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rm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

我现在在旧金山,昨天,我又坐上了谷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 Waymo,惊讶于自己已经习惯了无人驾驶的事实。仔细想想,这真是不可思议——不久前还像科幻小说的东西现在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至少在这里如此。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自动驾驶汽车轻松行驶在街道上的未来,而这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不仅仅是这些汽车在进化——我们也在进化。我们几乎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一个非凡事物变得平常的世界。曾经看似幻想的技术如今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转变体现了未来如何悄然融入普通生活,既展示了我们的发展方向,也反映了技术的特性。

互联网就像那辆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运行,由 AI 驱动,提供真实而具体的结果。AI 不是刚刚出现,而是已经全面接管,顺利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区块链仍然在幕后运作,努力证明自己是否有资格上路。

AI 是推动这次旅程的强大引擎。它个性化、有效且真实。不论是 Claude、ChatGPT、Midjourney,还是最新的 AI 工具,AI 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我们的想象力,并兑现了许多承诺。当 AI 理解你、预测你的需求或创造出一瞬间前还不存在的东西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几乎是神奇的联结。这种体验让你感觉未来已在掌握之中。尽管仍有漏洞,有时也会延迟,但它让我们可以想象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较之下,区块链显得更具学术性和理论性,是一种尚未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潜力。它就像一台尚未找到其 Tesla 或 Prius 的电动引擎,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仍在寻找超越纯意识形态承诺的实际应用。我们听到过去中心化、透明性和新型信任的承诺,但这些承诺仍然显得抽象而遥远。对于普通的西方人而言,区块链更像是一个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能让生活更便捷的工具。这并不是说区块链在许多情况下没有用或不能发挥作用——看看稳定币在遭受恶性通货膨胀的地区如何得到广泛应用。但即便如此,人们关注的仍是稳定币本身,而不是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

让我们延续这个比喻。想象自动驾驶汽车代表互联网的未来,顺畅且轻松地行驶到目的地。那么,是什么为它提供动力呢?实际上,它就像一个电动滑板——一个带轮子和电池的平台,这是其基本构成。区块链类似于这样的电动滑板:作为一个强大、创新的基础,拥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如果没有引人注目的使用案例和适合的应用,它仅仅是一个等待发生变革的平台。尤其是因为它像电动车一样,尚未达到与传统技术完全等效的水平。在日常使用中,由于实际原因,内燃机和混合动力车往往仍是更好的选择。

人们购买电动车不仅仅因为发动机先进。有人选择电动车是因为他们相信技术未来主义的愿景,还有人被气候叙事吸引,选择减少排放,走向可持续性。而有些人只是想要市场上最新、最酷的产品。动机各异,但归根结底,所有人都想要同样的结果:高效地从 A 点到 B 点,并尽量减少麻烦(AI 减少了驾驶的工作量)。区块链需要找到提供类似明确价值的方法——它必须像我们已经通过集中式云和服务所拥有的一样高效和实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形态往往不足以支撑决策;除非面对巨大的痛苦(如恶性通货膨胀),否则决定往往基于意识形态、信念,或被视为玩具或奢侈享受。

问题在于,区块链仍然缺乏真正腾飞所需的日常基础设施。就像电动车需要在每个角落都有充电站一样,区块链需要同样类型的实用的日常支持——一个无缝融入我们生活的服务和工具网络。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我们需要区块链世界的道路、标志、加油站——用户友好的应用程序、无缝集成的系统,这些系统能悄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关键在于让区块链像 Wi-Fi 或智能手机一样普通且必要——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形的一部分。但这种转变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抽象化并隐藏所有可能伴随新技术而来的复杂性和责任。我们希望每天的事情变得简单,而不是增加更多的工作。

区块链需要一个类似于“特斯拉 3 ”的时机——不仅能证明技术的价值,还能让大众觉得它既有吸引力又实用的突破。届时,区块链不再专属于技术精英或意识形态驱动者,也不再只是那些面临巨大现实问题而愿意采取复杂步骤的人的选择,而是面向所有人。在此之前,我们应该专注于构建当前有意义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追求未来的梦想。因为在我们等待突破的同时,别忘了普锐斯作为一种连接旧与新的混合解决方案,仍然畅销。区块链的未来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先找到一个实用、用户友好的中间地带,然后再进入大规模生产的领域。

不要忽视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真正驱动我们的因素。将区块链视作引擎盖下的电动滑板——充满潜力,但仍需合适的载体才能在道路上发挥影响——是很酷、鼓舞人心且必要的。未来可能充满自动驾驶汽车,但底下的引擎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和多快。然而,目前我们仍处于过渡期,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或内燃机在决策层面上与仅仅想从 A 点到 B 点的需求不同。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