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不仅仅是市场活跃度的下降,同时也是各类区块链项目/交易所布局“坑”的开始,对于外人来说,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在市场不发达的时候,初创团队需要生存,必然要获得收益,而这些收益的来源就是为了梦想而窒息的用户,当市场流行某一个事物的时候,这个事物可能就成为他们获利的工具,这种现象并不会区分去中心化还是中心化,只会因人性而存在。

中心化交易所的坑

中心化交易所虽然存在跑路等风险,但是如果我们在短时间内在中心化交易所玩,相对来说风险还是比较低的。比如交易完就提币,不做过多停留,不参与合约杠杆和理财,这样能够避免99%的坑,毕竟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的场景,中心化只不过公平性没那么高而已,控制得当其实还是风险比较低的。

目前的中心化交易所基本没有套利机会,想要赚钱就只能靠对项目的分析和理解来进行买卖交易,不像早期那样还能搬砖获利,做市商的出现让大部分交易所的套利机会变得几乎忽略不计,而如果一旦你发现了某个可能的“套利”机会,多数可能是一个隐藏的陷阱。

比如之前币安在进行launchpool质押赚币活动的时候,有人想要将TUSD充值到币安进行参与,而如果卖掉手里的币种换成TUSD那么可能存在踏空的可能,因此就会考虑去交易所质押主流币借出USDT,然后用USDT兑换成TUSD来参与,最后获得收益还完利息,就剩下利润,一般稳定币之间的汇率会相对稳定一些,因此这里可能“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

然而当实际进行操作的时候却发现在launchpool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TUSD和USDT价格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TUSD相对于USDT价格出现了下跌,从而使得可能到手的利润最后变成了亏损,活动结束之后下跌幅度进一步扩大,最后参与者无奈以小幅亏损收场。

投资者没有看清套利机会存在的时间以及忽略某个关键因素,比如TUSD和USDT间的兑换,大部分情况下确实稳定,但是一旦出现某个需求场景的时候,这个平衡会被打破,那么这就是一场抢跑的行动,先参与先获利,后参与就为此而买单。

去中心化应用的坑更多

在区块链呆久了,不少人对去中心化趋之若鹜,对中心化嗤之以鼻,认为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去中心化发展,但是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也时刻埋藏着不少坑,而不少这类陷阱还是别人刻意埋藏的,他们就像一个个猎人在耐心等待着猎物的到来,就好比《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同样令人感到畏惧,但是去中心化作为区块链行业“政治正确”的方向,虽然人们都知道需要小心谨慎,但是却不好公开讨论。

就好比以前做交易割韭菜的庄家会各种插针、项目内幕出货等老套路来让用户亏损,以达到割韭菜的目的,而现在使用各种DApp让用户花式亏钱,而且还不知道怎么亏的。不少人看不懂一些DApp项目的运行机制和其中的关键细节,这是一种常态,正因为看不懂,才能让“坑”更好的伪装,来吸引一个个潜在的用户,毕竟熊市是存量市场,也是资金厮杀的主战场。

去中心化DApp中最常见的坑就是swap交易,因为一般人们在链上的动作大部分都是以交易展开的,而MEV夹子就这样产生,他们是通过交易买和卖之间的差价来进行抢跑,从而获得利润,比如当你想要买的时候,它会先一步买入然后挂稍高一点的卖单给你,反之亦然,当虽然每笔交易可能获利很小,但是如果不断积累起来,那么可能是很高的利润,这类夹子在以太坊链上也非常常见。

同样在像starknet这样的慢速链也存在不少陷阱,starknet由于空投预期因此获得了不少工作室和撸毛专业户的关注,这使得starknet链上的交易迅速增加,从而造成交易确认时间的增加,甚至一度一笔交易需要达到20分钟才能确认,这个时间对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但是人们还愿意在上面进行交易,这主要是starknet上可能存在空投,否则基本没人会愿意使用这样拉跨的项目。因为交易时间的延长,这样使得一些人看到了机会,尤其是Swap交易中的机会,目前starknet上除了少数游戏和NFT项目外,还有一半是与交易有关的swap项目,而这也是项目方看中了starknet存在套利机会的因素之一。

比如在braavos钱包中有人参与lido质押获得wstETH,然后发现wstETH和ETH之间存在5%的利差,也就是当你使用ETH质押生成wstETH之后,再用wstETH兑换回ETH,除了必要的gas费等支出外,会损失5%左右,甚至如果你将wstETH放到myswap中兑换交易,有可能会获得20%的ETH收益,这个套利收益自然不会平白无故出现,同样这20%的收益必然是某个不知情投资者损失的钱。而这在其他链上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其他链上的聚合交易目前已经普遍,Swap程序会选择合适的交易路径,从而降低中间带来的损失,同时快速确认交易也进一步降低用户swap的损失风险,为用户提供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报价。

但是在starknet上目前这一步还未成熟,官方对链的优化没做好,池子厚度不够,从而使得价格出现非常大的波动,大资金没法去进行过多的swap,而在这种情况下,myswap项目方着急推出活动吸引用户参与wstETH的交易兑换。更多的starknet生态项目想要吸引用户,也出现各类花式项目吸引用户参与,而最终用户为这些不成熟的项目进行了买单。

再比如layerzero上的空投预期较高,因此不少人打算交互layerzero,而有项目也为用户这种预期而下套,最常见的就是跨链交互的高费用使得一些粗心大意的人损失了一部分资产。案例来自这几天某项目的layerzero在zksync和arbitrum上的跨链功能,项目方首先会在跨链的合约上设置较高的手续费(5u左右),然后找到推特上的KOL,让其进行发文宣传该跨链功能,由于zksync在layerzero的跨链确实是市场空白,少有项目推出该功能,因此用户也期待能够“一鱼双吃”,而当跨链完成后才会发现资金磨损非常大,从而哑巴吃黄连,只能祈祷后面能真的出空投,这样即使损失较高,也有几千笔交易在链上产生。同样的比如NFT在layerzero上的跨链,有的项目在该功能出现的时候磨损的手续费能够达到10u以上,而也有上千个钱包参与了跨链行为,当然随着越来越多项目增加该功能,我们认为用户的磨损手续费会进一步下降,但是早期的用户却为此进行了买单。

当然链上类似的情况也非常多,不少人都在各种场景下损失了自己的资产,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于用户来说,链上的项目太多了,是否参与一个项目可能需要不到1分钟的考虑时间,而你对这个项目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1分钟左右的认知上,然而对于早已埋伏很久的猎人来说,他们对项目的游戏规则非常熟悉,并且清楚其中的关键信息,设置好陷阱等你进入,即使你在链上具有丰富的经验,也比较难察觉这种陷阱,最后导致损失的产生。

总结

区块链其实就是一片黑森林,无论是去中心化还是中心化,里面都包含了太多的算计,尤其是通过DApp包装后的应用场景。而大部分项目实际上目前是靠生态代币来补贴用户使用,项目方通过从机构获得的投资以及发行的代币来养活一群开发者和支撑币价,以及项目在使用过程中的费用补贴,比如添加池子,做活动吸引用户,这些都相当于花钱,而这种情况已经在慢慢改变。

前段时间有位项目方创始人说过他们的项目首要目标是盈利,这样才能持久,而盈利的来源自然是用户的支出,只有用户亏钱了,项目方才能赚钱,我相信在未来这种场景将会越来越普遍,而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打算炒币那么就只需要去炒币,而如果是深度使用项目,当没有其他方面的补偿(比如空投),那么很可能是一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