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C-20 於 2023 年 3 月首次概念化,是一種「實驗性代幣」,支持在比特幣區塊鏈上部署、鑄造和轉移非同質化代幣(NFT),由推特上@domodata 提出「序數理論」,增添比特幣原本L1的新玩法。
理解一下序數(Ordinal)和銘文(Inscription),「序數」存在比於特幣生態的每個節點,「聰」Satoshis(sats)是比特幣網路最小單位,1 BTC= 100,000,000 sats,每個人都能透過「序數理論」這項技術在聰上面將數據如文本、圖像、視頻等等,「銘刻」代幣進而變成銘文,由於「公平及命名」的關係,間接賦予了 $ORDI 及 $STAS 的地位。
BRC-20市場的熱絡,加劇了比特幣網路壅塞現象,要知道比特幣4年減半週期即將到來,出塊獎勵只會越來越低,「銘文」亦造成礦工從中獲取的手續費劇增。
2023年11月7日(UTC+8)幣安交易所宣布上架 $ORDI ,公布當天幣價約6U,截至12月6日伴隨 $BTC 上漲至最高價格約65U,但同日0900時比特幣生態開發者 @LukeDashjr 推文指出「序號/銘文是比特幣L1上的漏洞,是一種 Spam 攻擊,將在後續版本修復」,此舉一出幣價在晚上1900時跌至40U,大約13小時後(2300時)Luke回文表示「不一定要消除銘文才能為比特幣帶來好處」,隨後價格破歷史新高約70U。
2023年12月9日(UTC-5) 美國國家漏洞資料庫 (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 NVD) 將比特幣的銘刻技術 (Inscriptions) 標記為網路安全風險,正式成為國家認證的漏洞。
問題來了,未來漏洞被修復後,銘文基於區塊鏈不可篡改,將「無法」被刪除,現有的銘文仍將存在於比特幣網路,但修復後大家能否繼續銘刻或是交易它們?
經過與Luke詢問,「銘文本來就不能被拿來交易,它破壞了比特幣原有生態,被某些人拿來騙錢使用」。
但當我問到現有銘文部份已上架交易所,例如 $ORDI 未來是否無法交易,他卻只回覆「誰知道?」
這答案很有趣,即便修復後無法再銘刻或交易,交易所是不是可以依照現有銘文熱度,已上架代幣以1:1兌換方式發行新代幣,讓原持有者進行交換作業,後續仍可交易,保留「銘文」這個歷史的創舉?
修復作業是要經過礦工節點驗證的,但這樣間接剝削礦工獎勵真的能被社群通過嗎?若未來市場的確有BRC-20銘文的需求,可能要透過「硬分叉」的方式創造一條側鏈,好比2017年 $BCH 的誕生,但NVD都節錄為漏洞了,這問題能不修復嗎?
截至發文當下,BRC-20上的銘文經統計 #OKX Web3錢包資訊,已鑄造有14527種,鑄造中有4120種,漏洞修復前每個人都能「公平」的銘刻屬於自己的代幣並收錄在節點中,但未來可能在BRC-20上無法實現,只能透過其它鏈打造銘文。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討論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