十多個行業的公司「去風險化 (Derisk)」。這一做法引發了保守派的強烈抗議,並被眾議院由 Luetkemeyer 議員領導的成員揭露。

批評者認為,這種通過「勸說」進行的秘密監管是違憲的,因為它並未通過正式的規則制定或立法程序。

2014 年,關於這一做法的司法部備忘錄被洩露,隨後眾議院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發布了一份批評報告。

FDIC 隨後發布了新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根據具體案例評估風險,而不是對整個行業實施「紅線化」。2017 年 8 月,川普政府的司法部正式終止了這一做法。

2020 年,川普的貨幣監理署長 Brian Brooks 發布了「公平訪問 (Fair Access)」規則,旨在終止基於聲譽風險的去銀行化行為。

然而,2021 年 5 月,拜登的代理貨幣監理署長 Michael Hsu 撤銷了這一規則。2023 年初,在 FTX 崩盤後,包括我在內的加密行業人士注意到,類似的「扼殺行動」策略正在針對加密貨幣創始人和公司實施。

2023 年 3 月,我發表了文章《扼殺行動 2.0 正在進行,加密貨幣成為目標》,並在 5 月發表了後續文章,揭示了更多新情況。

具體來說,我發現 FDIC 和其他金融監管機構秘密對銀行施加了一項針對加密貨幣相關公司的「15% 存款上限」政策。

這意味著,銀行接收來自加密相關企業的存款不得超過其總存款的 15%。此外,我認為,加密行業內的 Silvergate 和 Signature 兩家銀行並非因市場原因倒閉,而是由於政府對加密行業的敵視態度,被迫清算或關閉。

從那以後,加密貨幣公司在獲得銀行服務方面依然面臨極大困難——儘管沒有任何公開法規或立法明確要求銀行限制服務於加密企業。

律師事務所 Cooper and Kirk 指出,「扼殺行動 2.0 (Choke Point 2.0)」的做法違反了憲法。

最近,我重新調查了這一現象,並發現新的證據表明 Silvergate 銀行並非自然倒閉,而是被「有意處決」的。

(詳見推文)

目前,這項針對加密貨幣銀行的「15% 存款上限」政策依然存在,嚴重限制了行業發展。

幾乎所有美國本土的加密創業者都因此受到了影響——我可以確認,我們投資的約 80 家加密公司都面臨過類似問題。甚至我的公司 Castle Island(一家僅投資法幣相關業務的風險投資基金)也經歷了銀行帳戶被突然關閉的情況。

在 Marc 做客 Rogan 節目後,許多加密行業高階主管也分享了他們的經歷。

David Marcus 透露,Facebook 的 Libra 項目曾因 Janet Yellen 的干預而被迫終止。Kraken CEO Jesse Powell、Joey Krug,Gemini 的 CEO Cameron Winklevoss、Visa 的 Terry Angelos 和 Coinfund 的 Jake Brukhman 等人也紛紛表示,他們的公司在銀行服務方面遇到了嚴重阻礙。

Caitlin Long 長期以來公開反對「扼殺行動 2.0」,甚至創辦了自己的銀行 Custodia,但 Custodia 銀行卻被聯準會剝奪了主帳戶 (Master Account) 的資格,無法正常運營。

儘管批評者可能對加密行業缺乏同情,但必須承認,加密行業是一個完全合法的行業,卻因銀行監管機構的秘密指令和暗示而遭到壓制。這種打壓並非通過立法或公開規則制定,而是由行政機構在幕後操作,繞過了民主程式。

不僅僅是加密行業,金融科技公司也正面臨類似的困境。根據 Klaros Group 的研究,自 2023 年初以來,FDIC 的執法行動中有四分之一是針對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銀行,而非金融科技合作銀行僅占 1.8%。

作為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者,我可以親身證明,金融科技公司在尋找銀行合作夥伴時遇到了極大的困難,這種難度幾乎可以與加密公司獲得銀行服務的挑戰相媲美。

《華爾街日報》曾批評 FDIC 的這一行動,指出該機構「實際上在進行規則制定,卻繞過了《行政程序法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中要求的通知和公眾評論環節。」

這種行為不僅對行業造成了實質性傷害,也引發了對其合法性的廣泛質疑。

Andreessen 提到保守派人士被去銀行化的問題確實有大量實例支持。比如,Melania Trump 在她最近的回憶錄中提到,她曾被銀行取消帳戶。

右派言論平台 Gab.ai 也遭遇了類似問題。2021 年,Michael Flynn 將軍因被認為存在「聲譽風險」而被摩根大通關閉帳戶。

2020 年,美國銀行關閉了基督教非營利組織 Timothy Two Project International 的帳戶,並在 2023 年凍結了基督教牧師 Lance Wallnau 的帳戶。

在英國,Nigel Farage 被 Coutts/NatWest 去銀行化,這一事件甚至引發了一場小規模的輿論風波。這些隻是眾多案例中的一部分。

根據現行法律,美國的銀行有權基於任何理由關閉帳戶,且無需向客戶提供解釋。因此,從實質上看,Andreessen 的觀點是正確的:去銀行化的現象確實存在,並且影響深遠。

關於「去銀行化」一詞的爭議

批評者認為,Andreessen 正試圖將「去銀行化」這一概念用於推動自己的經濟議程。

一些人指出,他關注這一問題的動機是為了減輕對加密貨幣和金融科技行業的監管壓力。Lee Fang 提到:

「去銀行化確實是一個重要問題。我們看到,反對新冠疫苗強制令的卡車司機因其活動失去了銀行帳戶,支持巴勒斯坦的組織無法使用 Venmo 等支付平台。但現在,一些掠奪性貸款者和騙子卻將消費者保護與『去銀行化』混為一談,以此呼籲放鬆監管。」

此外,Axios 的作者還暗示,Andreessen 所關注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問題,可能與他的公司投資了一些有爭議的新型銀行有關,比如今年早些時候倒閉的 Synapse。

這種批評認為,Andreessen 只關注「去銀行化」是為了推動加密貨幣和金融科技行業的利益,同時規避 CFPB 對消費者保護的監管。

儘管批評者的觀點聽起來合乎邏輯,但事實卻更加複雜。歷史上,歐巴馬政府確實開發了利用銀行監管來打壓某些行業(如槍枝製造和發薪日貸款)的策略,這些行為被認為是違憲的。

而拜登政府則進一步最佳化了這些策略,並將其有效地用於打壓加密貨幣行業。

比如,通過對合作銀行施壓,政府間接限制了加密貨幣公司的銀行服務。這些做法並非通過立法或公開規則制定,而是透過行政手段在幕後操作,繞過了民主程式。

目前,這種策略也開始針對金融科技行業。

根據 Klaros Group 的研究,自 2023 年初以來,FDIC 的執法行動中有四分之一是針對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銀行,而非金融科技合作銀行的比例僅為 1.8%。作為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者,我可以親身感受到,這種做法已經讓金融科技公司在尋找銀行合作夥伴時面臨極大困難,幾乎與加密貨幣公司獲得銀行服務的難度相當。

這些現象表明,行政機構的權力已經越界,並對多個合法行業造成了嚴重影響。

無論是加密貨幣還是金融科技行業,都需要更透明和民主的監管方式,而不是依賴於秘密指令和模糊的政策執行。未來,隨著監管政策的調整,這些問題可能會被逐步揭露並糾正。

無論像 Fang 這樣的評論者是否認為,拜登政府針對加密貨幣公司的去銀行化行為會削弱他對更具同情心群體被去銀行化的道德批評,這都不是重點。

事實是,這種現象確實發生了,這是去銀行化 (Debanking),而且是非法的。同樣,無論 Marc Andreessen 批評 CFPB 是否帶有經濟動機,這也並不重要。(根據我的調查,到目前為止,CFPB 並未對 Andreessen 的風投公司 a16z 投資的任何企業採取過執法行動。)

重要的是,銀行監管機構(不僅限於 CFPB,而是包括多個機構)確實將金融體系工具化,用於實現政治目的。

這種行為已經遠遠超出了行政權力的授權範圍,對合法行業造成了騷擾。而事實是,這種越權行為確實存在。

對 Andreessen 在 Rogan 節目中觀點的評估

基於全面分析,我們可以逐評論估 Andreessen 提出的論點:

  • 去銀行化是指個人或企業因其所屬行業不受政治歡迎,或因其持有異見政治觀點而被剝奪銀行服務。

這一定義準確無誤。重要的是,去銀行化的嚴重性不應因受害者是否符合某些人的同情標準而改變。

  • CFPB 確實經常對金融科技公司和銀行採取高壓政策,且其存在的必要性值得質疑。

但根據現有資訊,CFPB 並非「扼殺行動 2.0」的主要責任方。更直接的責任方是 FDIC、OCC 和聯準會,這些機構與拜登政府進行了協調行動。儘管 CFPB 最近在去銀行化問題上有所表態,但並未採取具體行動,因此它既沒有紓解問題,也不是主要責任方。

  • 去銀行化的核心在於,監管機構透過讓銀行執行金融壓制,從而避免政府直接承擔責任。

這種模式與利用大型科技公司審查異見者的方式類似。透過讓銀行或金融科技平台拒絕服務,可以有效壓制「政權敵人」,同時規避外界的過多關注。

  • 歐巴馬政府時期的「扼殺行動 (Operation Chokepoint)」集中打擊了一些合法但不受歡迎的行業,包括大麻公司、成人行業以及槍枝商店和製造商。

這一描述準確無誤。實際上,這一行動最早從發薪日貸款行業開始,但 Andreessen 並未提及這一點。

  • 拜登政府的去銀行化行動主要針對加密貨幣公司和金融科技企業,同時也偶爾涉及保守派人士。

這兩點都屬實。我們有更多證據表明,針對加密行業的打擊是協調一緻的行動,而針對金融科技行業的行動雖然證據較少,但 FDIC 已通過對合作銀行的執法行動間接施壓。

至於保守派人士被去銀行化,我們有大量軼事證據,但尚無銀行內部政策明確規定針對保守派的情況。這類行動通常以「聲譽風險」為理由,基於個案決定。

歸根結底,銀行完全是黑匣子,它們不必給出降低個人或公司風險的理由。

  • a16z 投資組合中的創始人被去銀行化

根據現有資訊,a16z 投資組合中的 30 位科技創始人被去銀行化的情況完全可能,甚至非常有可能。

作為一家活躍的加密貨幣投資機構,a16z 的許多投資項目都涉及加密貨幣,而幾乎所有國內的加密貨幣初創公司在某個階段都曾面臨銀行服務問題。

Marc 的錯誤在哪裡?

  • Marc 在描述 CFPB 的作用時有些誇大。最近針對加密貨幣和金融科技行業的打壓,實際上更多是由 FDIC、OCC 和聯準會等監管機構主導的,而不是 CFPB。然而,Marc 在節目中確實提到了一些未明確的「機構」參與了去銀行化,儘管他沒有具體提到 FDIC、OCC 或聯準會。此外,CFPB 的創立者 Elizabeth Warren 對此事的影響不可忽視。她是「扼殺行動 2.0」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尤其是她任命的 Bharat Ramamurti 在拜登政府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中主導了相關行動。因此,Marc 將 CFPB 的責任放大也可以理解。

  • Marc 對 PEP 的討論略顯片面。被歸類為政治敏感人物並不會直接導緻銀行帳戶被關閉,但確實會增加銀行對這些客戶的盡職調查要求。Marc 可能是受到了 Nigel Farage 被 Coutts 去銀行化事件的啟發。在該案例中,Nigel 被認為是 PEP,這確實是一個影響因素,但並非唯一原因。

儘管存在一些細節上的偏差,Marc 的主要觀點是正確的,而批評者的反駁則站不住腳。

CFPB 目前尚未成為有效的反去銀行化力量,而去銀行化現象確實存在,並且對加密貨幣和金融科技行業的影響尤為明顯。隨著共和黨人掌控國會並展開相關調查,預計會有更多證據揭示去銀行化的真實規模和機制。

本文合作轉載自:深潮

更多報導
比特幣創下今年最大月漲幅!11月大漲37%,破10萬美大關就在聖誕節?
劣質交易所out!金管會宣布交易所「登記制」12月上路,業者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