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聊香港对于加密货币合规的现状。

虽然现在香港那边还搞的如日中天,但橘座却觉得已经末路了。

1.难产的香港加密政策

在橘座看来,香港在加密市场的布局,更像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其实早在2022年底的时候,港府就考虑好了未来的监管方向,而这一阶段的美国,其实还在纠结加密货币到底是不是证券——因为他们的SEC新主席才上任没多久,就挥舞着竹杠到处乱敲。

图片图片

起码在这个时间窗口内,香港是领先美国的。

但后续的进程,却非常磨叽。

在这一段时间内,正赶上了国内web3的出海潮。

因为国内政策监管的问题,导致非常多的团队寻求海外发展,大部分都是去了东南亚及迪拜。

等到这些有钱的团队都在外边安定下来之后,港府的政策才最终落地。

记得当时有不少团队在跟橘座沟通的时候表示过这种纠结:

我好容易在海外跑通路径了,香港这边你又说可以了,早干啥去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团队撤回到香港或者是在香港设立新的办公室——因为毕竟离深圳和大陆更近,地缘上更有优势一些。

但鉴于港府说的多做的少和配套设施不太完善,大多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因为此时的香港,正在面临一场更大的危机。

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非常多的资本纷纷逃离香港,去到了新加坡。

在这几年期间,香港的人口流失了超过20万。

可能这个数字大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20万人么。

但重点是,在香港这样的地方,能舍弃资产跑掉的20万人,能带走的财富体量足以让新加坡成为新的亚洲金融中心。

毕竟贫贱不能移。

橘座去年再去香港的时候,香港已经变成臭港了,这时候的香港更是多了一个别称: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图片

所以等香港通过优才、高才计划虹吸完大陆的人和钱之后,再回首来做这件事,发现已经跟不上了。

从22年制定计划,到24年4月底上线ETF,期间只有6家交易所拿到了所谓的合规牌照。

除了hashkey之外,大多都名不见经传,基本都是香港本土交易所及裙带关系。

反而像币安和okx这样的顶级交易所却都没拿到牌照。

直到,美国通过了比特币的ETF。

2.香港ETF,东施效颦

在今年的1月11日,美国正式批准通过了比特币的ETF,这标志着比特币在全球合法化的进程上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

而此之后,加密市场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比特币价格也迅速突破前高,整个市场流动性非常充盈。

这个时候,香港着急了。

香港着急的点,正如橘座所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所以香港在目睹了ETF的威力之后,也加急批准了ETF,并且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筹备上线——从发文批准到正式上线,只用了短短十几天。

但两边的ETF表现,却是云泥之别。

美国在通过ETF之后,为加密市场带来了超过500亿美元的流动性,摩根的投资经理们纷纷游说自家客户投资比特币,起码让不少美国人的资产配置里多了比特币这个选项。

这种一扎到底的营销体系,给他们带来的丰厚佣金的同时,也确实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泵。

在比特币ETF上市首日,成交额突破46亿美元。

反观香港的ETF,首日交易额只有1120万美元。

图片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

美国ETF——大的要来了。

香港ETF——大的药来了。

图片

以至于国内的律师圈子说,香港ETF的出现,给内地叔叔们进行加密资产处置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甚至以后都不需要委托第三方了。

3.香港已成加密金融盐碱地

出现如此之大的差距,其实是由三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美国和香港的金融成熟度不同。在美国配置资产是非常成熟的打法,所以投行的经理才会像推销股票一样推销比特币ETF。

而香港这边虽然号称亚洲金融中心,但实际上连港元都是要以美元作为底层资产才能发行的。

香港金融产业,大多也都是美国金融产业的下游和附庸。

双方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另一方面就是,美国能够全民参与,而香港只能由在香港注册的企业、机构和专业投资者参与,在投资者数量方面又是差了不止一个量级。

虽然大陆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在香港设立企业、机构等方式参与,但整体来讲意义不大,因为门槛还是太高。

第三个方面就是,香港没有完全的自主权,必须要征得北京方面许可。

所以在速度上来说,除非北京方面要求加快,比如这次ETF的速度就很快,而之前交易所合规牌照的发放就很慢。

这里边的事情你自己品,橘座就不说那么多了。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人做事情的哲学,叫不敢为天下先。

尤其是在金融方面,表现的特别明显:

这个事情我第一个做了,做的好倒还行,玩砸了可咋整?

倒不如跟着别人的脚步,别人咋整我咋整,小心无大错,至于能不能拿回定价权,能不能成为数字资产金融中心,害,相信后人的智慧。

所以你说,未来香港的加密市场能有多大的前景吗?

可能吧,但前提是得把土地属性给改变了。

毕竟盐碱地上,可没法实现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