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MarsBit
美國財政部與國稅局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新規(RIN 1545-BR39),擴充功能了現有稅收法律的適用範圍,將 DeFi 的前端服務提供商納入「經紀商」的定義。這些服務提供商,包括任何直接與使用者互動的平台(如 Uniswap 的前端接口),被要求從 2026 年開始收集使用者的交易數據,並在 2027 年起通過 1099 表格向美國國稅局(IRS)提交資訊,內容包括使用者的總收益、交易細節及納稅人身份資訊。
我們都知道川普的政治舞臺從不缺少戲劇性,而他對加密貨幣的態度更是如此。從早期對比特幣的批評,稱其為「基於空氣的騙局」,到後期通過 NFT 項目的嘗試、發行 DeFi 項目 WorldLibertyFinancial(WLF),也大膽提出將比特幣納入國家戰略儲備的構想《從美國歷史成功的戰略性購地到比特幣儲備:《2025 年比特幣戰略儲備草案》的前瞻性構想》,他的行為折射出個人利益的驅動,也隱喻了加密產業在美國政治體系中的複雜位置。
雖然新規離生效還有一兩年時間,而且當中關於「經紀商」的定義也存在比較大的爭議,畢竟老的那套監管政策不能這麼生硬的就套到加密項目上,所以也有可能被推翻,但 Aiying 艾盈想今天跟大家從幾個維度探討一下新規出臺的歷史必然性,以及產業從業者該如何進行戰略選擇。
第一部分:從傳統殖民到新金融殖民的邏輯演變
1.1 傳統殖民的資源邏輯
傳統殖民時代的核心在於通過軍事力量和領土佔有實現資源掠奪。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控制印度的棉花和茶葉,西班牙從拉丁美洲掠奪黃金,這些都是通過直接佔有資源實現財富轉移的典型案例。
1.2 金融殖民的現代模式
現代殖民則以經濟規則為核心,通過資本流動和稅收控制實現財富轉移。美國的《外國帳戶稅收合規法案》(FATCA)是這一邏輯的重要體現,它要求全球金融機構揭露美國公民的資產資訊,迫使其他國家參與美國的稅收治理。DeFi 稅收新規正是這一模式在數位資產產業的延續,其核心在於利用技術手段和規則強制全球資本透明化,為美國獲取更多的稅收收入,同時加強其對全球經濟的掌控力。
第二部分:美國的新殖民工具
2.1 稅收規則:從 FATCA 到 DeFi 新規
稅收規則是美國新殖民模式的基礎。FATCA 強制全球金融機構揭露美國公民的資產資訊,開創了稅收武器化的先例。而 DeFi 稅收新規進一步延續這一邏輯,通過要求 DeFi 平台收集和報告使用者的交易數據,擴大了美國對數位經濟的掌控範圍。隨著這一規則的實施,美國將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更加精確的資本流動數據,從而進一步增強對全球經濟的控制。
2.2 技術與美元的結合:穩定幣的主導地位
2,000 億美元穩定幣市場中,美元穩定幣佔比超過 95%,其背後的錨定資產主要是美國國債和美元儲備。以 USDT 和 USDC 為代表的美元穩定幣,通過其在全球支付體系中的應用,不僅鞏固了美元的全球地位,還將更多國際資本鎖定在美國的金融體系中。這是數位經濟時代美元霸權的新形式。
圖源:rwa.xyz
2.3 金融產品的吸引力:比特幣 ETF 與信託產品
貝萊德等華爾街巨頭推出的比特幣 ETF 和信託產品,通過合法化與機構化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流入美國市場。這些金融產品不僅為美國稅收規則提供了更大的執行空間,還進一步將全球投資人納入美國的經濟生態中。目前市場規模 1,000 億美元。
圖源:SoSoValue
2.4 現實資產代幣化(RWA)
現實資產代幣化正在成為 DeFi 產業的重要趨勢。據 Aiying 艾盈知悉美國國債代幣化的規模已達到 40 億美元。這一模式通過區塊鏈技術提升了傳統資產的流動性,同時也為美國在全球資本市場中創造了新的支配力量。通過控制 RWA 的生態,美國能夠進一步推動國債的全球化流通。
圖源:rwa.xyz
第三部分:經濟與財政—赤字壓力與稅收公平
3.1 美國赤字危機與稅收漏洞
美國的聯邦赤字從未像現在這樣令人擔憂。2023 財年,赤字接近 1.7 兆美元,而疫情後的財政刺激和基礎設施投資更是加劇了這一負擔。與此同時,加密貨幣市場的全球市值一度突破 3 兆美元,卻大部分遊離於稅收體系之外。這對一個依賴稅收支撐的現代國家來說,顯然是不可容忍的。
稅收是國家權力的基石。從歷史上看,美國總是在赤字壓力下尋求擴充功能稅基。20 世紀 80 年代的對衝基金監管改革,便是通過擴大資本收益稅的覆蓋範圍,填補財政缺口的典範。而現在,加密貨幣則成為最新的目標。
3.2 金融主權與美元的捍衛
但這不僅僅是稅收問題。DeFi 和穩定幣的興起,挑戰了美元在全球支付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穩定幣雖說是美元的延伸,通過錨定美元,創造了一個平行的「私人貨幣」體系,但也繞過了聯準會和傳統銀行的控制。美國政府意識到,這種去中心化的貨幣形式,可能對其金融主權構成長期威脅。
通過稅收監管,美國不僅意圖獲取財政利益,更試圖重新確立對資本流動的掌控力,捍衛美元的霸權地位。
第四部分:產業視角—從業者的選擇與權衡
4.1 美國市場的重要性評估
作為 DeFi 項目的從業者,第一步是理性評估美國市場對業務的戰略價值。如果平台的主要交易量和使用者基礎來自美國市場,那麼退出美國可能意味著巨大的損失。而如果美國市場的佔比不高,則完全退出成為一個可行選項。
4.2 三大應對策略
部分合規:折中的路徑
設立美國子公司(如 Uniswap.US),專注於滿足美國使用者的合規需求。
將協議與前端分離,通過 DAO 或其它社群化管理方式減少法律風險。
引入 KYC 機制,僅對美國使用者報告必要資訊。
完全退出:聚焦全球市場
實施地理屏蔽,通過 IP 限制美國使用者訪問。
將資源集中投向亞太、中東、歐洲等對加密貨幣更友善的市場。
完全去中心化:技術與理念的堅守
放棄前端服務,將平台完全轉向協議自治。
開發無須信任的合規工具(如鏈上稅務報告系統),在技術上繞開監管。
第五部分:更深遠的思考—監管與自由的未來博弈
5.1 法案的演變與長期趨勢
短期內,產業可能通過訴訟推遲規則實施。但從長期看,合規化趨勢難以逆轉。監管將促使 DeFi 產業形成兩極分化:一端是完全合規的大型平台,另一端是選擇隱秘運行的小型去中心化項目。
美國也可能在全球競爭壓力下調整政策。如果其它國家(如新加坡、阿聯酋)對加密貨幣採取更寬鬆的監管,美國可能放鬆某些限制以吸引創新者。
5.2 自由與控制的哲學反思
DeFi 的核心是自由,而政府的核心是控制。這場博弈沒有終點。或許未來的加密產業將以一種「合規的去中心化」形式存在:技術創新與監管妥協並存,隱私保護與透明度交替前行。
Aiying 結語:歷史的必然與產業的抉擇
這個法案並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美國政治、經濟、文化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對 DeFi 產業來說,這是挑戰,也是轉型的機會。在這一歷史節點上,如何平衡合規與創新、保護自由與承載責任,是每一個從業者必須回答的問題。
加密產業的未來,不僅取決於技術的進步,更取決於它如何在自由與規則之間找到自己的位置。
ㄒ法規文檔:https://public-inspection.federalregister.gov/2024-30496.pdf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MarsBit》
原文作者:Aiying compliance
『玩DeFi要繳稅?解讀美國新稅規:是金融殖民還是必然趨勢?』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