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I動畫將在2025年公開,95%鏡頭都採用生成式AI

據《ITmedia》報導,日本 Animate 旗下公司 Frontier Works 近日宣布,將在 2025 年春季推出實驗性 AI 動畫《雙胞胎陽奈妃莉》(ツインズひなひま,暫譯),首支前導製作預告已經公開。

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 95% 以上鏡頭的製作過程中都運用生成式 AI 技術,但強調 AI 只是「輔助工具」。

《雙胞胎陽奈妃莉》動畫取材自 KaKa Creation 公司旗下的虛擬 TikToker,故事主角是一對就讀東京高中的雙胞胎女高中生,姐姐是白髮的妃莉,妹妹則是紅髮的陽奈奈。兩人夢想在TikTok上爆紅,在拍攝各種有趣的舞蹈影片時,卻意外發現了一些異於尋常的變化。

在製作流程方面,Frontier Works 採用了多種 AI 技術來輔助動畫製作。例如讓 AI 把分鏡圖生成動畫原稿、將實景照片轉換成動畫背景,以及將 3D 模型轉換成手繪質感等。

日本AI動畫ツインズひなひま將在2025年公開,95%的鏡頭都採用生成式AI圖源:ツインズひなひま官方日本AI動畫ツインズひなひま將在2025年公開,95%的鏡頭都採用生成式AI

然而,為了確保作品品質,最終的呈現仍由專業創作者進行修改與加工。

在製作主視覺海報時,團隊首先拍攝了實景照片,再透過 AI 轉換成動畫風格,最後請美術人員修改,而海報中的角色與標題 LOGO 則是由創作者使用繪圖軟體全程手繪完成。

日本AI原創動畫ツインズひなひま將在2025年公開,95%的鏡頭都採用生成式AI圖源:ツインズひなひま官方日本AI動畫ツインズひなひま將在2025年公開,95%的鏡頭都採用生成式AI

手塚真、安彦良和對 AI 輔助製作動畫的看法

在動畫推出之前,《Oricon News》採訪了手塚治虫之子手塚真與《機動戰士鋼彈》人物設計師安彥良和,詢問他們對 AI 輔助作畫的看法。

手塚真認為,AI 技術就跟 1980 年代興起的電腦動畫(CG)一樣,當時也曾引起業界擔憂畫師與導演會被取代,但事實證明這些憂慮是多餘的:

「現在的電影已經不會特別強調『使用了 CG』,人們之所以對 AI 特別敏感,只是因為現在還處於必須公開宣傳的階段。」

他進一步指出,以娛樂作品來說,最重要的是成品是否能娛樂觀眾,至於是人類還是程式畫出來的,都不是重點。

他還推測,如果他的父親手塚治虫還在世,應該會很樂意使用 AI 來處理一些機械性的工作,如描線或填色等。

安彥良和則表示,由於目前動畫產業人手不足,導致作畫品質出現低落的現況,他認為 AI 或許能承擔較簡單的作業,例如中間幀的作畫、群眾場景或路人等,讓真人畫師去做其他工作,幫助提升整體作畫水準。

手塚真、安彦良和對AI輔助製作動畫的看法圖源:ツインズひなひま官方手塚真、安彦良和對AI輔助製作動畫的看法

AI 動畫引發網友熱論,是否會取代人類畫師?

然而,這部動畫的製作方式在社群上引發了諸多爭議。首先是從前導預告來看,人物轉頭後的頭髮運動與瞳孔形狀的變化明顯不自然,不太像我們平常看動畫時習慣的作畫方式。

也有日本網友相當在意著作權問題,認為動畫製作團隊刻意混淆了人類「臨摹」與 AI「複製再利用」的本質差異。

另有網友擔心,動畫是勞力密集產業,分工非常細緻,如果讓 AI 取代某些製作環節,無疑是剝奪了相關工作者的生計。

不過,就現階段而言,AI 要取代核心動畫師的崗位,可能非常困難。

目前常見的日本動畫製作流程是,投資方可能會先提出動畫企劃,並與其他投資方及動畫製作公司組成「動畫製作委員會」,確立動畫製片人,之後敲定導演、編劇、人物設計、總作畫監督等重要職位之後,逐步推進製作流程。

一些優秀的原畫師能創作出精采的片段,而且也分有非常多的風格流派(金田系、寫實系、Web 系等),有一套獨屬於人類的傳承與進化譜系,這部分目前很難被 AI 取代。

熟悉動畫製作流程的觀眾,甚至能從動畫製片人選推測出未公開作品的品質。例如,CloverWorks 的製片人梅原翔太、福島祐一都是公認能領導強大作畫班底的人選,觀眾一般不會擔心其團隊作品的作畫品質。

然而,優秀的製片人與作畫班底可遇不可求,大多數動畫製作公司的員工都得在作畫品質與人力成本、時間壓力間掙扎,把資源分配在少數作品上,而一些作品只能被「獻祭」。

CloverWorks的製片人梅原翔太、福島祐一都是公認能領導強大作畫班底的人選圖源:ニコニコニュースCloverWorks的製片人梅原翔太、福島祐一都是公認能領導強大作畫班底的人選

採用 AI 就能解決缺工?關鍵仍在於動畫師待遇有沒有變好

日本動畫產業缺工背後的問題很複雜,目前大多仰賴外包多國的動畫工作室與動畫師來應對,而且似乎不是只靠 AI 輔助作畫就能解決。

由於製作委員會制度盛行,日本動畫的相關收入並非百分百落入製作公司口袋,而是讓委員會的主要出資方分掉大部分收益。

一些公司如京都動畫(京アニ)通常會爭取列入委員會最大出資方,以確保掌握最大收益與安排合適的製作期間,旗下員工也採用月薪制,但大多數動畫製作公司並非最大出資方,在收入有限下只能削減人力支出,因此專案外包與計件制成為常見的雇用模式。

《加密城市》此前報導,日本動畫人協會 JANICA 的 2023 年調查報告顯示,動畫從業人員平均每日工時達 8.84 小時,而且只有 43% 的人能夠每月完整休息 8 天。

更令人憂心的是薪資問題,20 至 24 歲的新進人員平均年薪僅 196.6 萬日圓,25 至 30 歲的從業人員平均年薪為 292.8 萬日圓,低於日本 20 至 29 歲的年薪中位數 330 萬日圓(2024 年初人力銀行調查),代表日本動畫產業新鮮人普遍低薪。

日本動畫人協會JANICA的2023年調查報告顯示,20至24歲的新進人員平均年薪僅196.6萬日圓。圖源:日本動畫人協會JANICA的2023年調查報告日本動畫人協會JANICA的2023年調查報告顯示,20至24歲的新進人員平均年薪僅196.6萬日圓。

另一個由日本 Anime Film 聯盟(NAFCA)調查的結果則顯示,在 323 個有效樣本中(動畫師樣本數 191 人),平均月累計工時約 219 小時、中位數達 225 小時,相比日本全國平均值 162.3 小時高出非常多,而且其中有 37.7% 的從業者月薪不到 20 萬日圓。

為了因應這些問題,日本當地的 AI 與區塊鏈專家已於 2024 年 1 月推動「Anime Chain」計畫,企圖透過區塊鏈技術來解決 AI 著作權與倫理問題,並建立讓創作者與企業能安心使用生成式 AI 的環境。

然而,正如許多業界人士所指出,日本動畫產業要持續發展,光靠 AI 技術可能還不夠,更需要正視長期以來的低薪、過勞等病態勞資問題,以及自由工作者面臨的稅務壓力等結構性問題。唯有從根本改善這些問題,才能為產業帶來真正的永續發展。

我們曾探討日本動畫產業缺工現況與浦澤直樹對AI創作的看法:
AI 侵權、動畫業缺人手!日本民間推出「Anime Chain」,真的能改善業界嗎?

AI時代更要保持創作初衷!回顧《冥王》浦澤直樹言論,AI為何無法超越人類?

『95%都用AI畫!日本AI美少女動畫明年公開,人類畫師會被取代嗎?』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