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CBDC目前進度?

近幾年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可能性,日本、歐元區及英國目前仍在概念驗證或原型建構階段,而中國、泰國已經進入試點階段。台灣央行也自2019年起開始研究「數位新台幣」的可能性,目前處於原型建構階段。

央行總裁楊金龍今(8)日赴立法院財委會,以「數位貨幣發行之規劃與貨幣之數位轉型」為題,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詢。

CBDC架構規劃

為了因應數位科技的演進,台灣央行開始推動貨幣的數位轉型,並進行CBDC的研究與試驗,期望發行CBDC能發揮穩定貨幣及金融的角色與功能。

根據央行書面報告指出,台灣目前已建置CBDC雛型平台,未來可發行數位現金,提供大眾日常支付使用。

目前CBDC雛型平台已具備零售型CBDC的發行、流通、轉帳、繳費、繳稅、購物扣款、現金/銀行存款/CBDC間之兌換與兌回、自動轉換(超過錢包自行設定的限額,自動移轉至銀行存款帳戶)及自動儲值(錢包餘額不足,自動從銀行存款帳戶轉至CBDC錢包)等多種功能。

為了不影響金融中介功能,平台採雙層式架構,由央行於CBDC平台上發行並分配CBDC至中介機構(如銀行及電子支付機構等),再由中介機構提供用戶 CBDC。另外,為避免民眾將存款大量轉換為CBDC,發行初期將不計息。

基於風險管理的考量及大眾使用的便利性,CBDC錢包將分為 「不記名」與「記名錢包」。要開立記名或不記名錢包,用戶可以自行選擇,而兩者最大的差異就在於 「使用金額上限」

平台上的錢包交易金額及持有金額將設有上限,中介機構可根據自身風險考量自訂限額,而不記名錢包相關金額上限會低於記名錢包。

若用戶選擇記名錢包,需由中介機構執行實名登記(KYC),並依現行有關資料隱私保護之規定,妥善保管及管理用戶個人資料,而央行則是以去識別化技術處理相關交易,並不保存用戶明細資料。

CBDC發行的下一步

而目前央行正著手往三大方向進行推動,包括進行廣泛溝通、精進平台技術,以及研議法律架構。

目前委外問卷調查已於今年4月完成,後續將於2025年開始舉辦公聽會、說明會與論壇,進行更廣泛、具體的交流,並藉以加強宣導CBDC,提升大眾認知度。同時持續蒐集主要國家相關法制資料,並盤點台灣未來發行CBDC可能要配合訂定或修正的相關法規,包括發行CBDC的法源依據、洗錢防制、資訊安全及隱私保護等。

另外,考量到數位落差,為讓不用手機的民眾使用卡片離線支付,央行目前也正在進行相關試驗,讓大眾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也可選擇使用手機或卡片進行離線支付。

目前雖無公布發行CBDC的時間表,但央行在持續研究試驗的過程中,並精進支付系統的處理效率及創新應用。例如所開發零售支付的CBDC雛型平台,已可支援數位券的金流作業,且每秒受理交易筆數(TPS)已提升至20,000筆。

💡目前傳統金融常見的全球支付網路Visa,每秒能夠執行超過65,000筆交易。

CBDC的推動是一項巨大且複雜的工程,需長期並以階段式進行推動。央行也強調,CBDC不是「先發先贏」的國際競賽,目前已發行CBDC或進行試點的國家,發展情況均不如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