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老师说过每500年会出一个“天官”,天官就是君王的谋士,一旦君王首次忽视他的建议,这位谋士便不再进言。我国古代很多谋士也是这个套路。

  西汉初年,刘交被封楚王,他就任命昔日的同窗好友申、穆、白三人担任楚国中大夫。

  穆先生不喜欢喝酒,每次宴会,刘交总是在他面前放一杯甜酒。这个传统在刘交的儿子刘郢客和孙子刘戊继位后,依然得以延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戊逐渐遗忘了这一传统。

  一次宴会上,穆先生发现自己桌前没有了那杯熟悉的甜酒,他心中一沉,明白这是刘戊对他态度变化的信号。他深知“一叶知秋”的道理,决定及时抽身。

  穆先生退席出来,叹息说:“是时候走了。大王不再给我甜酒,说明已经不在意我了。如果还不走,怕是哪天就要把我拉到街头示众了。”从此,声称有病,计划离开楚国。

  申、白二人劝他说:“我们不是顾念刘交的恩情吗?刘戊也只是一次忘了,何必闹成这样?”

  穆先生就说:“《易经》中有言:‘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刘交父子对我们以礼相待,是因为他们看重道义。而刘戊轻视我们,则是道义已失。与失去道义的人共事,岂能长久?我并非仅仅因为一杯甜酒而离开。”穆先生向刘戊请辞。申、白二人选择留了下来。

  刘戊年纪渐长,行为愈发荒诞。他暴虐无道,不学无术,太傅韦孟不敢直言教导,只敢作诗来规劝,刘戊把这些话当做耳旁风,韦孟一看这就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主,选择离去。

  此时,西汉国内汉景帝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刘戊感到威胁。他决定与吴王刘濞联手发动叛乱。申、白二人得到消息后,苦苦哀求刘戊放弃,刘戊早就已经烦了他们两人,就下令让二人脖子拴着绳索,身穿囚衣,到街头捣米。

  其实,不只是谋士,我们普通人给人出主意也要可一,不可二。如果别人不接受不要再随意发言。

  隋末天下大乱,唐朝礼部尚书李纲身兼太子詹事,辅佐太子李建成。起初,李建成对李纲颇为尊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一些巧言令色的近臣所迷惑,对功勋卓著的弟弟秦王李世民心生厌恶与猜忌。

  李纲眼见太子偏离正道,多次进言劝诫,希望他能宽容待人,和睦兄弟。但李建成却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李纲深感无力,决定辞去官职。

  唐高祖李渊拿到李纲辞官的奏书后,勃然大怒,责问道:“你昔日愿为西域商人何潘仁的幕僚,如今却不愿在我朝担任高官?我命你辅佐建成,你为何执意要走?”

  李纲跪拜在地,道:“何潘仁虽为盗贼,但每次他想滥杀无辜时,我都能劝阻他改变主意。在他的麾下,我无愧于心。然而陛下您是开创基业的君主,我自知才疏学浅,进谏之言如同水泼石上,难以入耳。我怎敢继续玷污圣听?”

  李渊听后沉默良久,他知道李纲为人正直,挽留道:“我深知你的品性,望你能继续留在朝中,助我儿一臂之力。”

  不久之后,李纲还是以同样的理由再次提出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