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今年四月底上线加密货币现货ETF,资产规模至今只达3亿美元,比特币现货ETF资产总额仅2.7亿美元,以太坊现货ETF资产总额仅3908万美元,相较于美国551亿和72.8亿美元规模的差距相当大,两者相加不到美国的0.5%。

SoSoValue的数据显示,香港比特币与以太币现货ETF发生净申购及净赎回量多日为0的状况。虽然后来SoSoValue官方表示:香港加密ETF支持现金和实物认购,由于透过实体BTC或ETH实体认购方式购买的ETF份额并不会产生该资产的现金流入,因此不能简单地计入每日净流入统计量,但仍不能改变香港市场交易低迷的状况。

对此状况,香港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OSL的执行董事暨监管事务主管GaryTiu指出,香港加密货币ETF面临系统性障碍,即市场总体缺乏对ETF的激励。他解释说:在香港,特别是在传统基金和结构性产品方面,通常在发行人和最终投资者之间存在非常丰富的中介机构——经纪人、银行、私人银行、零售银行等,那些中介机构通过分销金融产品赚了很多钱。

然而,由于ETF允许任何人在市场上直接交易,这些股票经纪人销售加密ETF的佣金大约仅有销售结构性产品佣金的1%到2%,因此对他们来说,向客户提供此类产品的诱因和动力很少。因此,香港的激励制度是ETF作为金融工具发展困难的原因之一。

此外,香港资本市场的结构无助于加密货币ETF的成长,香港加密货币ETF缺乏交易商和经纪商。目前香港的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为三类:西方机构、大陆机构和香港机构。大陆的经纪商和交易商,他们不被允许,或者他们选择不处理该产品;对于西方金融机构来说,他们没有交易这些产品的必要,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费用和激励,并且更容易获得美国ETF;也就是说,与两大主要参与者相比,来自香港的剩余参与者规模非常小,这是香港加密货币ETF成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另一方面,Tiu还强调香港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整体上仍对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存在固有的负面偏见,认为加密ETF这种独特的风险类别,需要格外谨慎。并且南向资金不但不太可能受到中国政府的准许,还可能沦为拥有比特币的大陆人将其存入ETF以求兑现的管道,这些在潜移默化中都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环境下,香港将在未来18个月内加强其数字资产监管,通过建立全面的监管框架,该城市旨在吸引全球金融科技人才,促进创新并确保数字资产交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强调,这项举措对香港未来五到十年的科技行业至关重要。目前沙盒测试已展开,政府计划在一至一年半内加强对数字资产金融产品相关法例的监管和执行,下一阶段将鼓励项目方在香港探索更多创新金融产品。

总的来说,香港的加密货币ETF未来如想要持续提升其市场地位,可能还需要很大的努力。香港想要成为Web3中心的梦想,还需要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