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LIVE
加密情报橘
@CryptoInsiderAgency
web3行业情报及内幕,都是小道消息,请勿当真,公众号:加密情报橘
Жазылым
Жазылушылар
лайк басылған
Бөлісу
Барлық мазмұн
LIVE
--
到了马六甲,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资产昨天上午跟一个出海来吉隆坡的博主聊了一会,重新帮他梳理了一下商业模式——最主要的是橘座还是主动付费给他才见上面的。 倒不是说我上赶着贴钱,而是这个小伙子最近的流量数据很好,但商业模式上有欠缺。 而他正在做的,我全部都经历过。 所以我愿意付费给他,然后帮他去做优化。 可能就是淋过雨的人,总想着给别人撑伞吧。 下午橘座就包车去了马六甲,夜晚才回来。 整体来说,落差感非常大。 过去对于马六甲的印象,是在历史课本中,讲到郑和下西洋的部分,以及在地理课本中提到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所以专门来看一看。 但花完一个下午逛完马六甲,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海峡,不是娘惹,而是烂尾楼。 橘座拍到了一个非常魔幻的场面,给你们分享一下。 这个地方就是马六甲的沿海部分,但在海边不是亮丽的风景,而是一排排的烂尾楼。 而在镜头的右侧,则是非常漂亮的马六甲清真寺。 魔幻吗? 左边是大片的烂尾楼,中间是大海,右边是漂亮的清真寺。 远处的马六甲海峡上虽然也还有不少轮船,但这些都已经跟马六甲这个地方没什么关系了,因为马六甲赖以生存的港口业务,基本都被新加坡抢跑了。 司导跟我说,马六甲海峡是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是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依然非常重要,但马六甲这个城市已经彻底没落了,甚至不能叫做城市,只能叫做镇。 以至于我在这边拍照最多的不是景色,而是烂尾楼。 下面这几张图是清真寺附近的街道,整个这一片都是没什么人居住的状态,只有少数劳工住在这里,因为成本够低。 窗户上贴着出租的汉字特别扎眼,我忍不住拍了一张。 下图应该是一个商业综合体,但没完成开发就烂尾了,讽刺的是据说这一片叫黄金海岸。 后来在乘坐观光梯的时候还忍不住从高处拍了一张,连顶都没封。 在去荷兰红屋的路上,橘座还录了一段视频,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见同名公号)。 不知道你们看完这些景象之后是什么感触,橘座则是第一时间联想到了国内的小县城。 大批的烂尾楼,空置的住宅区,不仅仅出现在马六甲,同时也出现在中国的很多县城里。 马六甲离吉隆坡不过2个半小时的车程,在我见识到吉隆坡的热闹之后,突然见到落寞的马六甲,这个反差真的太大。 目前生活在马六甲的人口只有90万左右,而吉隆坡的人口是马六甲的9倍左右。 吉隆坡已经成为东南亚最热闹的城市之一,而马六甲则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说回今天的标题,到底什么才是资产,什么才是核心资产,很多人根本分不清。 你觉得马六甲的房子,是资产吗? 完全不是,不管你是自住还是投资,不管你是全款还是分期,他都占用了你的流动性,且在持续贬值。 在资产负债表里,它是负债,跟资产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那吉隆坡的地产是资产吗? 显然是的,目前吉隆坡地产价格很稳定,且租售比保守估计在8%,加上第二家园计划新政即将开启,甚至有可能再迎来一波小涨幅。 同样的道理,你在小城市的房子,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 你需要好好问问自己。 回到我们加密圈,不知道你们看着马六甲的房子,会不会想到你们手里紧紧捏住舍不得放的垃圾币。 它占用你的流动性,且不能给你带来收益,既不是主流币,交易深度还差,但你就是紧紧捏着,舍不得丢,只盼着有朝一日能够雄起,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通过对比吉隆坡和马六甲,你会发现重要的其实不是钱,而是人。 人去哪,哪里就有钱,流动性就充足。 哪里人走了,哪里的钱也肯定留不住,流动性注定枯竭。 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过去上行周期的时候,劣质资产还能勉强被称之为资产,而到了下行周期什么都在收紧的时候,很多资产只能被当做负债处理掉。 马六甲是这样,中国的小县城是这样,你手里的空气币也是这样。 所以,你手里有多少真正的资产?

到了马六甲,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资产

昨天上午跟一个出海来吉隆坡的博主聊了一会,重新帮他梳理了一下商业模式——最主要的是橘座还是主动付费给他才见上面的。
倒不是说我上赶着贴钱,而是这个小伙子最近的流量数据很好,但商业模式上有欠缺。
而他正在做的,我全部都经历过。

所以我愿意付费给他,然后帮他去做优化。

可能就是淋过雨的人,总想着给别人撑伞吧。
下午橘座就包车去了马六甲,夜晚才回来。

整体来说,落差感非常大。

过去对于马六甲的印象,是在历史课本中,讲到郑和下西洋的部分,以及在地理课本中提到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所以专门来看一看。

但花完一个下午逛完马六甲,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海峡,不是娘惹,而是烂尾楼。

橘座拍到了一个非常魔幻的场面,给你们分享一下。

这个地方就是马六甲的沿海部分,但在海边不是亮丽的风景,而是一排排的烂尾楼。

而在镜头的右侧,则是非常漂亮的马六甲清真寺。

魔幻吗?

左边是大片的烂尾楼,中间是大海,右边是漂亮的清真寺。

远处的马六甲海峡上虽然也还有不少轮船,但这些都已经跟马六甲这个地方没什么关系了,因为马六甲赖以生存的港口业务,基本都被新加坡抢跑了。

司导跟我说,马六甲海峡是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是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依然非常重要,但马六甲这个城市已经彻底没落了,甚至不能叫做城市,只能叫做镇。

以至于我在这边拍照最多的不是景色,而是烂尾楼。
下面这几张图是清真寺附近的街道,整个这一片都是没什么人居住的状态,只有少数劳工住在这里,因为成本够低。

窗户上贴着出租的汉字特别扎眼,我忍不住拍了一张。

下图应该是一个商业综合体,但没完成开发就烂尾了,讽刺的是据说这一片叫黄金海岸。
后来在乘坐观光梯的时候还忍不住从高处拍了一张,连顶都没封。

在去荷兰红屋的路上,橘座还录了一段视频,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见同名公号)。

不知道你们看完这些景象之后是什么感触,橘座则是第一时间联想到了国内的小县城。

大批的烂尾楼,空置的住宅区,不仅仅出现在马六甲,同时也出现在中国的很多县城里。

马六甲离吉隆坡不过2个半小时的车程,在我见识到吉隆坡的热闹之后,突然见到落寞的马六甲,这个反差真的太大。

目前生活在马六甲的人口只有90万左右,而吉隆坡的人口是马六甲的9倍左右。

吉隆坡已经成为东南亚最热闹的城市之一,而马六甲则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说回今天的标题,到底什么才是资产,什么才是核心资产,很多人根本分不清。

你觉得马六甲的房子,是资产吗?

完全不是,不管你是自住还是投资,不管你是全款还是分期,他都占用了你的流动性,且在持续贬值。

在资产负债表里,它是负债,跟资产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那吉隆坡的地产是资产吗?

显然是的,目前吉隆坡地产价格很稳定,且租售比保守估计在8%,加上第二家园计划新政即将开启,甚至有可能再迎来一波小涨幅。

同样的道理,你在小城市的房子,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

你需要好好问问自己。

回到我们加密圈,不知道你们看着马六甲的房子,会不会想到你们手里紧紧捏住舍不得放的垃圾币。

它占用你的流动性,且不能给你带来收益,既不是主流币,交易深度还差,但你就是紧紧捏着,舍不得丢,只盼着有朝一日能够雄起,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通过对比吉隆坡和马六甲,你会发现重要的其实不是钱,而是人。

人去哪,哪里就有钱,流动性就充足。

哪里人走了,哪里的钱也肯定留不住,流动性注定枯竭。
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过去上行周期的时候,劣质资产还能勉强被称之为资产,而到了下行周期什么都在收紧的时候,很多资产只能被当做负债处理掉。

马六甲是这样,中国的小县城是这样,你手里的空气币也是这样。

所以,你手里有多少真正的资产?
下一个比特币,和下一个中国这是橘座到东南亚的第一篇游记。 游记的内容却跟旅游没太大关系,而是将橘座的所见所得,然后与行业相结合之后汇总成的深度思考,这对我而言也是一次新的尝试。 昨晚到的吉隆坡,路上跟司机闲聊。 他祖籍广东,已经是马来西亚的第四代移民,那时候中国很乱,而这边还是英国的殖民地。 聊到这边的情况时,他提到近几年过来的华人明显数量增多,橘座觉得应该是口罩和经济下行的原因,导致更多人出海寻找机会。 在交谈的过程中得知,华人和本地人有点分而治之的意思。 华人掌握当地工商业和经济命脉,比如糖王、船王、橡胶大王等等都是华人,而本地人则掌控政治体系,所以本地人在政务体系中的占比很高,话语权也更高。 这样也挺好,算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出海的中国人在异国他乡对权力也没太多的渴望。 这让橘座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些中国人出海的事情,一下子就串联起来了。 过去几十年,我们都在持续的建设中国,并且享受中国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但现在已经过了明斯基时刻,理性人很难在拐点之后去承受趋势下落的损失。 他们就像精明的加密货币交易员,在看到趋势破位之后,只会选择抓紧卖出,然后去寻找下一个投资标的。 就像现在全球各地,都挤满了中国人一样。 他们是出来旅游的,但同时也是出来寻找机会的,就像我一样。 这其实跟我们过去的认知是有很大反差的,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爱党爱国,要报效祖国,但是长大了之后却发现,真正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红利中吃到饱的人,却变了心,这不禁令人唏嘘。 正如橘座在前几年的文章中提出的灵魂拷问:上了岸的鱼,还是鱼吗? 他们不愿意陪自己的祖国度过一段相对的低谷,只因为他们吃到了过去几十年连续高速发展红利之后,就把这种高红利高回报当成了理所应当。 资本的逐利性则会驱使着他们去找下一个高回报的标的,下一个高回报的地区,甚至是国家。 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去了东南亚,在时隔百年之后又一次掀起了下南洋的浪潮。 有的人去中东开发市场,只因那边的8个土豪用户就可以撑起一款游戏年度几千万的充值流水。 有的人选择去南美,因为那边人口基数很大,只要经济稍微发展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增量市场,在他们眼里,巴西有希望成为下一个中国。 有的人去欧洲,将更多的中国制造用平替的方式去吃掉本地市场,质量虽然可能确实差点,但价格是真的香。 这里边当然也少不了币圈人的身影,他们去美国挖矿,在加拿大一边挖矿一边用热量搭建大棚种植番茄,卖的也不错。 全中国人的投资者和创业者,都在寻找下一个中国。 而整个币圈的人,也都在寻找下一个比特币。 橘座已经表明了态度,比特币已经不适合普通投资者玩了,它更像是为高净值人群准备的长期理财产品。 普通投资者宁可接受1万u的空气币归零,也没办法接受1万u的比特币下跌30%。 这无关投资回报,这只关乎能否翻身。 在他们看来,1万u的空气币亏损的可能性远大于比特币,他们也知道哪怕在7万u买入比特币未来也不会亏,但能满足他们翻身甚至完成阶层跃迁愿望的,比特币不能做到。 空气币也做不到,但它起码给了人希望——你看,某某某又因为搞了哪个币,这次100倍直接上岸了。 uni是,sol是,pepe是,people是,各种doge是,甚至最近的pizza也是,近几年的财富神话依然层出不穷。 只是你想想看,上一次类似的财富神话里通过比特币完成翻身上岸的故事,是在多少年前了? 大家现在只关心一件事:谁是下一个比特币? 而当某币在表现优异的时候,大家又都会说:XX才是真正的比特币。 其实大家根本不care到底是谁才是真正的比特币,大家只是care哪个币能带给自己像比特币一般的价值回报。 无论是过去欧洲人为了寻找新的黄金大陆而翻遍全球也好, 还是像现在中国人去寻找下一个像曾经中国一样高速增量的市场也好, 还是以后币圈人去寻找下一个像比特币一样能带来高额回报的加密货币也罢, 这背后的本质,没有一毛钱的区别,都是在资本驱动下的人性使然。 而人类也在对于金钱的渴望下,永不停歇。 至于国家这个概念,在未来只会越来越淡。 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不重要,你是哪个阶层的人很重要。 在乱世之下,有财富傍身,这个最重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不过是碾压着尸体而过。

下一个比特币,和下一个中国

这是橘座到东南亚的第一篇游记。
游记的内容却跟旅游没太大关系,而是将橘座的所见所得,然后与行业相结合之后汇总成的深度思考,这对我而言也是一次新的尝试。
昨晚到的吉隆坡,路上跟司机闲聊。

他祖籍广东,已经是马来西亚的第四代移民,那时候中国很乱,而这边还是英国的殖民地。
聊到这边的情况时,他提到近几年过来的华人明显数量增多,橘座觉得应该是口罩和经济下行的原因,导致更多人出海寻找机会。

在交谈的过程中得知,华人和本地人有点分而治之的意思。
华人掌握当地工商业和经济命脉,比如糖王、船王、橡胶大王等等都是华人,而本地人则掌控政治体系,所以本地人在政务体系中的占比很高,话语权也更高。
这样也挺好,算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出海的中国人在异国他乡对权力也没太多的渴望。
这让橘座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些中国人出海的事情,一下子就串联起来了。

过去几十年,我们都在持续的建设中国,并且享受中国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但现在已经过了明斯基时刻,理性人很难在拐点之后去承受趋势下落的损失。

他们就像精明的加密货币交易员,在看到趋势破位之后,只会选择抓紧卖出,然后去寻找下一个投资标的。

就像现在全球各地,都挤满了中国人一样。
他们是出来旅游的,但同时也是出来寻找机会的,就像我一样。

这其实跟我们过去的认知是有很大反差的,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爱党爱国,要报效祖国,但是长大了之后却发现,真正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红利中吃到饱的人,却变了心,这不禁令人唏嘘。

正如橘座在前几年的文章中提出的灵魂拷问:上了岸的鱼,还是鱼吗?

他们不愿意陪自己的祖国度过一段相对的低谷,只因为他们吃到了过去几十年连续高速发展红利之后,就把这种高红利高回报当成了理所应当。
资本的逐利性则会驱使着他们去找下一个高回报的标的,下一个高回报的地区,甚至是国家。

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去了东南亚,在时隔百年之后又一次掀起了下南洋的浪潮。
有的人去中东开发市场,只因那边的8个土豪用户就可以撑起一款游戏年度几千万的充值流水。

有的人选择去南美,因为那边人口基数很大,只要经济稍微发展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增量市场,在他们眼里,巴西有希望成为下一个中国。
有的人去欧洲,将更多的中国制造用平替的方式去吃掉本地市场,质量虽然可能确实差点,但价格是真的香。

这里边当然也少不了币圈人的身影,他们去美国挖矿,在加拿大一边挖矿一边用热量搭建大棚种植番茄,卖的也不错。
全中国人的投资者和创业者,都在寻找下一个中国。
而整个币圈的人,也都在寻找下一个比特币。

橘座已经表明了态度,比特币已经不适合普通投资者玩了,它更像是为高净值人群准备的长期理财产品。
普通投资者宁可接受1万u的空气币归零,也没办法接受1万u的比特币下跌30%。

这无关投资回报,这只关乎能否翻身。

在他们看来,1万u的空气币亏损的可能性远大于比特币,他们也知道哪怕在7万u买入比特币未来也不会亏,但能满足他们翻身甚至完成阶层跃迁愿望的,比特币不能做到。
空气币也做不到,但它起码给了人希望——你看,某某某又因为搞了哪个币,这次100倍直接上岸了。
uni是,sol是,pepe是,people是,各种doge是,甚至最近的pizza也是,近几年的财富神话依然层出不穷。
只是你想想看,上一次类似的财富神话里通过比特币完成翻身上岸的故事,是在多少年前了?
大家现在只关心一件事:谁是下一个比特币?

而当某币在表现优异的时候,大家又都会说:XX才是真正的比特币。

其实大家根本不care到底是谁才是真正的比特币,大家只是care哪个币能带给自己像比特币一般的价值回报。

无论是过去欧洲人为了寻找新的黄金大陆而翻遍全球也好,
还是像现在中国人去寻找下一个像曾经中国一样高速增量的市场也好,
还是以后币圈人去寻找下一个像比特币一样能带来高额回报的加密货币也罢,
这背后的本质,没有一毛钱的区别,都是在资本驱动下的人性使然。

而人类也在对于金钱的渴望下,永不停歇。
至于国家这个概念,在未来只会越来越淡。

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不重要,你是哪个阶层的人很重要。

在乱世之下,有财富傍身,这个最重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不过是碾压着尸体而过。
全国首例!发土狗撤池子的被判刑了!今晚多少狗庄彻夜难眠?今天出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判例,非常有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22年的时候,一个大学生发了个土狗,看到有人冲了5万U,直接就把池子撤了,全程只有24秒。 冲土狗的人觉得自己被诈骗了,就在南阳立了案,随后这个发土狗的大学生也被抓了,目前一审是判了4年半,罚款3万元。 看到这,估计肉身还在国内的狗庄们,今晚怕是睡不好了。 这个案件特别好玩,有好几个细节值得说道说道。 首先是这个发币方杨某,居然是个00后的杭州大学生。并且在这个岁数就已经能给池子里加得起30万u的流动性了,这一点估计让很多人都自愧不如。 第二点是,被割的这个罗某,也不是什么善茬,他在开盘的第一秒钟就买入了,并且在之后的短短几秒内不断卖出。 显然是用了脚本在套利,玩的是开盘抢跑这一套,有人管他们叫撸毛人,也有人管他们叫科学家。 为什么说不是善茬,如果说杨某是镰刀,那么罗某则是抬轿子的,他买这个币纯纯是为了抢便宜的筹码卖给后边的人。 第三点就是,群友创业割群友。 很多人好奇,土狗这个事情都是匿名发币,警方是怎么找到杨某的呢?南阳警方的技侦手段已经高明到这种地步了吗? 这才是本案中最好玩的一点——这俩人不出意外应该是群友。 因为根据案件描述,受害人在溯源的时候通过一名共同的微信好友找到了杨某,也就意味着,要么是杨某自己走漏了风声,要么就是他俩在一个群里。 然后罗某找杨某要赔偿损失,杨某拒绝,并且理直气壮: 我只是把大割割我的割点回来而已,我没少被割。 眼看追偿无望,罗某就报警了,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第四点,说出来估计你们都笑了——受害人其实没亏钱。 文中有两处表述:1,罗某获利不菲。 2,现在的币价高于罗某损失的5万美元。 也就是说,罗某的亏损,是在他的8万多个币只能兑换21.6u的那个瞬间。 说完了好玩的,我们也来聊点正经的。 目前一审是按诈骗罪来量刑的,但杨某的辩护律师有异议。 但橘座看了一下,如果按当前的情况来算,诈骗肯定是构成的,因为发币方杨某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且使用了欺骗的方法。 包括他自己说的那句名言:我只是把大割割我的割点回来而已,我没少被割。 但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有聪明的人会意识到,那罗某的行为也是一样的本质啊,他对这种币有清晰的认知,目的就是为了卖给后边人接盘,并且在操作上也是这么做的。 那为啥罗某没事?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罗某能找到杨某,并且双方欺诈和受害的事实成立。 而罗某开盘抢到便宜筹码后迅速卖出,也确实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甚至通过抬轿子的方式引诱韭菜来接盘,理论上也跟诈骗很接近。 但因为没有受害者出来,或者说没有受害者立案,没有找到罗某头上,所以在这个案子里,罗某就是受害人,杨某就涉嫌诈骗罪。 而如果哪一天有其他人蹦出来立案,最后也牵扯到罗某了,那他也涉嫌诈骗。 所以从当下来看,这个判决虽然有争议,但还是能立得住的,因为确实就是为了别人添加流动性之后撤池子,这个是坐实的。 但如果律师比较厉害的话,还是有辩护空间的,看能耐了。 第二点个争议点,应该是本案最大的争议点了: 数字货币到底算不算财产? 在检方的材料中是这么定义的:经....多重兑换和折算,杨某骗取罗某人民币33万元。 而这个33万元,也成了杨某最后量刑的根据。 如果折算人民币为3万元,那么肯定判不了4年半。 而辩护律师则认为,我国当前政策不认为虚拟货币具备法偿性也不是属于货币,所以你不能直接按U价格折算人民币,这跟现行政策法规背道而驰。 国家出台打击行业的相关规定,居然成了镰刀在辩护时候的盾牌。 魔幻吗?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玩意儿应该等于空气。 但按市场的共识,这玩意儿就是数字美元。 所以就出现了在交易的时候按美元算, 在出事了之后按空气算的两夹皮现象。 因为法理上的不清晰,进而又引发了一出更深层次的矛盾: 一边说:“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 一边却又针对虚拟货币相关的案件进行立案,甚至有些地区存在逐利性执法的现象。 到底是不是财产,到底受不受保护,官方和民间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口径撕裂。 在行动上,大家是以民间共识为准的,但在具体案件中,大家又是官方口径为准的。 这个世界终究癫成了我不敢想的样子。

全国首例!发土狗撤池子的被判刑了!今晚多少狗庄彻夜难眠?

今天出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判例,非常有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22年的时候,一个大学生发了个土狗,看到有人冲了5万U,直接就把池子撤了,全程只有24秒。
冲土狗的人觉得自己被诈骗了,就在南阳立了案,随后这个发土狗的大学生也被抓了,目前一审是判了4年半,罚款3万元。
看到这,估计肉身还在国内的狗庄们,今晚怕是睡不好了。

这个案件特别好玩,有好几个细节值得说道说道。

首先是这个发币方杨某,居然是个00后的杭州大学生。并且在这个岁数就已经能给池子里加得起30万u的流动性了,这一点估计让很多人都自愧不如。
第二点是,被割的这个罗某,也不是什么善茬,他在开盘的第一秒钟就买入了,并且在之后的短短几秒内不断卖出。
显然是用了脚本在套利,玩的是开盘抢跑这一套,有人管他们叫撸毛人,也有人管他们叫科学家。

为什么说不是善茬,如果说杨某是镰刀,那么罗某则是抬轿子的,他买这个币纯纯是为了抢便宜的筹码卖给后边的人。

第三点就是,群友创业割群友。
很多人好奇,土狗这个事情都是匿名发币,警方是怎么找到杨某的呢?南阳警方的技侦手段已经高明到这种地步了吗?

这才是本案中最好玩的一点——这俩人不出意外应该是群友。
因为根据案件描述,受害人在溯源的时候通过一名共同的微信好友找到了杨某,也就意味着,要么是杨某自己走漏了风声,要么就是他俩在一个群里。

然后罗某找杨某要赔偿损失,杨某拒绝,并且理直气壮:
我只是把大割割我的割点回来而已,我没少被割。

眼看追偿无望,罗某就报警了,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第四点,说出来估计你们都笑了——受害人其实没亏钱。
文中有两处表述:1,罗某获利不菲。
2,现在的币价高于罗某损失的5万美元。

也就是说,罗某的亏损,是在他的8万多个币只能兑换21.6u的那个瞬间。

说完了好玩的,我们也来聊点正经的。
目前一审是按诈骗罪来量刑的,但杨某的辩护律师有异议。

但橘座看了一下,如果按当前的情况来算,诈骗肯定是构成的,因为发币方杨某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且使用了欺骗的方法。

包括他自己说的那句名言:我只是把大割割我的割点回来而已,我没少被割。
但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有聪明的人会意识到,那罗某的行为也是一样的本质啊,他对这种币有清晰的认知,目的就是为了卖给后边人接盘,并且在操作上也是这么做的。

那为啥罗某没事?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罗某能找到杨某,并且双方欺诈和受害的事实成立。
而罗某开盘抢到便宜筹码后迅速卖出,也确实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甚至通过抬轿子的方式引诱韭菜来接盘,理论上也跟诈骗很接近。
但因为没有受害者出来,或者说没有受害者立案,没有找到罗某头上,所以在这个案子里,罗某就是受害人,杨某就涉嫌诈骗罪。

而如果哪一天有其他人蹦出来立案,最后也牵扯到罗某了,那他也涉嫌诈骗。

所以从当下来看,这个判决虽然有争议,但还是能立得住的,因为确实就是为了别人添加流动性之后撤池子,这个是坐实的。

但如果律师比较厉害的话,还是有辩护空间的,看能耐了。

第二点个争议点,应该是本案最大的争议点了:
数字货币到底算不算财产?

在检方的材料中是这么定义的:经....多重兑换和折算,杨某骗取罗某人民币33万元。
而这个33万元,也成了杨某最后量刑的根据。
如果折算人民币为3万元,那么肯定判不了4年半。
而辩护律师则认为,我国当前政策不认为虚拟货币具备法偿性也不是属于货币,所以你不能直接按U价格折算人民币,这跟现行政策法规背道而驰。
国家出台打击行业的相关规定,居然成了镰刀在辩护时候的盾牌。
魔幻吗?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玩意儿应该等于空气。
但按市场的共识,这玩意儿就是数字美元。
所以就出现了在交易的时候按美元算,
在出事了之后按空气算的两夹皮现象。

因为法理上的不清晰,进而又引发了一出更深层次的矛盾:

一边说:“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
一边却又针对虚拟货币相关的案件进行立案,甚至有些地区存在逐利性执法的现象。
到底是不是财产,到底受不受保护,官方和民间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口径撕裂。
在行动上,大家是以民间共识为准的,但在具体案件中,大家又是官方口径为准的。

这个世界终究癫成了我不敢想的样子。
除了信仰和觉悟,Web3什么都不需要今天临时去一趟上海,所以上午先把文章更了。 讲一个橘座一直很想讲的话题,信仰和觉悟。 我们这个行业如此之奇怪,以至于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 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区块链、web3、加密货币...... 有时候我都整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在哪个频道。 但好在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币圈人。 过去橘座看待这个行业,将其与金融业做对标,但今年再看时,却又觉得不仅仅如此,在金融属性的基础上,又多了人性和社会实验的部分。 所有人进入这个行业,都是看中了这个行业的未来和财富效应。 但可能大多数的人,都没办法在一个明确有未来的行业里赚到钱,你们觉得是为什么? 从橘座自身的经历而言,我觉得只有两点,就是信仰和觉悟。 先说信仰。 信仰这个词在橘座看来是非常高尚的,一个人只有在精神上高度认同且敬仰,才会信奉并遵从。 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只是投机分子,他们只是觉得这个行业有油水可捞,想要进来赚一波快钱,从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个行业的未来,甚至并不相信这个行业。 但因为生态位的差异,选择当镰刀的把选择当韭菜的给割了,或者他们在面对周期波动的时候,选择把自己给割了。 而真正有信仰的人,才能经得起周期的风浪。 他们无惧下跌,他们坚定持有,他们逆势加仓。 行业也好,行情也罢,都会回报这群坚定的钻石手,但橘座更愿意称他们为信仰者。 你可以问问自己,你对这个行业有信仰吗? 你是来投机的,还是来建设的? 你愿意在这个行业呆几年?你愿意为这个行业付出什么? 问自己问到最后你会发现:投机必死,信仰永生。 那么问题来了:信仰是如何产生的? 这真的是个好问题,其实只有极少数人会思考到这个问题,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其实很难理解,那些人为什么会对这些虚的东西有那么强的信仰? 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个点:觉悟。 这世间的事情,都是有舍有得的。 你要得到什么,就必然会失去什么。 只是,你有没有这种交换的觉悟? 以橘座自身经历而言,创业十余年都很失败,屡战而屡败的那种。 直到18年的时候我做自媒体,才拿到了一点正反馈,但也不怎么赚钱。 但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激励,直到21年的时候开始做在线教育,才迎着牛市的风口赚到了钱。 所以今年我看飞驰人生2里这句话的时候,我老泪纵横:我努力了很多次,但机会只存在其中的一两次。 于我而言,这就是我30多年人生中遇到的最好的机会了,我必须全力以赴地去抓住它。 所以在那几年,我真的很拼,每天都是两三点才休息,身体也是在那段时间熬坏的,那两年真的是天天吃药,频繁住院。 家人劝我多休息,把手头的事情放一放,钱可以以后再挣。 我说不是的,我好容易才抓住了风口,而你们却想让我松手? 我知道家人是在关心我,担心我的身体状况,但我很清楚的知道,如果这一波我松手了,可能之后都找不到这么好的生态位了。 哪怕我折寿几年,我也必须把这一波夯实了。 我愿意以透支生命为代价,去多换取几年的高速发展。 这就是我的舍得,我的觉悟,我更愿意称之为牺牲。 虽然后边还是因为不可抗力,不得不中断了相关的业务,但我对于信仰和觉悟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所以反过来问你,我的朋友。 你愿意为了得到而舍弃什么? 你有为了得到而舍的觉悟吗? 其实最好的案例并不是我,而是那些屯币党,那些老矿工。 他们对于比特币乃至加密货币的认知,真的要比一般人高很多,他们能认知到这个东西的独特之处,并愿意为之付出金钱和时间,陪伴着这些币种一起成长,甚至是不离不弃。 当他们有这样的觉悟之后,跌幅其实就没太大意义了,因为这在他舍的范围之内。 而之后的每一波上涨,每一次突破新高,都是对他信仰之力的回馈,这是人家应得的。 有人说,我没那么早期进入,也没有太多的资产投入,怎么办? 也好办,你可以像我一样,躬身入局,以肉身化棋,誓要胜天半子。 但如果你既要又要还要,怕是你到最后什么都要不到。

除了信仰和觉悟,Web3什么都不需要

今天临时去一趟上海,所以上午先把文章更了。
讲一个橘座一直很想讲的话题,信仰和觉悟。
我们这个行业如此之奇怪,以至于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
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区块链、web3、加密货币......
有时候我都整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在哪个频道。
但好在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币圈人。
过去橘座看待这个行业,将其与金融业做对标,但今年再看时,却又觉得不仅仅如此,在金融属性的基础上,又多了人性和社会实验的部分。
所有人进入这个行业,都是看中了这个行业的未来和财富效应。
但可能大多数的人,都没办法在一个明确有未来的行业里赚到钱,你们觉得是为什么?
从橘座自身的经历而言,我觉得只有两点,就是信仰和觉悟。
先说信仰。
信仰这个词在橘座看来是非常高尚的,一个人只有在精神上高度认同且敬仰,才会信奉并遵从。
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只是投机分子,他们只是觉得这个行业有油水可捞,想要进来赚一波快钱,从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个行业的未来,甚至并不相信这个行业。
但因为生态位的差异,选择当镰刀的把选择当韭菜的给割了,或者他们在面对周期波动的时候,选择把自己给割了。

而真正有信仰的人,才能经得起周期的风浪。
他们无惧下跌,他们坚定持有,他们逆势加仓。
行业也好,行情也罢,都会回报这群坚定的钻石手,但橘座更愿意称他们为信仰者。
你可以问问自己,你对这个行业有信仰吗?
你是来投机的,还是来建设的?
你愿意在这个行业呆几年?你愿意为这个行业付出什么?
问自己问到最后你会发现:投机必死,信仰永生。
那么问题来了:信仰是如何产生的?
这真的是个好问题,其实只有极少数人会思考到这个问题,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其实很难理解,那些人为什么会对这些虚的东西有那么强的信仰?
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个点:觉悟。
这世间的事情,都是有舍有得的。
你要得到什么,就必然会失去什么。
只是,你有没有这种交换的觉悟?
以橘座自身经历而言,创业十余年都很失败,屡战而屡败的那种。
直到18年的时候我做自媒体,才拿到了一点正反馈,但也不怎么赚钱。
但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激励,直到21年的时候开始做在线教育,才迎着牛市的风口赚到了钱。
所以今年我看飞驰人生2里这句话的时候,我老泪纵横:我努力了很多次,但机会只存在其中的一两次。

于我而言,这就是我30多年人生中遇到的最好的机会了,我必须全力以赴地去抓住它。
所以在那几年,我真的很拼,每天都是两三点才休息,身体也是在那段时间熬坏的,那两年真的是天天吃药,频繁住院。
家人劝我多休息,把手头的事情放一放,钱可以以后再挣。
我说不是的,我好容易才抓住了风口,而你们却想让我松手?
我知道家人是在关心我,担心我的身体状况,但我很清楚的知道,如果这一波我松手了,可能之后都找不到这么好的生态位了。
哪怕我折寿几年,我也必须把这一波夯实了。
我愿意以透支生命为代价,去多换取几年的高速发展。
这就是我的舍得,我的觉悟,我更愿意称之为牺牲。
虽然后边还是因为不可抗力,不得不中断了相关的业务,但我对于信仰和觉悟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所以反过来问你,我的朋友。
你愿意为了得到而舍弃什么?
你有为了得到而舍的觉悟吗?
其实最好的案例并不是我,而是那些屯币党,那些老矿工。
他们对于比特币乃至加密货币的认知,真的要比一般人高很多,他们能认知到这个东西的独特之处,并愿意为之付出金钱和时间,陪伴着这些币种一起成长,甚至是不离不弃。
当他们有这样的觉悟之后,跌幅其实就没太大意义了,因为这在他舍的范围之内。
而之后的每一波上涨,每一次突破新高,都是对他信仰之力的回馈,这是人家应得的。
有人说,我没那么早期进入,也没有太多的资产投入,怎么办?
也好办,你可以像我一样,躬身入局,以肉身化棋,誓要胜天半子。
但如果你既要又要还要,怕是你到最后什么都要不到。
BTC已死,MEME永生在美国批准了比特币ETF之后,先是迎来了一波牛市,而后以太坊ETF通过,特朗普高举加密大旗之后,整个美国掀起了一场加密货币浪潮。 就连小罗伯特肯尼迪也说,自打参选以来,已经买了21枚比特币。 结合昨天的文章里提到的特朗普和拜登也都在关注这个方向,橘座都搞不明白这是美国总统的竞选,还是加密货币王座的竞选。 那么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行情会怎样,又会涌现什么样的机会呢? 对于比特币,橘座之前也发表过看法,随着更多机构投资者的涌入,导致了持有者的结构变化,在此基础上,比特币更像是一份高净值人群的长期理财产品,而非适合于普通人的投资品。 尤其是在倡导消费主义和先付后还的美国,年轻人真的没有太高的现金流和存款。 所以标题中的BTC已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BTC已经是精英的BTC,它不再属于平民, 且未来平民也越来越买不起。 除了早年间以非常低价拿到筹码并拿到现在的钻石手之外,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比特币仓位其实都不是很高。 但全球范围内,大众对加密货币的热情才刚刚燃起。 大家绝对不会因为比特币有价值而去满仓,尤其是对更多存款在1万美元以下的普通民众来说。 所以一种适合于大众,价格平民化,且有想象空间的货币,成为了更强的刚需。 说到这里,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个词:MEME币。 无论是从最早的doge,还是到现在的maga,还是曾经的people、pepe,你会发现近几年来能出神话的赛道从来不是什么L2,什么新公链,以及各种所谓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概念,就是一个词,MEME。 MEME币这个赛道,因共识而凝聚,原理简单到极致,似乎不会被资本和学院派看中,因为他们觉得low。 但对于全球那么多普罗大众来说,我们似乎并不care那么多公链有什么用,也不关心万链共联有什么重大意义。 我只关心这个事情的主张是不是能够打动我,以及能不能让我在这上面得到回报。 除此之外,什么机构。什么做市商,什么项目方,什么媒体,什么kol,你们他吗的都是想赚我的钱,把我们喊进来当最后接盘的流动性而已。 但MEME不一样。 尤其是公平发射的MEME。 橘座将其称为一种反精英的社会实践。 它不看重项目背景,更看重共识。 它不需要有资金实力,因为玩家会扛着它前行。 它不需要有机构背书,因为主张就是最好的背书。 就像前几年的YOLO——You Only Live Once。 你只活一次,你管那么多干嘛? 你为什么一直要在别人划定的地盘里转圈圈? 你不能过界一次吗?你不能为自己活一次吗? 你是你自己,还是一个被设定好的NPC? 一切的一切,MEME里都有你想要的答案。 这就是为什么橘座会认为,MEME永生。 不管未来行业会发展到多大规模,但凡只要还有新人进来,且MEME有持续的造富效应,能够带给普通人改变阶层的机会,MEME就会一直火下去。 就像三体里死神永生一样。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比特币是最大的MEME,也是最成功的MEME。 这是一个机会,对所有人来说都公平的机会。 谁的MEME能打动人心,起到号召、凝聚、传播的力量,谁就能在这个项目上获得巨大的成功。 问题在于,该怎么样去挖掘这些人性里潜在的需求。 当然在中文语境里,有一个词跟MEME的意思很接近——土狗。 但橘座不觉得MEME=土狗,不要拉低MEME的档次。 或者这么说,MEME可以是土狗,但不是所有的土狗都是MEME。 因为MEME的生命周期,要远超过一波流的土狗。 好的MEME可以穿越很长的周期,而有的土狗甚至五分钟都活不到,这完全不是一码事。 总结来说就是,比特币不再适合普通人,因为持有者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MEME则会在未来有很大的机会。 BTC不是人民的BTC了,但MEME依然是人民的MEME。 你们觉得呢?

BTC已死,MEME永生

在美国批准了比特币ETF之后,先是迎来了一波牛市,而后以太坊ETF通过,特朗普高举加密大旗之后,整个美国掀起了一场加密货币浪潮。

就连小罗伯特肯尼迪也说,自打参选以来,已经买了21枚比特币。

结合昨天的文章里提到的特朗普和拜登也都在关注这个方向,橘座都搞不明白这是美国总统的竞选,还是加密货币王座的竞选。

那么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行情会怎样,又会涌现什么样的机会呢?

对于比特币,橘座之前也发表过看法,随着更多机构投资者的涌入,导致了持有者的结构变化,在此基础上,比特币更像是一份高净值人群的长期理财产品,而非适合于普通人的投资品。

尤其是在倡导消费主义和先付后还的美国,年轻人真的没有太高的现金流和存款。
所以标题中的BTC已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BTC已经是精英的BTC,它不再属于平民,
且未来平民也越来越买不起。
除了早年间以非常低价拿到筹码并拿到现在的钻石手之外,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比特币仓位其实都不是很高。
但全球范围内,大众对加密货币的热情才刚刚燃起。

大家绝对不会因为比特币有价值而去满仓,尤其是对更多存款在1万美元以下的普通民众来说。
所以一种适合于大众,价格平民化,且有想象空间的货币,成为了更强的刚需。

说到这里,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个词:MEME币。

无论是从最早的doge,还是到现在的maga,还是曾经的people、pepe,你会发现近几年来能出神话的赛道从来不是什么L2,什么新公链,以及各种所谓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概念,就是一个词,MEME。

MEME币这个赛道,因共识而凝聚,原理简单到极致,似乎不会被资本和学院派看中,因为他们觉得low。

但对于全球那么多普罗大众来说,我们似乎并不care那么多公链有什么用,也不关心万链共联有什么重大意义。
我只关心这个事情的主张是不是能够打动我,以及能不能让我在这上面得到回报。
除此之外,什么机构。什么做市商,什么项目方,什么媒体,什么kol,你们他吗的都是想赚我的钱,把我们喊进来当最后接盘的流动性而已。

但MEME不一样。
尤其是公平发射的MEME。

橘座将其称为一种反精英的社会实践。
它不看重项目背景,更看重共识。
它不需要有资金实力,因为玩家会扛着它前行。
它不需要有机构背书,因为主张就是最好的背书。

就像前几年的YOLO——You Only Live Once。

你只活一次,你管那么多干嘛?
你为什么一直要在别人划定的地盘里转圈圈?
你不能过界一次吗?你不能为自己活一次吗?
你是你自己,还是一个被设定好的NPC?
一切的一切,MEME里都有你想要的答案。

这就是为什么橘座会认为,MEME永生。

不管未来行业会发展到多大规模,但凡只要还有新人进来,且MEME有持续的造富效应,能够带给普通人改变阶层的机会,MEME就会一直火下去。
就像三体里死神永生一样。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比特币是最大的MEME,也是最成功的MEME。

这是一个机会,对所有人来说都公平的机会。
谁的MEME能打动人心,起到号召、凝聚、传播的力量,谁就能在这个项目上获得巨大的成功。

问题在于,该怎么样去挖掘这些人性里潜在的需求。

当然在中文语境里,有一个词跟MEME的意思很接近——土狗。
但橘座不觉得MEME=土狗,不要拉低MEME的档次。

或者这么说,MEME可以是土狗,但不是所有的土狗都是MEME。
因为MEME的生命周期,要远超过一波流的土狗。

好的MEME可以穿越很长的周期,而有的土狗甚至五分钟都活不到,这完全不是一码事。
总结来说就是,比特币不再适合普通人,因为持有者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MEME则会在未来有很大的机会。

BTC不是人民的BTC了,但MEME依然是人民的MEME。
你们觉得呢?
美国掀起加密货币革命,川建国逼疯老拜登!昨天的文章,橘座带大家解读了川建国同志在美帝掀起了革命的浪潮,用社会主义的手段给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连续暴击。 可以点开头像看原文:特朗普,这次选择跟币圈人站在一起! 书接上回,我们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在川建国同志高举加密革命大旗之后,老Biden的大惊失色、屁滚尿流、左支右绌、惊慌失措之举。 有两个细节非常有意思: 1,拜登团队开始接触加密相关人士,以争取这部分选民的支持。 还记得昨天橘座文章里提到的沃伦么? 就是被媒体称为拜登代理人的伊丽莎白沃伦,此人是旗帜鲜明的反加密货币人士,且位高权重,直接能调动SEC为打手对加密货币重拳出击。 但随着SEC批准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ETF之后,也意味着SEC对沃伦及拜登做出了背刺行为,然后沃伦老太太就一直各种批评SEC。 但如今拜登团队的新策略,意味着沃伦在拜登内部被放弃, 因为在如今的美国,阻挡加密货币浪潮之人必死。 老Biden虽然不会死,却很可能因此失去总统宝座。 在沃伦和总统都掉到水里的历史性难题下,老Biden很容易就做出了选择。 这个大转弯,都不能叫180度大转弯,起码是720度的托马斯全旋。 主打一个用哪怕是用脚也要给川建国大逼兜。 在拜登团队联络的名单里,甚至包括不少之前被拜登政府拒绝的行业关键领袖,这回马枪杀的让人家都忍不住小脸一红。 至于接触的结果怎样,我们可以持续关注。 第二个细节就是,SEC的被罚款了。 你没看错,是SEC被罚款了,不是SEC又罚款别人180万美元。 这个事情的起因是,去年SEC(沃伦打手)通过滥用权力的方式,像敲诈其他加密货币企业一样,去搞了Debt Box,声称这家企业涉嫌通过出售未注册证券诈骗投资者近5000万美元。 但这次显然没能敲诈成功,法官发现SEC滥用权力,所以驳回了SEC对Debt Box的起诉,并要求SEC支付100万美元的律师费、诉讼费以及75万美元的接管人费用等,合计180万美元。 谢尔比法官牛逼! 这笔罚款虽然不多,仅仅180万美元,只是SEC过去几年对加密企业挥舞大棒收保护费的九牛一毛。 但这是个历史性的转折,这意味着司法系统和SEC不再穿一条裤子,起码不会再因为SEC的监管机构身份而去向偏了。 如果再往深处想一想,这其实已经吹响了加密货币反击的号角,SEC不能对Debt Box敲诈成功,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对SEC说不。 SEC可能依然会敲诈到钱,但公信力和敛财力都会有大幅下降。 最新的消息是,DO KWON也会与SEC达成和解,他的Luna造成了币圈有史以来最大的行情震动之一。 这更意味着SEC在打击方面尺度的松动,你要知道,如果加密货币世界有耻辱柱的话,绝对少不了权道亨的名字。 当然老Biden团队也不会坐以待毙,通过司法手段坐实了特朗普的商业罪名,而且特意选在共和党宣布总统候选人的前几天进行公示,专门恶心共和党,美国大选真的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且看7月份的时候,川建国同志又将如何拆招,能不能完成绝地反杀? 但不管如何,现任总统和前任总统都开始积极拉拢加密货币行业,这对全球的加密货币持有者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橘座感觉到,越来越多的筹码,已经压到了我们加密圈这一边,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我们倾斜了。 真的希望我们加密圈的玩家,也能行走在阳光下,不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的那一天,那时候才是真正的扬眉吐气。 希望你的财富,配得上你受的委屈。

美国掀起加密货币革命,川建国逼疯老拜登!

昨天的文章,橘座带大家解读了川建国同志在美帝掀起了革命的浪潮,用社会主义的手段给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连续暴击。
可以点开头像看原文:特朗普,这次选择跟币圈人站在一起!

书接上回,我们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在川建国同志高举加密革命大旗之后,老Biden的大惊失色、屁滚尿流、左支右绌、惊慌失措之举。

有两个细节非常有意思:

1,拜登团队开始接触加密相关人士,以争取这部分选民的支持。

还记得昨天橘座文章里提到的沃伦么?

就是被媒体称为拜登代理人的伊丽莎白沃伦,此人是旗帜鲜明的反加密货币人士,且位高权重,直接能调动SEC为打手对加密货币重拳出击。
但随着SEC批准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ETF之后,也意味着SEC对沃伦及拜登做出了背刺行为,然后沃伦老太太就一直各种批评SEC。

但如今拜登团队的新策略,意味着沃伦在拜登内部被放弃,
因为在如今的美国,阻挡加密货币浪潮之人必死。
老Biden虽然不会死,却很可能因此失去总统宝座。
在沃伦和总统都掉到水里的历史性难题下,老Biden很容易就做出了选择。
这个大转弯,都不能叫180度大转弯,起码是720度的托马斯全旋。
主打一个用哪怕是用脚也要给川建国大逼兜。
在拜登团队联络的名单里,甚至包括不少之前被拜登政府拒绝的行业关键领袖,这回马枪杀的让人家都忍不住小脸一红。

至于接触的结果怎样,我们可以持续关注。

第二个细节就是,SEC的被罚款了。
你没看错,是SEC被罚款了,不是SEC又罚款别人180万美元。

这个事情的起因是,去年SEC(沃伦打手)通过滥用权力的方式,像敲诈其他加密货币企业一样,去搞了Debt Box,声称这家企业涉嫌通过出售未注册证券诈骗投资者近5000万美元。

但这次显然没能敲诈成功,法官发现SEC滥用权力,所以驳回了SEC对Debt Box的起诉,并要求SEC支付100万美元的律师费、诉讼费以及75万美元的接管人费用等,合计180万美元。

谢尔比法官牛逼!

这笔罚款虽然不多,仅仅180万美元,只是SEC过去几年对加密企业挥舞大棒收保护费的九牛一毛。

但这是个历史性的转折,这意味着司法系统和SEC不再穿一条裤子,起码不会再因为SEC的监管机构身份而去向偏了。

如果再往深处想一想,这其实已经吹响了加密货币反击的号角,SEC不能对Debt Box敲诈成功,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对SEC说不。

SEC可能依然会敲诈到钱,但公信力和敛财力都会有大幅下降。

最新的消息是,DO KWON也会与SEC达成和解,他的Luna造成了币圈有史以来最大的行情震动之一。
这更意味着SEC在打击方面尺度的松动,你要知道,如果加密货币世界有耻辱柱的话,绝对少不了权道亨的名字。

当然老Biden团队也不会坐以待毙,通过司法手段坐实了特朗普的商业罪名,而且特意选在共和党宣布总统候选人的前几天进行公示,专门恶心共和党,美国大选真的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且看7月份的时候,川建国同志又将如何拆招,能不能完成绝地反杀?
但不管如何,现任总统和前任总统都开始积极拉拢加密货币行业,这对全球的加密货币持有者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橘座感觉到,越来越多的筹码,已经压到了我们加密圈这一边,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我们倾斜了。
真的希望我们加密圈的玩家,也能行走在阳光下,不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的那一天,那时候才是真正的扬眉吐气。

希望你的财富,配得上你受的委屈。
特朗普,这次选择跟币圈人站在一起!前几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演讲中公开表态支持比特币及加密货币,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在这半分钟的视频里,我们看到了特朗普先生——但橘座更喜欢叫他川建国同志的主张: 1,确保比特币及加密货币的未来发生在美国而不是在海外。 2,支持自托管钱包的发展。 3,让沃伦及其打手远离你的比特币。 4,不会允许美国建立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 很多人看了之后,虽然明白川建国同志这是在支持加密货币的发展,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却依然是一脸懵逼。 接下来橘座简单拆解一下这四个主张背后的逻辑,水平不够你们也就凑合看吧,也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以下仅为抛砖引玉之言论: 1,确保比加密货币及比特币的未来发生在美国而不是在海外。 这句话说明川建国同志懂加密货币的逻辑。且他明白加密货币的概念是>比特币的,正如同他之前经常说的,没人比他更懂加密货币,在总统竞选人这方面,确实他要比别人懂。 发生在美国而不是在海外,表明在加密货币的战场上,依然希望以美国为主导,这作为一个总统竞选人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而最关键的是,川建国声称在美国有超过5000万名加密货币持有者,你要知道美国人口总共也只有3.3亿人,也就是说平均6人里边就有1个人持有加密货币,如果这些人都投票给川建国,那么几乎可以靠这帮人把他再次推上总统宝座。 2,支持自托管钱包的发展。 这里出现了一个专业术语——自托管钱包。可能很多人有点蒙,字幕也很贴心的给上了解释——web3钱包。 但如果再说的具体一点就是:钱包。 比如metamask、imtoken等等,当然也包含OKX wallet、币安web3钱包在内的等一系列钱包。 因为这里边你的资产只能由你自己负责,也就相当于你在自己保管你的资产,而不是交给第三方,所以也叫自托管钱包。 只能说,川建国的竞选团队真的很懂web3,也非常懂人民的需求。 他们明白在加密货币生态内,钱包和交易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态,且都是加密货币的流量入口,只不过一个是中心化的,一个是去中心化的。 在当下的环境里,支持自托管钱包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意义。 这里的暗语是:我支持你们拥有保管自己资产的权利。 我草,这对追求自由的美国人来说,直接颅内高潮了。 3,让沃伦及其打手远离你的比特币。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一说完这句话,场下直接欢呼了, 因为这句话不光是说给holder们,更是说给从业者听的。 沃伦,全名是伊丽莎白沃伦,媒体将其称为是拜登的代理人,而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加密货币者。 与其形成对立面的就是川建国,不但支持加密货币,且接受来自加密货币的捐赠,两人势同水火。 而川建国也直言,如果自己当选,绝对会让沃伦和他的打手们远离你们的bitcoin。 一方面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支持加密货币的总统肯定利于加密货币及比特币市值的新高,反对者则对这一新兴市场起到打压的作用。 另一方面则是关于打手。川建国虽然没明说这个打手是谁,但显然在美国能对加密货币起到制裁作用的,除了司法部之外,就是SEC了。 而在沃伦的过往言论中,她一直是在以一个上位者的身份在敦促SEC对加密货币采取行动——甚至对于特斯拉。 而马斯克则回怼说,这八成是SBF的老爹说的吧。 有趣的是,在22年的时候,沃伦主张把权利交给SEC,但没想到后来SEC通过了比特币ETF等相关法案,背刺了沃伦。 所以川建国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成功上位,不仅会支持加密货币的发展,更会限制SEC及其他部门对加密货币的打击,这也是为什么说完后场下一片欢呼的原因。 4,不会允许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这又体现了中美之间的差异化。 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因为我们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已经开始进入实用阶段了,而美国那边则限制了央行本身作为发币主体。 因为自身实力问题,橘座对这种级别的事情参与不够,所以也只能斗胆推测一下。 川建国口中的中央银行,其实就是美联储,意思就是要限制美联储在数字货币方面的权力。 但个人觉得这个口号更多是嘴炮性质,因为美联储发行法币的数量远远超过目前加密货币的市值,再去弄个数字货币发行意义不大,何况美联储也不会去干这种舍本逐末的事情。 但对于川建国同志而言,这又是一次站在人民侧的发声,他表明了自己和拜登的不一样,自己不会放任美联储为所欲为。 毕竟天下苦美联储久矣,就算这一发子弹造不成实质性的伤害,起码川建国同志打响了限制美联储权力的第一枪。 最后总结一下。 川建国不愧是我们的好同志,在资本主义老巢掀起了加密货币的自由主义浪潮,打得那些传统资本家们屁滚尿流,不得不转变态度。 川建国延续了上次登顶成功的策略,只不过将目标群体从上次的铁锈带红脖子,换成了现在的5000万加密货币holder,这个策略迎合潮流,符合人民需求,非常的社会主义。 可以说,川建国正在用社会主义团结人民的成功经验,去掀翻资本主义剥削人民的腐朽制度,橘座个人非常看好此次川建国的竞选,相比之下拜登的主张依然弥漫着上位者精英的傲慢,以及背后财阀的影子。 作为币圈人,真的特别希望看到川建国再次成功当选,也特别希望在他喊出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之后,也能实打实的做到Make Cypto Great Again。 我是橘座,用不一样的视角解读加密世界,也会将对加密的思考分享在朋友圈里,你可以给我发私信围观朋友圈,跟我一起周游加密世界。

特朗普,这次选择跟币圈人站在一起!

前几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演讲中公开表态支持比特币及加密货币,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在这半分钟的视频里,我们看到了特朗普先生——但橘座更喜欢叫他川建国同志的主张:
1,确保比特币及加密货币的未来发生在美国而不是在海外。
2,支持自托管钱包的发展。
3,让沃伦及其打手远离你的比特币。

4,不会允许美国建立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

很多人看了之后,虽然明白川建国同志这是在支持加密货币的发展,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却依然是一脸懵逼。
接下来橘座简单拆解一下这四个主张背后的逻辑,水平不够你们也就凑合看吧,也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以下仅为抛砖引玉之言论:
1,确保比加密货币及比特币的未来发生在美国而不是在海外。
这句话说明川建国同志懂加密货币的逻辑。且他明白加密货币的概念是>比特币的,正如同他之前经常说的,没人比他更懂加密货币,在总统竞选人这方面,确实他要比别人懂。

发生在美国而不是在海外,表明在加密货币的战场上,依然希望以美国为主导,这作为一个总统竞选人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而最关键的是,川建国声称在美国有超过5000万名加密货币持有者,你要知道美国人口总共也只有3.3亿人,也就是说平均6人里边就有1个人持有加密货币,如果这些人都投票给川建国,那么几乎可以靠这帮人把他再次推上总统宝座。
2,支持自托管钱包的发展。
这里出现了一个专业术语——自托管钱包。可能很多人有点蒙,字幕也很贴心的给上了解释——web3钱包。
但如果再说的具体一点就是:钱包。
比如metamask、imtoken等等,当然也包含OKX wallet、币安web3钱包在内的等一系列钱包。
因为这里边你的资产只能由你自己负责,也就相当于你在自己保管你的资产,而不是交给第三方,所以也叫自托管钱包。
只能说,川建国的竞选团队真的很懂web3,也非常懂人民的需求。
他们明白在加密货币生态内,钱包和交易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态,且都是加密货币的流量入口,只不过一个是中心化的,一个是去中心化的。

在当下的环境里,支持自托管钱包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意义。

这里的暗语是:我支持你们拥有保管自己资产的权利。

我草,这对追求自由的美国人来说,直接颅内高潮了。
3,让沃伦及其打手远离你的比特币。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一说完这句话,场下直接欢呼了,
因为这句话不光是说给holder们,更是说给从业者听的。
沃伦,全名是伊丽莎白沃伦,媒体将其称为是拜登的代理人,而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加密货币者。

与其形成对立面的就是川建国,不但支持加密货币,且接受来自加密货币的捐赠,两人势同水火。
而川建国也直言,如果自己当选,绝对会让沃伦和他的打手们远离你们的bitcoin。

一方面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支持加密货币的总统肯定利于加密货币及比特币市值的新高,反对者则对这一新兴市场起到打压的作用。
另一方面则是关于打手。川建国虽然没明说这个打手是谁,但显然在美国能对加密货币起到制裁作用的,除了司法部之外,就是SEC了。

而在沃伦的过往言论中,她一直是在以一个上位者的身份在敦促SEC对加密货币采取行动——甚至对于特斯拉。

而马斯克则回怼说,这八成是SBF的老爹说的吧。

有趣的是,在22年的时候,沃伦主张把权利交给SEC,但没想到后来SEC通过了比特币ETF等相关法案,背刺了沃伦。

所以川建国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成功上位,不仅会支持加密货币的发展,更会限制SEC及其他部门对加密货币的打击,这也是为什么说完后场下一片欢呼的原因。
4,不会允许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这又体现了中美之间的差异化。
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因为我们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已经开始进入实用阶段了,而美国那边则限制了央行本身作为发币主体。
因为自身实力问题,橘座对这种级别的事情参与不够,所以也只能斗胆推测一下。

川建国口中的中央银行,其实就是美联储,意思就是要限制美联储在数字货币方面的权力。
但个人觉得这个口号更多是嘴炮性质,因为美联储发行法币的数量远远超过目前加密货币的市值,再去弄个数字货币发行意义不大,何况美联储也不会去干这种舍本逐末的事情。
但对于川建国同志而言,这又是一次站在人民侧的发声,他表明了自己和拜登的不一样,自己不会放任美联储为所欲为。
毕竟天下苦美联储久矣,就算这一发子弹造不成实质性的伤害,起码川建国同志打响了限制美联储权力的第一枪。

最后总结一下。
川建国不愧是我们的好同志,在资本主义老巢掀起了加密货币的自由主义浪潮,打得那些传统资本家们屁滚尿流,不得不转变态度。
川建国延续了上次登顶成功的策略,只不过将目标群体从上次的铁锈带红脖子,换成了现在的5000万加密货币holder,这个策略迎合潮流,符合人民需求,非常的社会主义。

可以说,川建国正在用社会主义团结人民的成功经验,去掀翻资本主义剥削人民的腐朽制度,橘座个人非常看好此次川建国的竞选,相比之下拜登的主张依然弥漫着上位者精英的傲慢,以及背后财阀的影子。

作为币圈人,真的特别希望看到川建国再次成功当选,也特别希望在他喊出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之后,也能实打实的做到Make Cypto Great Again。

我是橘座,用不一样的视角解读加密世界,也会将对加密的思考分享在朋友圈里,你可以给我发私信围观朋友圈,跟我一起周游加密世界。
中国香港,看不起大陆仔开的交易所上一篇讲OKX撤销香港牌照申请的文章,收到的反馈很不错,也引起了一定范围内的传播和讨论。 今天橘座就这个事情,再往深处聊一聊。 一、主流交易所,还是合规交易所? 在聊这个之前,我们需要厘清两个点。 第一,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做加密货币交易所这个方面,真的是取得了世界级的成就,中国人做交易所的天赋,简直溢出屏幕。 这是一项不容否认,却鲜有人提及的成就。 无论是赵长鹏、徐明星、李林、韩林、MX乃至于孙宇晨,甚至于更早的杨林科等人,都在这个赛道前赴后继,最终使得整个世界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格局,被中国人主导。 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来自中国大陆。 但可能在香港传统精英的眼里,这群人只是暴发户,依然是大陆仔。 其他的coinbase、crypto等交易所,虽然在美国本土合法没错,但也只能在北美和其他地区发展,却无法像上述交易所一样,能够在日韩、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取得全面开花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这些华人交易所之间,目前更多的是竞合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 第二,基于上述背景和香港的合规政策,目前市面上有两种交易所。 一种叫合规交易所,例如美国的coinbase,crypto,以及目前在香港拿到牌照的,比如Hashkey,OSL等。 另一种叫主流交易所,即得到市场认可和共识的交易所,比如币安,OKX等。 因为今天我们聊的是香港合规和中国老板交易所的问题,所以合规交易所,也就特指目前在香港拿到牌照的这些交易所。 而他们跟主流交易所的差别在于:身份上的合法,市场上的尴尬。 从法理上来讲,他们是由港府批准的合规交易所,但在市场环境下,除了少部分有特殊需求的用户群体会去使用这些交易所外,其他方面的用户对此并不感冒,甚至并不买账。 而主流交易所虽然没有在香港地区取得牌照,却不妨碍其能够获得市场和资金的认同,似乎政府的背书并不能影响大家用脚投票。 这一幕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当然同时也非常web3。 二、中国香港,不待见大陆交易所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很神奇的问题: 中国香港,却在对交易所的合规问题上,却对业绩一骑绝尘的中国老板们卡死不放,迟迟不给牌照,无论是币安、OKX、火币、Gate等交易所,一个都没批。 在首批获批的交易所里,都是香港本土势力,没有一家主流交易所。 是主流交易所的行业经验不够吗? 是主流交易所的安全级别不够吗? 是他们没有在其他地方取得合规? 这些交易所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用户数量、资金体量、安全级别和交易深度足以说明谁才是世界一流的交易所,并且也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持有相应的合规牌照。 还是说,他们没有深厚的香港背景,没有硬邦邦的社会关系,没有给到足够的利益划分? 换句话说,如果像这几家体量的交易所都能拿到牌照,主流交易所又凭什么不能够拿到呢? 这里边,又有什么样的内幕呢? 三、港府的考量 严格来说,香港不认可大陆老板开的交易所,其实是一种多方角力的结果。 港府方面有自己的考虑。 他们之所以迟迟不给大陆系交易所发牌照,完全不是因为体量、安全性、专业度等方面,而是更多的从不可控的角度出发在做考量。 比如,资金体量虽然大,虽然也有默克尔树以及资产证明,但这些资金并不在港府的监管之下。 港府也不能接受一个拿着自己牌照却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交易所存在,更不可能让赌上港府的信誉去给这样的交易所做背书。 虽然各家交易所在这方面也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表现出了很强的诚意,但在各个老板心里也跟明镜一样:诚意是诚意,底线是底线。 如果为了表示诚意而要付出远高于香港市场规模的成本,那这笔买卖显然是不划算的。 又比如,系统黑盒问题。 虽然各家交易所可以对港府披露甚至接入一部分数据,但相较于整体而言,港府对各家交易所的数据依然处于一个黑盒的状态,港府能看到的数据,都是交易所想让他们看到的数据,甚至是做出来的数据。 这样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你想看我合规,我就给你看合规的部分。 至于其他的部分,我为了一张牌照还让你掀开我底裤看看?想都别想。 再比如,过往不合规的问题。 无论主流交易所的哪一家,都有平台币的发行。 发行平台币这个事情,到底算不算发行证券,存不存在合规问题,港府在给牌照之后会不会又因为平台被其他地区以类似的合规问题关停,进而导致港府这边也受影响,目前也是未知。 其中最要命的一个点,其实还是在美国。 假设现在港府给了这些交易所合规的牌照,但最后美国出手制裁,就像今年cz的情况一样。 那到时候港府就很尴尬,因为香港金融的本质,是华尔街的附庸。 所以在美国那边没有松口之前,港府也很难在这个事情上去给开口子。 如果要开口子,那就必须给到足够让人动心的条件。 而对于香港本土的交易所而言,就不存在这一系列外部的制约条件。 我是新交易所,持牌的哦,所以我交易所业务是合规的。 我是新交易所,我没发平台币哦,所以我也没问题。 黑盒?我们新交易所的系统和数据是跟港府通着的啊,所以不存在黑盒。 以上,就是从港府的角度出发,为什么会造成当下这个局面的其中一部分原因。 四、本土势力的心思 本土势力这边,肯定也不会错过热度这么大的一个福利,毕竟但凡涉及到牌照,则必然涉及到利益分配,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香港,牌照的分量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在本土势力这边,也必然会对港府进行游说,以图更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 除了接受港府开出来的一系列条件之外,他们也有相应的条件作为交换: 尽可能的拖时间,给他们更多发育的时间。 这个问题在橘座第一篇关于香港的问题中就提到了,其中罗列了香港加密合规监管的进程,在合规审批的时间跨度上非常之长,却在ETF的批准通过的时候把时间压缩到极致。 这只能说港府不是没效率,而是故意在拖时间。 而拖延时间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这第一批拿到牌照的交易所。 我们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 在第一批合规交易所审批通过之后,然后又在三个月之后通过了其他交易所——不管是不是主流的这几家交易所。 那么首批合规交易所的先发优势也就只有三个月,接下来就是要在弹丸之地的香港和第二批获批的交易所开展肉搏巷战了。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希望这个时间越长越好? 拖时间的战略意义非常巨大,一来可以给足时间让本土交易所迅速发展,获得不错的用户及资金体量。 且如果真的做不起来,在处于审批真空期里的首批牌照,也能有不错的溢价可以卖掉。 所以对于本土的势力而言,拖时间这个策略,进可攻退可守,完全没毛病,只是苦了后边排队的。 所以说啊,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顽疾,前面上岸的只想着圈地运动,然后把市场额度吃干抹净,而我们大陆倡导的则是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看来以后还是要在香港的金融市场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防止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入侵。 五、华人老板的布局 注意,在这里橘座将这些交易所老板称为华人老板,而不是中国人老板。 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取得了外籍身份,且目前没有一个人是在国内的,所以也只能这么称呼了。 在中国人做事情的智慧,在他们身上一点都不曾减少。 橘座有个朋友对这个事情有一定的了解,他说大概率是香港那边提出了非常过分的要求,以至于让这个事情的投产比完全失衡,所以才会OKX撤销申请香港牌照的公告出现。 甚至一开始这个事情OKX是打算低调处理的,就是不对外做宣发,低调平稳度过,等事情过了之后补个说法就行了。 但没想到的是,OKX不仅发了中英文的公告,且在官网也发了公告,导致这个事情的舆论迅速扩散,看得出OKX高层对这个事情很不满——因为其他家虽然也撤销了申请,但基本都没做宣发和说明。 据朋友透露,目前香港拿到牌照的几家交易所,其实都做的不咋样,业务端完全起不来量,基本都是靠机构用户在做事情,没有一家能在这个业务上赚到钱。  所以其中有几家正在寻求出售,但因为报价太高也没有成交。 目前Hashkey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基本相当于卖掉了。 而当下对于香港牌照的含金量也在直线下降——因为没有直接的数据能够表明拿到香港牌照对市场增量有多么强的正向作用。 所以现在对香港牌照的估值,也就是在2000万左右。 不得不说,让子弹飞一会真的是智慧,华人交易所老板们也是深谙此道。 如果香港地区真的有这么猛,那时候追加一个亿拿下牌照也划算。 如果香港地区市场份额有限,就让他们先冲出去圈地盘,然后自己把他们再收入囊中。 反正自己在追逐合规的过程中既得到了曝光,又吃到了用户和流量。除了一些必要的开支之外,实际上也没有太大损失。 六、香港牌照,烫手山芋 华人老板一躺倒,球又踢回了港府和本土势力脚下,只是这个球,有点烫脚。 于本土势力而言,这真的是个烫手山芋,原本以为能够靠牌照大捞一笔,结果没想到搬石砸脚。 拿到香港牌照,不等于你能在全球做交易所,只能意味着你可以面向香港用户开放,别看香港是中国的,你也没有权限向大陆用户开放——因为交易所这个业务,在大陆就不合规。 而整个香港,只有区区750万人。 你总不能所有香港人都拿钱进来炒币交易吧。 就算都进来,跟主流交易所一笔,又算个啥呢? 所以摆在本土势力面前的,也似乎只有出手这一条路。 而更难受的,还是港府。 港府在前两年宣布要对加密货币进行合规监管的时候,市场热情其实是无比高涨的,但随着放不下身段和一些谜之操作,现在已经彻底失去热度,无论怎样都翻不起浪花。 这个事情看似很大,但实际上市场非常之小——因为在整个加密市场中,对香港牌照有需求的,也就是潜在的这几家买家。 交易所这个玩意儿,他可不是谁都能做的,必须要经历过市场的洗礼和共识之后,才有申请牌照的必要。 野鸡交易所只管当杀猪盘玩,用得着去申请牌照? 只有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有一定业务体量的,才有去申请的必要。 算来算去,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而现在这些人,不但不继续申请,反而还主动撤销了。 这让港府的脸面,往哪里搁啊? 而且更要命的是,本土势力开始在背后捅刀子了。 假设这6家中有一家正式把牌照给卖了(接受入股,卖壳子等操作都算),那其他几家也必然会效仿,因为交易所真的太难做了。 那如果这样的话,港府发出去的牌照,就成了给本土势力抬轿子的工具,憋了三年的大招,最后玩了个寂寞。 原本一手好牌,现在打了个稀烂。 也是万万没想到,在加密市场上,华人老板用社会主义凝练的智慧,给了腐朽的资本主义狠狠的一击。 突然意识到,我辈的使命,就是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贯彻落实到web3世界中,兄弟们,你们觉得我做的对吗?

中国香港,看不起大陆仔开的交易所

上一篇讲OKX撤销香港牌照申请的文章,收到的反馈很不错,也引起了一定范围内的传播和讨论。
今天橘座就这个事情,再往深处聊一聊。
一、主流交易所,还是合规交易所?
在聊这个之前,我们需要厘清两个点。

第一,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做加密货币交易所这个方面,真的是取得了世界级的成就,中国人做交易所的天赋,简直溢出屏幕。
这是一项不容否认,却鲜有人提及的成就。
无论是赵长鹏、徐明星、李林、韩林、MX乃至于孙宇晨,甚至于更早的杨林科等人,都在这个赛道前赴后继,最终使得整个世界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格局,被中国人主导。

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来自中国大陆。
但可能在香港传统精英的眼里,这群人只是暴发户,依然是大陆仔。
其他的coinbase、crypto等交易所,虽然在美国本土合法没错,但也只能在北美和其他地区发展,却无法像上述交易所一样,能够在日韩、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取得全面开花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这些华人交易所之间,目前更多的是竞合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
第二,基于上述背景和香港的合规政策,目前市面上有两种交易所。
一种叫合规交易所,例如美国的coinbase,crypto,以及目前在香港拿到牌照的,比如Hashkey,OSL等。
另一种叫主流交易所,即得到市场认可和共识的交易所,比如币安,OKX等。
因为今天我们聊的是香港合规和中国老板交易所的问题,所以合规交易所,也就特指目前在香港拿到牌照的这些交易所。
而他们跟主流交易所的差别在于:身份上的合法,市场上的尴尬。

从法理上来讲,他们是由港府批准的合规交易所,但在市场环境下,除了少部分有特殊需求的用户群体会去使用这些交易所外,其他方面的用户对此并不感冒,甚至并不买账。

而主流交易所虽然没有在香港地区取得牌照,却不妨碍其能够获得市场和资金的认同,似乎政府的背书并不能影响大家用脚投票。
这一幕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当然同时也非常web3。

二、中国香港,不待见大陆交易所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很神奇的问题:

中国香港,却在对交易所的合规问题上,却对业绩一骑绝尘的中国老板们卡死不放,迟迟不给牌照,无论是币安、OKX、火币、Gate等交易所,一个都没批。
在首批获批的交易所里,都是香港本土势力,没有一家主流交易所。

是主流交易所的行业经验不够吗?
是主流交易所的安全级别不够吗?

是他们没有在其他地方取得合规?
这些交易所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用户数量、资金体量、安全级别和交易深度足以说明谁才是世界一流的交易所,并且也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持有相应的合规牌照。

还是说,他们没有深厚的香港背景,没有硬邦邦的社会关系,没有给到足够的利益划分?
换句话说,如果像这几家体量的交易所都能拿到牌照,主流交易所又凭什么不能够拿到呢?

这里边,又有什么样的内幕呢?

三、港府的考量
严格来说,香港不认可大陆老板开的交易所,其实是一种多方角力的结果。
港府方面有自己的考虑。

他们之所以迟迟不给大陆系交易所发牌照,完全不是因为体量、安全性、专业度等方面,而是更多的从不可控的角度出发在做考量。

比如,资金体量虽然大,虽然也有默克尔树以及资产证明,但这些资金并不在港府的监管之下。
港府也不能接受一个拿着自己牌照却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交易所存在,更不可能让赌上港府的信誉去给这样的交易所做背书。
虽然各家交易所在这方面也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表现出了很强的诚意,但在各个老板心里也跟明镜一样:诚意是诚意,底线是底线。

如果为了表示诚意而要付出远高于香港市场规模的成本,那这笔买卖显然是不划算的。
又比如,系统黑盒问题。

虽然各家交易所可以对港府披露甚至接入一部分数据,但相较于整体而言,港府对各家交易所的数据依然处于一个黑盒的状态,港府能看到的数据,都是交易所想让他们看到的数据,甚至是做出来的数据。

这样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你想看我合规,我就给你看合规的部分。
至于其他的部分,我为了一张牌照还让你掀开我底裤看看?想都别想。

再比如,过往不合规的问题。

无论主流交易所的哪一家,都有平台币的发行。

发行平台币这个事情,到底算不算发行证券,存不存在合规问题,港府在给牌照之后会不会又因为平台被其他地区以类似的合规问题关停,进而导致港府这边也受影响,目前也是未知。
其中最要命的一个点,其实还是在美国。

假设现在港府给了这些交易所合规的牌照,但最后美国出手制裁,就像今年cz的情况一样。
那到时候港府就很尴尬,因为香港金融的本质,是华尔街的附庸。

所以在美国那边没有松口之前,港府也很难在这个事情上去给开口子。

如果要开口子,那就必须给到足够让人动心的条件。
而对于香港本土的交易所而言,就不存在这一系列外部的制约条件。
我是新交易所,持牌的哦,所以我交易所业务是合规的。
我是新交易所,我没发平台币哦,所以我也没问题。
黑盒?我们新交易所的系统和数据是跟港府通着的啊,所以不存在黑盒。

以上,就是从港府的角度出发,为什么会造成当下这个局面的其中一部分原因。

四、本土势力的心思

本土势力这边,肯定也不会错过热度这么大的一个福利,毕竟但凡涉及到牌照,则必然涉及到利益分配,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香港,牌照的分量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在本土势力这边,也必然会对港府进行游说,以图更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

除了接受港府开出来的一系列条件之外,他们也有相应的条件作为交换:

尽可能的拖时间,给他们更多发育的时间。
这个问题在橘座第一篇关于香港的问题中就提到了,其中罗列了香港加密合规监管的进程,在合规审批的时间跨度上非常之长,却在ETF的批准通过的时候把时间压缩到极致。

这只能说港府不是没效率,而是故意在拖时间。
而拖延时间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这第一批拿到牌照的交易所。

我们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
在第一批合规交易所审批通过之后,然后又在三个月之后通过了其他交易所——不管是不是主流的这几家交易所。
那么首批合规交易所的先发优势也就只有三个月,接下来就是要在弹丸之地的香港和第二批获批的交易所开展肉搏巷战了。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希望这个时间越长越好?

拖时间的战略意义非常巨大,一来可以给足时间让本土交易所迅速发展,获得不错的用户及资金体量。
且如果真的做不起来,在处于审批真空期里的首批牌照,也能有不错的溢价可以卖掉。
所以对于本土的势力而言,拖时间这个策略,进可攻退可守,完全没毛病,只是苦了后边排队的。

所以说啊,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顽疾,前面上岸的只想着圈地运动,然后把市场额度吃干抹净,而我们大陆倡导的则是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看来以后还是要在香港的金融市场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防止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入侵。

五、华人老板的布局

注意,在这里橘座将这些交易所老板称为华人老板,而不是中国人老板。
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取得了外籍身份,且目前没有一个人是在国内的,所以也只能这么称呼了。

在中国人做事情的智慧,在他们身上一点都不曾减少。

橘座有个朋友对这个事情有一定的了解,他说大概率是香港那边提出了非常过分的要求,以至于让这个事情的投产比完全失衡,所以才会OKX撤销申请香港牌照的公告出现。
甚至一开始这个事情OKX是打算低调处理的,就是不对外做宣发,低调平稳度过,等事情过了之后补个说法就行了。

但没想到的是,OKX不仅发了中英文的公告,且在官网也发了公告,导致这个事情的舆论迅速扩散,看得出OKX高层对这个事情很不满——因为其他家虽然也撤销了申请,但基本都没做宣发和说明。
据朋友透露,目前香港拿到牌照的几家交易所,其实都做的不咋样,业务端完全起不来量,基本都是靠机构用户在做事情,没有一家能在这个业务上赚到钱。 
所以其中有几家正在寻求出售,但因为报价太高也没有成交。

目前Hashkey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基本相当于卖掉了。
而当下对于香港牌照的含金量也在直线下降——因为没有直接的数据能够表明拿到香港牌照对市场增量有多么强的正向作用。

所以现在对香港牌照的估值,也就是在2000万左右。
不得不说,让子弹飞一会真的是智慧,华人交易所老板们也是深谙此道。
如果香港地区真的有这么猛,那时候追加一个亿拿下牌照也划算。
如果香港地区市场份额有限,就让他们先冲出去圈地盘,然后自己把他们再收入囊中。
反正自己在追逐合规的过程中既得到了曝光,又吃到了用户和流量。除了一些必要的开支之外,实际上也没有太大损失。

六、香港牌照,烫手山芋

华人老板一躺倒,球又踢回了港府和本土势力脚下,只是这个球,有点烫脚。
于本土势力而言,这真的是个烫手山芋,原本以为能够靠牌照大捞一笔,结果没想到搬石砸脚。

拿到香港牌照,不等于你能在全球做交易所,只能意味着你可以面向香港用户开放,别看香港是中国的,你也没有权限向大陆用户开放——因为交易所这个业务,在大陆就不合规。
而整个香港,只有区区750万人。

你总不能所有香港人都拿钱进来炒币交易吧。
就算都进来,跟主流交易所一笔,又算个啥呢?
所以摆在本土势力面前的,也似乎只有出手这一条路。

而更难受的,还是港府。
港府在前两年宣布要对加密货币进行合规监管的时候,市场热情其实是无比高涨的,但随着放不下身段和一些谜之操作,现在已经彻底失去热度,无论怎样都翻不起浪花。

这个事情看似很大,但实际上市场非常之小——因为在整个加密市场中,对香港牌照有需求的,也就是潜在的这几家买家。
交易所这个玩意儿,他可不是谁都能做的,必须要经历过市场的洗礼和共识之后,才有申请牌照的必要。

野鸡交易所只管当杀猪盘玩,用得着去申请牌照?

只有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有一定业务体量的,才有去申请的必要。

算来算去,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而现在这些人,不但不继续申请,反而还主动撤销了。

这让港府的脸面,往哪里搁啊?
而且更要命的是,本土势力开始在背后捅刀子了。
假设这6家中有一家正式把牌照给卖了(接受入股,卖壳子等操作都算),那其他几家也必然会效仿,因为交易所真的太难做了。
那如果这样的话,港府发出去的牌照,就成了给本土势力抬轿子的工具,憋了三年的大招,最后玩了个寂寞。

原本一手好牌,现在打了个稀烂。

也是万万没想到,在加密市场上,华人老板用社会主义凝练的智慧,给了腐朽的资本主义狠狠的一击。
突然意识到,我辈的使命,就是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贯彻落实到web3世界中,兄弟们,你们觉得我做的对吗?
2024年了,居然在电脑里找到了4000个BTC!今天下午,一段聊天记录传遍了很多社群。 大致内容是一个叫文泽的微信用户,声称在自己父亲的电脑中,找到了4000枚BTC。 按照现在的价值估算,将近3亿美金,22亿人民币左右。 聊天记录总共就这么短,但充满了想象空间。 大家只恨自己为啥没有一个能在15年买入比特币的爹。 但在短暂的颅内高潮之后,细心的人发现了一些猫腻: 不是哥们,你不是说你爸的索尼电脑吗?怎么左上角是个苹果是mac系统啊? 不是哥们,15年的时候比特币虽然不贵,但一次性干进去4000枚也不是一笔小钱了啊,你爸当年这么癫,你妈没抽死他么? 均价按300美元算,4000枚就是120万美元。 哪怕按最低150美元来算,也得60万美元,400多万人民币。 你爹干啥的,在15年的时候这么能梭哈。 逐步冷静下来之后,又有人开始查地址。 因为在当下的情况下,钱包余额还能剩下4000个btc的屈指可数。 把这些符合条件的钱包调出来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吗? 然后还真就找到了符合条件的这个地址,结果还是破防了: 不是哥们,你不是说你爸15年买的比特币吗,那为啥这4000个币是2011年转进去的?你给我个解释! 橘座也专门去核实了一下这个地址: 18eY9oWL2mkXCL1VVwPme2NMmAVhX6EfyM 感兴趣的也可以自己去围观一下。 这个地址从12年前打进来4000个币之后就没动过,偶尔会有一些小额的转账进入。 最近一笔转账,发生在2天前。 这。。。搞了半天。 时间对不上,11年说成15年。 设备对不上,索尼变成苹果。 现在就是不知道这个爸爸是不是亲爸爸了。 有老OG说,这个事情其实在18年就已经发生过一次了,只是没想到会在今年又把这个老梗拿出来再玩一遍。 但在这个时候,真假已经不重要了。 有人会认为是这就是一眼假,因为有很多证据对不上。 也有很多人认为是真的,觉得自己又见证了一个富豪诞生在自己面前,甚至爆出来这哥们在广州。 可能今天的当事人也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橘座在一个群里,也看到了文泽自己出来说是假的。 但这时候,是当事人在玩梗后发现自己被人肉怕了出来辟谣,还是当事人真的找到了4000个比特币然后怕被人惦记又出来否认,已经分不清了。 但橘座建议,出于对文泽个人安全的考虑,这个事情最好是假的。 不然,你压根不会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盯着你。 今天下午橘座也在朋友圈里发表了这个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其中有一个点不方便在这里讲,你可以给我发私信,来围观我的朋友圈。 明天我会讲一讲川建国和加密货币的故事,想看的话,点个在看吧。

2024年了,居然在电脑里找到了4000个BTC!

今天下午,一段聊天记录传遍了很多社群。
大致内容是一个叫文泽的微信用户,声称在自己父亲的电脑中,找到了4000枚BTC。
按照现在的价值估算,将近3亿美金,22亿人民币左右。

聊天记录总共就这么短,但充满了想象空间。
大家只恨自己为啥没有一个能在15年买入比特币的爹。

但在短暂的颅内高潮之后,细心的人发现了一些猫腻:

不是哥们,你不是说你爸的索尼电脑吗?怎么左上角是个苹果是mac系统啊?

不是哥们,15年的时候比特币虽然不贵,但一次性干进去4000枚也不是一笔小钱了啊,你爸当年这么癫,你妈没抽死他么?

均价按300美元算,4000枚就是120万美元。

哪怕按最低150美元来算,也得60万美元,400多万人民币。
你爹干啥的,在15年的时候这么能梭哈。

逐步冷静下来之后,又有人开始查地址。

因为在当下的情况下,钱包余额还能剩下4000个btc的屈指可数。
把这些符合条件的钱包调出来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吗?
然后还真就找到了符合条件的这个地址,结果还是破防了:
不是哥们,你不是说你爸15年买的比特币吗,那为啥这4000个币是2011年转进去的?你给我个解释!

橘座也专门去核实了一下这个地址:

18eY9oWL2mkXCL1VVwPme2NMmAVhX6EfyM
感兴趣的也可以自己去围观一下。

这个地址从12年前打进来4000个币之后就没动过,偶尔会有一些小额的转账进入。
最近一笔转账,发生在2天前。

这。。。搞了半天。
时间对不上,11年说成15年。
设备对不上,索尼变成苹果。

现在就是不知道这个爸爸是不是亲爸爸了。

有老OG说,这个事情其实在18年就已经发生过一次了,只是没想到会在今年又把这个老梗拿出来再玩一遍。
但在这个时候,真假已经不重要了。

有人会认为是这就是一眼假,因为有很多证据对不上。

也有很多人认为是真的,觉得自己又见证了一个富豪诞生在自己面前,甚至爆出来这哥们在广州。

可能今天的当事人也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橘座在一个群里,也看到了文泽自己出来说是假的。

但这时候,是当事人在玩梗后发现自己被人肉怕了出来辟谣,还是当事人真的找到了4000个比特币然后怕被人惦记又出来否认,已经分不清了。
但橘座建议,出于对文泽个人安全的考虑,这个事情最好是假的。
不然,你压根不会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盯着你。

今天下午橘座也在朋友圈里发表了这个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其中有一个点不方便在这里讲,你可以给我发私信,来围观我的朋友圈。

明天我会讲一讲川建国和加密货币的故事,想看的话,点个在看吧。
以太坊ETF革命后,比特币会怎么样?1.以太坊的ETF已经基本通过了,上市只是时间问题,革命又成功了。 谁叫人家的名字就叫做E(以)T(太)F(坊)呢? 今年以来以太坊的表现相对来说差强人意,橘座看到很多群都在吐槽二饼不给力。 现在看来,到底是二饼不给力,还是你不给力? 二饼不给力,是在给你上车的机会,现在给力了,你又有多少仓位呢? 其实以太坊的ETF通过,早有迹象可循。 今年1月美国通过了比特币的ETF,成为了一个信号: 既然比特币可以,那么以太坊为什么不可以? 又或者说,在比特币ETF通过之后,下一个被批准的又是谁? 答案有且只有一个,就是以太坊。 香港在这方面抢了个先机,虽然在ETF的推出上比美国晚,但首次通过的ETF产品里,就有以太坊这个品种。 而后就是孙割在前段时间持续建仓以太坊。 你的仓位,决定你的地位。 到了孙割这个级别,能够接受到信息的层级已经很高了,很多事情没有公开披露之前,其实都已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传播了,只是你我不在那个圈层而已。 你可以说孙割坏,不可以说孙割菜。 2.说回以太坊本身。在上市之后,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还要涨的,因为有新的流动性注入。 在橘座之前的文章里也做过香港和美国ETF市场容量的对比,美国的资金体量要远超过香港。 香港加密市场,看不到未来 我们做一个乐观一点的预测,假设以太坊在ETF之后持续上涨,因为比特币和以太坊之间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那么则会出现两种情况: 1,比特币跟随以太坊的价格继续上涨,相当于以太坊的流动性注入之后比特币跟着水涨船高了——就像3年前美元大放水导致上一轮牛市一样。 2,比特币没什么动静,而以太坊在拉高之后,持币玩家疯狂砸盘获利,将两者之间的汇率砸回到相对稳定汇率区间。 但橘座以为,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以太坊也有自己的共识群体。 虽然远不如比特币那么的去中心化,但起码持币人群也足够复杂,除非出现一边倒的极端黑天鹅事件,不然集体砸盘的可能性不大。 也就是说,橘座更倾向于认为,在ETF上市之后,会把比特币再往上推一波。 今天中午在跟朋友聊的过程中也谈到这一点,所以橘座总结为: 比特币的价值在于HODL。 如果拿不住,比特币的价值就发挥不出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比特币已经不是普通人能参与的资产类别了,更像是一份进入门槛高,锁定周期长的理财产品。 但它的回报率也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它是时间的朋友,法币的敌人。 你之所以头不够铁,是因为你仓不够重。 永远满仓,永远热泪盈眶。 明天打算写一写欧易退出香港牌照申请的事情,想看的点个赞吧。

以太坊ETF革命后,比特币会怎么样?

1.以太坊的ETF已经基本通过了,上市只是时间问题,革命又成功了。
谁叫人家的名字就叫做E(以)T(太)F(坊)呢?

今年以来以太坊的表现相对来说差强人意,橘座看到很多群都在吐槽二饼不给力。

现在看来,到底是二饼不给力,还是你不给力?
二饼不给力,是在给你上车的机会,现在给力了,你又有多少仓位呢?
其实以太坊的ETF通过,早有迹象可循。

今年1月美国通过了比特币的ETF,成为了一个信号:

既然比特币可以,那么以太坊为什么不可以?
又或者说,在比特币ETF通过之后,下一个被批准的又是谁?
答案有且只有一个,就是以太坊。

香港在这方面抢了个先机,虽然在ETF的推出上比美国晚,但首次通过的ETF产品里,就有以太坊这个品种。
而后就是孙割在前段时间持续建仓以太坊。

你的仓位,决定你的地位。
到了孙割这个级别,能够接受到信息的层级已经很高了,很多事情没有公开披露之前,其实都已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传播了,只是你我不在那个圈层而已。

你可以说孙割坏,不可以说孙割菜。

2.说回以太坊本身。在上市之后,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还要涨的,因为有新的流动性注入。

在橘座之前的文章里也做过香港和美国ETF市场容量的对比,美国的资金体量要远超过香港。
香港加密市场,看不到未来

我们做一个乐观一点的预测,假设以太坊在ETF之后持续上涨,因为比特币和以太坊之间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那么则会出现两种情况:
1,比特币跟随以太坊的价格继续上涨,相当于以太坊的流动性注入之后比特币跟着水涨船高了——就像3年前美元大放水导致上一轮牛市一样。
2,比特币没什么动静,而以太坊在拉高之后,持币玩家疯狂砸盘获利,将两者之间的汇率砸回到相对稳定汇率区间。

但橘座以为,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以太坊也有自己的共识群体。

虽然远不如比特币那么的去中心化,但起码持币人群也足够复杂,除非出现一边倒的极端黑天鹅事件,不然集体砸盘的可能性不大。
也就是说,橘座更倾向于认为,在ETF上市之后,会把比特币再往上推一波。

今天中午在跟朋友聊的过程中也谈到这一点,所以橘座总结为:
比特币的价值在于HODL。

如果拿不住,比特币的价值就发挥不出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比特币已经不是普通人能参与的资产类别了,更像是一份进入门槛高,锁定周期长的理财产品。

但它的回报率也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它是时间的朋友,法币的敌人。
你之所以头不够铁,是因为你仓不够重。

永远满仓,永远热泪盈眶。
明天打算写一写欧易退出香港牌照申请的事情,想看的点个赞吧。
安全,并不是你平庸的借口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话题,就是从业者的安全性。 在过去的几年间,橘座接触过各种生态位上的从业者。 小到做社群的,大到做交易所的,形形色色什么样的角色都有,其中也不乏妖魔鬼怪。 但只要是从业者,有一个问题是绝对绕不开的,那就是安全问题。 这里的安全,不是指人身安全,而是特指违规违法带来的合规风险。 在当下大陆的政策之下,没人能忽视这个极为要命的点,这也是很多从业者、创业者必须考虑的第一要务——如果人在国内,就必须要在合规框架内做事情。 但随着见过的人越来越多,橘座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很多人把自己做不成事情,归结于对于风险的规避。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我要不是怕有风险,直接就原地起飞了。 我们这个项目本来能做很大,但是考虑到合规风险就放弃了。 我要是肉身出海了,把国内这帮韭菜嘎的嗷嗷叫,早就财富自由了。 仿佛出海之后,合规之外,就能搞到大钱一样。 昨天橘座说到,部分韭菜把投研视作法宝。 同样的道理,很多镰刀也把出海、合规之外视为法宝。 但橘座想说的是,很多项目方也好,创业者也罢,连自己的业务模型都没想明白呢,就开始咔咔意淫了。 你菜就是菜,干嘛把问题归结于合规和出海呢。 你牛逼,在国内也能赚大钱。 你菜逼,去哪里也挣不着钱。 你以为你能出海噶韭菜,说句不中听的,搞不好你出海了之后才发现自己是韭菜。 那么多出海的团队,没赚到钱的多了去了, 怎么你一出海就能赚到钱了?天选之子吗你? 安全只是安全,不是你平庸的借口。 币圈的创业者,一般分为几个类型: 第一种是资源型的。比如大厂的高管、名校出身、资金背景等等,简单来说就是资源不错,可以直接进圈来套壳变现的。 这种是最多的,也是市场最买单的。但实话说,这帮人是吃相最难看的。 第二种是技术型的。比如资深码农,之前在web2做的不错,然后近些年在web3深耕的。这种就没上一种那么吃香,技术虽然有长板,但在金融领域内却没太大吊用,要么去项目里给人做CTO,要么自己做项目,要么就是做外包。 当然也有小部分人转型成功上岸,比如在昨天文章里提到defi summer里有一部分人就是这样,也有开交易所的。 第三种是天赋型的。这类人年轻人偏多,有冲劲儿,有勇气,比较激进,对行业敏感度高,敢想敢干,但底线意识比较差。 橘座见过很多这种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大起大落落落落。。。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他们的成功来自于趋势+运气,而他们却将此归因为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屌爆了无所不能,甚至飘起来之后还有一种天下尽在我手的狂妄感觉。 一阵风之后,怎么飞起来的就怎么摔下来。 但他们不会认命,只是归因为运气不好,然后想再次回到曾经的高光时刻。却全然不知已经回不去了,之后就只能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样的经历其实不止创业者,很多投资者(韭菜)也都有这样的感觉。 能在这样的经历之后醒悟的,就可以再上一个甚至两个台阶。 执念太重的,执迷不悟的,可能这辈子就锁死在这个圈圈里了。 第四类是勤奋型的。橘座觉得自己属于这一种。这种人没有太多过人的能力,但足够勤奋和坚持,可能大的结果没有多少,但总体下来比较中庸,赚点小钱还是可以的。 于我自身而言,有金钱傍身且能衣食无忧就已足够,相较于一夜暴富我更喜欢慢慢变富,从容和体面以及内心的自洽才是我的追求。 如果你在web3/区块链/加密货币行业,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创业者,建议自己对照一下入座。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无形的墙,不管你怎么努力就是过不去。 所以还是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能够将自己的价值实现并放大就可以了,不要想那么多有的没的,正所谓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毁掉自己的往往也是你自己。 举个例子,你一个技术型的选手,去掺和人家资源型的事情,你是人家的对手么?你可能特别羡慕资源能够带来的势能,但你凭什么拥有这份势能呢?而你的意图之明显,足以让资源圈的这些人把你分而食之了。 本来你可以在技术圈做的好好的,结果却因为想更上一层楼跌入地狱。 橘座觉得,作为创业者也好,投资者也罢,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真的看待自己: 正面情况下,你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的能力边界安全边界在哪里。 很多人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安全边界而跌入深渊,这些年我见到的听到的实在太多了。 反面来说就是,你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和安全边界在哪里之后,然后再回来看看,你尽全力能做到什么地步,而不是给自己画一个遥不可及的饼,然后愚蠢的把能力问题归结于运气、合规、出海这些你根本就琢磨不准的事情上。 橘座真的见过不少狠起来连自己都骗的人。 挣钱嘛,生意,不寒碜。 甚至有时候骗人嘛,生意,也不寒碜。 但是你连自己都骗的时候,那就很寒碜了。

安全,并不是你平庸的借口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话题,就是从业者的安全性。

在过去的几年间,橘座接触过各种生态位上的从业者。
小到做社群的,大到做交易所的,形形色色什么样的角色都有,其中也不乏妖魔鬼怪。
但只要是从业者,有一个问题是绝对绕不开的,那就是安全问题。

这里的安全,不是指人身安全,而是特指违规违法带来的合规风险。

在当下大陆的政策之下,没人能忽视这个极为要命的点,这也是很多从业者、创业者必须考虑的第一要务——如果人在国内,就必须要在合规框架内做事情。

但随着见过的人越来越多,橘座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很多人把自己做不成事情,归结于对于风险的规避。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我要不是怕有风险,直接就原地起飞了。
我们这个项目本来能做很大,但是考虑到合规风险就放弃了。

我要是肉身出海了,把国内这帮韭菜嘎的嗷嗷叫,早就财富自由了。
仿佛出海之后,合规之外,就能搞到大钱一样。
昨天橘座说到,部分韭菜把投研视作法宝。

同样的道理,很多镰刀也把出海、合规之外视为法宝。
但橘座想说的是,很多项目方也好,创业者也罢,连自己的业务模型都没想明白呢,就开始咔咔意淫了。

你菜就是菜,干嘛把问题归结于合规和出海呢。

你牛逼,在国内也能赚大钱。
你菜逼,去哪里也挣不着钱。
你以为你能出海噶韭菜,说句不中听的,搞不好你出海了之后才发现自己是韭菜。
那么多出海的团队,没赚到钱的多了去了,
怎么你一出海就能赚到钱了?天选之子吗你?
安全只是安全,不是你平庸的借口。

币圈的创业者,一般分为几个类型:

第一种是资源型的。比如大厂的高管、名校出身、资金背景等等,简单来说就是资源不错,可以直接进圈来套壳变现的。
这种是最多的,也是市场最买单的。但实话说,这帮人是吃相最难看的。

第二种是技术型的。比如资深码农,之前在web2做的不错,然后近些年在web3深耕的。这种就没上一种那么吃香,技术虽然有长板,但在金融领域内却没太大吊用,要么去项目里给人做CTO,要么自己做项目,要么就是做外包。

当然也有小部分人转型成功上岸,比如在昨天文章里提到defi summer里有一部分人就是这样,也有开交易所的。

第三种是天赋型的。这类人年轻人偏多,有冲劲儿,有勇气,比较激进,对行业敏感度高,敢想敢干,但底线意识比较差。
橘座见过很多这种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大起大落落落落。。。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他们的成功来自于趋势+运气,而他们却将此归因为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屌爆了无所不能,甚至飘起来之后还有一种天下尽在我手的狂妄感觉。

一阵风之后,怎么飞起来的就怎么摔下来。
但他们不会认命,只是归因为运气不好,然后想再次回到曾经的高光时刻。却全然不知已经回不去了,之后就只能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样的经历其实不止创业者,很多投资者(韭菜)也都有这样的感觉。
能在这样的经历之后醒悟的,就可以再上一个甚至两个台阶。

执念太重的,执迷不悟的,可能这辈子就锁死在这个圈圈里了。
第四类是勤奋型的。橘座觉得自己属于这一种。这种人没有太多过人的能力,但足够勤奋和坚持,可能大的结果没有多少,但总体下来比较中庸,赚点小钱还是可以的。

于我自身而言,有金钱傍身且能衣食无忧就已足够,相较于一夜暴富我更喜欢慢慢变富,从容和体面以及内心的自洽才是我的追求。

如果你在web3/区块链/加密货币行业,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创业者,建议自己对照一下入座。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无形的墙,不管你怎么努力就是过不去。

所以还是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能够将自己的价值实现并放大就可以了,不要想那么多有的没的,正所谓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毁掉自己的往往也是你自己。
举个例子,你一个技术型的选手,去掺和人家资源型的事情,你是人家的对手么?你可能特别羡慕资源能够带来的势能,但你凭什么拥有这份势能呢?而你的意图之明显,足以让资源圈的这些人把你分而食之了。
本来你可以在技术圈做的好好的,结果却因为想更上一层楼跌入地狱。
橘座觉得,作为创业者也好,投资者也罢,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真的看待自己:

正面情况下,你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的能力边界安全边界在哪里。
很多人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安全边界而跌入深渊,这些年我见到的听到的实在太多了。
反面来说就是,你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和安全边界在哪里之后,然后再回来看看,你尽全力能做到什么地步,而不是给自己画一个遥不可及的饼,然后愚蠢的把能力问题归结于运气、合规、出海这些你根本就琢磨不准的事情上。

橘座真的见过不少狠起来连自己都骗的人。

挣钱嘛,生意,不寒碜。
甚至有时候骗人嘛,生意,也不寒碜。

但是你连自己都骗的时候,那就很寒碜了。
2024年,还有人在做投研?1.万能的投研?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投研这个词总是出现在我耳边和眼前。 我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都在说投研。 我在线下跟人聊天的时候,也动不动就提到投研。 尤其是做社区的,仿佛不带投研的社区都是垃圾社区一样。 似乎投研成了法宝,成了万能解药。 也似乎只要做了投研,财富就能滚滚而来。 就在今天上午,橘座在新的群里看他们在聊一个项目发空投了——正好是我退圈期间出来的一个项目,我便好奇问了一嘴。 收到的答案亦是——投研一下。 投研这个词,在币圈人嘴里,似乎已经约等于百度。 过去是,不懂,你就去百度一下, 现在是,不懂,你就去投研一下。 2.投研就赚钱的时代过去了 在橘座印象中,投研这个词兴起于21年,那时候正是defi summer。 很多人因为投研做得好,实现了千倍甚至万倍的收益,成了一种全新的造富方式。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投研大军,在这一波造富运动中吃到了肉,甚至直接上岸。 但让橘座没想到的是,在3年后的今天,投研这个词依然能大行其道,依然有那么多人将投研视为屠龙宝刀。 在这里橘座想问一个问题,投研的本质是什么? 你可以代入这个问题思考五秒钟,然后做出本能的回答。 在橘座看来,投研的本质是信息差。 我们回看21年的投研,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 当时网信等相关部门出台规定,不允许国内平台给区块链、加密货币领域引流,因此当时很多大号、媒体平台都在这一阶段倒下。 随后继交易所出海之后,又开启了一波浩浩荡荡的项目出海。 而在这个期间内,形成了国内外的信息差。 因为受制于政策,所以很多新项目的信息都只在推特、TG、discord等平台上做宣发。 而早一步使用这些平台的人,也就更早于国内用户获取了重要的信息。 大家会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可以把先手拿到的信息,在建仓完成后同步到国内,由国内的韭菜们击鼓传花,自己则顺手出货——不管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但在最后都是这么做的。 尤其是在牛市的行情下,这个行为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可以批量化流水线生产项目。 所以更精明的人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开始迅速包装自己的项目,然后有更多的聪明人进入做相同的事情。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项目收益率的摊薄,甚至到最后的rug。 而再看看如今,橘座认为这种信息差虽然还存在,但已经不像三年前那么明显了。 3.投研到最后是拼资本 我说这么多,不是标榜投研无用论,因为投研对一个人的成长还是有很大在用的,尤其是在于对行业的体感上。 橘座想表达的是,投研有用,却没那么有用了 一来,全民涌入推特的时代已经过了,项目方也不可能再从推特上收割到流量,kol也没过去那么好做了。 二来,项目方现在是越来越玩明白了,说句不中听的,之前能从项目上获取超额收益,是因为有一部分项目方也没玩明白,在操盘的过程中有样学样,这才给了投研党更长的套利机会。 三来,虽然同处牛市,但是群魔乱舞的山寨季已经没有了,都是在主流传统的币种上持续发力,流动性的池子确实越来越深,但并没有外溢到山寨多少。 基于以上的背景,再加上项目方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历练,早就玩得比投研党们明白了。 接下来我以一个项目方的视角,来卡死你们这些投研党。 假设我是一个很有良心的项目方,是真舍得发空投的那种。 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在代币经济模型里,我会直接算明白空投比例。很容易就得出代币总量*空投比例=初期流通筹码的数据。 根据项目估值,就知道项目流通筹码的价值。 再反向制定空投策略就可以了。 我会让你赚钱,但比例很低。 我会让你砸盘,但砸起来费劲。 简单来说,一个账户你来做交互,你来刷数据,然后我给你大概200u一个账户,你不能说我黑心吧。 我还没上反女巫手段和积分制呢。 你除去gas和账户成本,算你50u好了,4倍收益对得起你了吧。 那你能做多少账户,就看你自己本事了。 我这算是还是良心项目方,没女巫,没反撸,且在短周期内发币,不耗费你们的青春和资金成本。 哪怕如此良心,但到了最后你会发现,决定你收益上限的,到底是投研,还是你的资金体量? 再说两条关于孙割的信息,你就知道这个行业的真相了。 第二条就是,在前段时间孙割疯狂购入以太坊,当时以太坊跌穿了孙割的建仓价格,有一帮人出来嘲笑孙割,结果短短半个月过后,以太暴涨。 你可以说孙割坏,不可以说孙割菜。 所以橘座的观点很明确:你的投研水平,是由你的财富量级决定的。 这句话值得所有做投研的人反复琢磨十遍以上。 你有钱有资本+投研能力,可以放大你的财富水平。 你没钱有时间+投研能力,你跟我说你什么时候能发财。 4.投研,不存在了 橘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做投研的人实在太多了,也太迷信投研的功效了。 橘座对于个人的建议是,可以通过投研建立你对行业的体感,但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投研。 我们假设大家一开始的投研方向是随机分布的,但时间长了之后你会发现,能拿得出手的,值得大家关注的项目也都是各个细分赛道的头部才有机会。 在经历了行业共识筛选之后,能够剩下的项目,每个人都再去做一遍投研,这种重复造轮子的工作意义何在? 如果大家最后都关注到的是这些赛道的头部,那么项目方自然会变得傲娇起来,给你上反女巫手段,上积分制,限定时间段等各种约束性手段全给你上一遍。 然后呢?然后你发现到最后还是比谁有钱且谁更能肝。 况且这种情况也不太现实,因为玩投研的,基本不会只重仓一个项目,更多是会选择广撒网,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赌的就是一个全面开花。 但这样的话,你在本金有限且筹码分散的情况下,收益率又能做到多高呢? 且最终的收益率,也不复当年的荣光。 所以投研,到底是投重要,还是研重要呢? 还是说,投研压根就不重要?

2024年,还有人在做投研?

1.万能的投研?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投研这个词总是出现在我耳边和眼前。
我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都在说投研。
我在线下跟人聊天的时候,也动不动就提到投研。
尤其是做社区的,仿佛不带投研的社区都是垃圾社区一样。
似乎投研成了法宝,成了万能解药。
也似乎只要做了投研,财富就能滚滚而来。
就在今天上午,橘座在新的群里看他们在聊一个项目发空投了——正好是我退圈期间出来的一个项目,我便好奇问了一嘴。
收到的答案亦是——投研一下。

投研这个词,在币圈人嘴里,似乎已经约等于百度。
过去是,不懂,你就去百度一下,

现在是,不懂,你就去投研一下。
2.投研就赚钱的时代过去了

在橘座印象中,投研这个词兴起于21年,那时候正是defi summer。

很多人因为投研做得好,实现了千倍甚至万倍的收益,成了一种全新的造富方式。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投研大军,在这一波造富运动中吃到了肉,甚至直接上岸。

但让橘座没想到的是,在3年后的今天,投研这个词依然能大行其道,依然有那么多人将投研视为屠龙宝刀。

在这里橘座想问一个问题,投研的本质是什么?

你可以代入这个问题思考五秒钟,然后做出本能的回答。

在橘座看来,投研的本质是信息差。

我们回看21年的投研,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

当时网信等相关部门出台规定,不允许国内平台给区块链、加密货币领域引流,因此当时很多大号、媒体平台都在这一阶段倒下。
随后继交易所出海之后,又开启了一波浩浩荡荡的项目出海。

而在这个期间内,形成了国内外的信息差。

因为受制于政策,所以很多新项目的信息都只在推特、TG、discord等平台上做宣发。

而早一步使用这些平台的人,也就更早于国内用户获取了重要的信息。

大家会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可以把先手拿到的信息,在建仓完成后同步到国内,由国内的韭菜们击鼓传花,自己则顺手出货——不管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但在最后都是这么做的。

尤其是在牛市的行情下,这个行为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可以批量化流水线生产项目。

所以更精明的人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开始迅速包装自己的项目,然后有更多的聪明人进入做相同的事情。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项目收益率的摊薄,甚至到最后的rug。
而再看看如今,橘座认为这种信息差虽然还存在,但已经不像三年前那么明显了。

3.投研到最后是拼资本

我说这么多,不是标榜投研无用论,因为投研对一个人的成长还是有很大在用的,尤其是在于对行业的体感上。
橘座想表达的是,投研有用,却没那么有用了

一来,全民涌入推特的时代已经过了,项目方也不可能再从推特上收割到流量,kol也没过去那么好做了。

二来,项目方现在是越来越玩明白了,说句不中听的,之前能从项目上获取超额收益,是因为有一部分项目方也没玩明白,在操盘的过程中有样学样,这才给了投研党更长的套利机会。
三来,虽然同处牛市,但是群魔乱舞的山寨季已经没有了,都是在主流传统的币种上持续发力,流动性的池子确实越来越深,但并没有外溢到山寨多少。
基于以上的背景,再加上项目方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历练,早就玩得比投研党们明白了。

接下来我以一个项目方的视角,来卡死你们这些投研党。

假设我是一个很有良心的项目方,是真舍得发空投的那种。
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在代币经济模型里,我会直接算明白空投比例。很容易就得出代币总量*空投比例=初期流通筹码的数据。
根据项目估值,就知道项目流通筹码的价值。

再反向制定空投策略就可以了。

我会让你赚钱,但比例很低。
我会让你砸盘,但砸起来费劲。
简单来说,一个账户你来做交互,你来刷数据,然后我给你大概200u一个账户,你不能说我黑心吧。

我还没上反女巫手段和积分制呢。
你除去gas和账户成本,算你50u好了,4倍收益对得起你了吧。

那你能做多少账户,就看你自己本事了。

我这算是还是良心项目方,没女巫,没反撸,且在短周期内发币,不耗费你们的青春和资金成本。

哪怕如此良心,但到了最后你会发现,决定你收益上限的,到底是投研,还是你的资金体量?
再说两条关于孙割的信息,你就知道这个行业的真相了。

第二条就是,在前段时间孙割疯狂购入以太坊,当时以太坊跌穿了孙割的建仓价格,有一帮人出来嘲笑孙割,结果短短半个月过后,以太暴涨。

你可以说孙割坏,不可以说孙割菜。

所以橘座的观点很明确:你的投研水平,是由你的财富量级决定的。

这句话值得所有做投研的人反复琢磨十遍以上。
你有钱有资本+投研能力,可以放大你的财富水平。
你没钱有时间+投研能力,你跟我说你什么时候能发财。
4.投研,不存在了

橘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做投研的人实在太多了,也太迷信投研的功效了。

橘座对于个人的建议是,可以通过投研建立你对行业的体感,但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投研。
我们假设大家一开始的投研方向是随机分布的,但时间长了之后你会发现,能拿得出手的,值得大家关注的项目也都是各个细分赛道的头部才有机会。

在经历了行业共识筛选之后,能够剩下的项目,每个人都再去做一遍投研,这种重复造轮子的工作意义何在?

如果大家最后都关注到的是这些赛道的头部,那么项目方自然会变得傲娇起来,给你上反女巫手段,上积分制,限定时间段等各种约束性手段全给你上一遍。
然后呢?然后你发现到最后还是比谁有钱且谁更能肝。

况且这种情况也不太现实,因为玩投研的,基本不会只重仓一个项目,更多是会选择广撒网,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赌的就是一个全面开花。
但这样的话,你在本金有限且筹码分散的情况下,收益率又能做到多高呢?
且最终的收益率,也不复当年的荣光。

所以投研,到底是投重要,还是研重要呢?

还是说,投研压根就不重要?
一个残疾女人是如何搞到400亿的?今天橘座讲一个非常刺激的真实案例。 如果单纯的从经济回报上来讲,绝对可以纳入十年内最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投资案例,只是最后的结果,不是那么美好。 1.一个残疾女人十年前的布局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个残疾人,没有颜值,矮矮胖胖的中年女性。 出行只能靠轮椅,生命的大多数时间只能在床上度过。 你觉得她能活出怎样的人生? 事实是,她不仅实现了财富自由,甚至差点当上了某个国家的女王。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十年前。 当时女主已经36岁了,在天津开设了一家公司。公司有三大业务板块:智能养老,环保开发以及比特币挖矿。 简单来说,这三块业务都是幌子,本质上是一个旁氏骗局。 因为营销得当加上比特币牛市,在短短3年内吸取了大量的资金,最终17年崩盘,女主携款潜逃。 但她在此之前,就把吸纳投资者的资产,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比特币。 在她逃到英国之后,因为大手大脚的花钱被英国反洗钱部门盯上,就在前两天正式被审判了。 对这个事情有耳闻的人都知道,我们在聊的是蓝天格锐案。 而女主,就是花花,真名钱志敏。 在蓝天格锐案中,橘座想从一些不一样的视角,带你见识见识这个女人的手段。 仅仅从她十年前就意识到了比特币的独特价值,不光投身比特币挖矿,甚至还将大部分资产转化为比特币,就这份眼光,不得不让人叹服。 甚至在10年之后,英国警方还能从她的钱包里找到6.1万枚比特币,市值超过400亿人民币。 至于有没有其他的钱包和数字资产,也还是个未知数。 2.病床上操控人性的高手 钱志敏因为车祸造成了残疾只能卧病在床,但她打得一手好游戏。 在蓝天格锐起盘的时候,需要公司主体的法人,而这个法人,居然是她从网络游戏里找来的。 这是任江涛,他在游戏里就是钱志敏的小弟,所以当钱志敏提出让他来当法人的时候,他出于情和利,就答应了。 钱志敏开出的条件是:月薪三万,干满三年,再给100万。 如果有事情,钱志敏出来抗。 但等事情真的出来之后,钱志敏逃之夭夭,锅结结实实的扣在了任江涛头上。 而在钱志敏途经老挝再逃到英国之后,她又以类似的手法,找到了一个餐厅服务员温俭作为自己的护理和助理。 钱志敏在英国的行动,基本由温俭出面负责,自己依然是躲在幕后。 以至于后来温俭被英国警方逮捕之后,她居然能再次消失。 为她服务的温俭不是没有怀疑过自己从事内容的合法性,但相较于过去人苦日子,她更愿意在这个梦里不愿醒来。 最终钱志敏也在近期归案并被审判,但她躲在幕后操控人心的本事,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在事情出来之后,钱志敏也带着CEO任江涛和其女友一起逃到了老挝,但在钱志敏窜逃英国之后,任江涛和其女友在万象被抓。 甚至在其最大的分公司总经理进去之后,跑路了的钱志敏还花了1500万把他给捞出来。 一方面钱志敏确实善于操控人心,一方面也真的是花钱让别人为自己卖命。 但钱志敏对自己的未来,安排的可不止这么简单,而且她离上岸真的很近了。 3.玩外交豁免权,孙割在她面前都是弟弟 钱志敏在到了英国找到温俭给自己当助理之后,就开始筹备下一步了。这件事情温俭一直都不知道,直到被媒体曝光出来。 她的计划,是通过捐赠寺庙的方式,成为利伯兰成为可以被册封的女王,进而拿到外交豁免权。 这个路径,跟孙割后来去拿格林纳达的大使身份路径是一样的。 只不过孙割走完了流程,而钱志敏已经没有机会去完成这个事情了。 不得不说,钱志敏的思路非常清晰,走一步看三步,总在给自己规划更好的未来,包括她在老挝的时候,还专门弄了圣基茨和尼维斯的护照,并且化名张亚迪,最终也是凭借这本英联邦护照,才得以顺利入境英国。 4.橘座说 从14年起盘,到17年94之前崩盘跑路老挝,再从老挝换护照进英国,在英国再找助理开启奢华人生,进而再筹划拿到外交豁免权。 钱志敏一步步算的精明,甚至差点就让她洗白上岸了。 一个因车祸残疾的女人能搅得起这么大的风浪,也真的是前无古人。 抛开案件的属性,不得不说她对于事物的洞察力,确实非常高,尤其是在对于比特币价值的认知上。 当年在国内卷走了400亿人民币,在7年之后的市值依然能有400亿,一时间都分不清这是实力还是运气。 而在这个特大的洗钱案中,还有一起非常有意思的案中案,我们明天持续更新。 如果你对这个案子有兴趣,橘座也可以再专门写一篇蓝天格锐案。 点个关注,不会迷路!

一个残疾女人是如何搞到400亿的?

今天橘座讲一个非常刺激的真实案例。

如果单纯的从经济回报上来讲,绝对可以纳入十年内最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投资案例,只是最后的结果,不是那么美好。
1.一个残疾女人十年前的布局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个残疾人,没有颜值,矮矮胖胖的中年女性。
出行只能靠轮椅,生命的大多数时间只能在床上度过。
你觉得她能活出怎样的人生?
事实是,她不仅实现了财富自由,甚至差点当上了某个国家的女王。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十年前。

当时女主已经36岁了,在天津开设了一家公司。公司有三大业务板块:智能养老,环保开发以及比特币挖矿。
简单来说,这三块业务都是幌子,本质上是一个旁氏骗局。

因为营销得当加上比特币牛市,在短短3年内吸取了大量的资金,最终17年崩盘,女主携款潜逃。

但她在此之前,就把吸纳投资者的资产,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比特币。

在她逃到英国之后,因为大手大脚的花钱被英国反洗钱部门盯上,就在前两天正式被审判了。
对这个事情有耳闻的人都知道,我们在聊的是蓝天格锐案。
而女主,就是花花,真名钱志敏。

在蓝天格锐案中,橘座想从一些不一样的视角,带你见识见识这个女人的手段。
仅仅从她十年前就意识到了比特币的独特价值,不光投身比特币挖矿,甚至还将大部分资产转化为比特币,就这份眼光,不得不让人叹服。
甚至在10年之后,英国警方还能从她的钱包里找到6.1万枚比特币,市值超过400亿人民币。
至于有没有其他的钱包和数字资产,也还是个未知数。
2.病床上操控人性的高手

钱志敏因为车祸造成了残疾只能卧病在床,但她打得一手好游戏。

在蓝天格锐起盘的时候,需要公司主体的法人,而这个法人,居然是她从网络游戏里找来的。

这是任江涛,他在游戏里就是钱志敏的小弟,所以当钱志敏提出让他来当法人的时候,他出于情和利,就答应了。

钱志敏开出的条件是:月薪三万,干满三年,再给100万。

如果有事情,钱志敏出来抗。

但等事情真的出来之后,钱志敏逃之夭夭,锅结结实实的扣在了任江涛头上。

而在钱志敏途经老挝再逃到英国之后,她又以类似的手法,找到了一个餐厅服务员温俭作为自己的护理和助理。

钱志敏在英国的行动,基本由温俭出面负责,自己依然是躲在幕后。

以至于后来温俭被英国警方逮捕之后,她居然能再次消失。
为她服务的温俭不是没有怀疑过自己从事内容的合法性,但相较于过去人苦日子,她更愿意在这个梦里不愿醒来。

最终钱志敏也在近期归案并被审判,但她躲在幕后操控人心的本事,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在事情出来之后,钱志敏也带着CEO任江涛和其女友一起逃到了老挝,但在钱志敏窜逃英国之后,任江涛和其女友在万象被抓。
甚至在其最大的分公司总经理进去之后,跑路了的钱志敏还花了1500万把他给捞出来。

一方面钱志敏确实善于操控人心,一方面也真的是花钱让别人为自己卖命。

但钱志敏对自己的未来,安排的可不止这么简单,而且她离上岸真的很近了。

3.玩外交豁免权,孙割在她面前都是弟弟

钱志敏在到了英国找到温俭给自己当助理之后,就开始筹备下一步了。这件事情温俭一直都不知道,直到被媒体曝光出来。

她的计划,是通过捐赠寺庙的方式,成为利伯兰成为可以被册封的女王,进而拿到外交豁免权。
这个路径,跟孙割后来去拿格林纳达的大使身份路径是一样的。

只不过孙割走完了流程,而钱志敏已经没有机会去完成这个事情了。
不得不说,钱志敏的思路非常清晰,走一步看三步,总在给自己规划更好的未来,包括她在老挝的时候,还专门弄了圣基茨和尼维斯的护照,并且化名张亚迪,最终也是凭借这本英联邦护照,才得以顺利入境英国。

4.橘座说

从14年起盘,到17年94之前崩盘跑路老挝,再从老挝换护照进英国,在英国再找助理开启奢华人生,进而再筹划拿到外交豁免权。

钱志敏一步步算的精明,甚至差点就让她洗白上岸了。

一个因车祸残疾的女人能搅得起这么大的风浪,也真的是前无古人。
抛开案件的属性,不得不说她对于事物的洞察力,确实非常高,尤其是在对于比特币价值的认知上。
当年在国内卷走了400亿人民币,在7年之后的市值依然能有400亿,一时间都分不清这是实力还是运气。
而在这个特大的洗钱案中,还有一起非常有意思的案中案,我们明天持续更新。

如果你对这个案子有兴趣,橘座也可以再专门写一篇蓝天格锐案。

点个关注,不会迷路!
山姆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拿起了镰刀
山姆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拿起了镰刀
原来不是韭菜不赚钱,鲸鱼亏起来的时候,才是真的麻。 这条鲸鱼清仓的所有的代币,亏损近850万美元。 看得出来是真的伤心了。 其中损失最大的是ETH,亏了645万美元。 而op和arb,也都亏损在百万美元左右。 现在看来,这条鲸鱼也成为了市场的流动性贡献者,在潮水退去之后,晾在了沙滩上。
原来不是韭菜不赚钱,鲸鱼亏起来的时候,才是真的麻。
这条鲸鱼清仓的所有的代币,亏损近850万美元。
看得出来是真的伤心了。
其中损失最大的是ETH,亏了645万美元。
而op和arb,也都亏损在百万美元左右。
现在看来,这条鲸鱼也成为了市场的流动性贡献者,在潮水退去之后,晾在了沙滩上。
BounceBit 深度投研报告基本信息: BounceBit 正在构建 BTC 再质押基础设施,为不同的再质押产品提供基础层,并由 Mainnet Digital 和 Ceffu 的监管托管提供保障。 BounceBit Chain 被设计为 BounceBit 生态系统中重新抵押产品的展示,是一个 PoS 第 1 层,由验证者抵押 BTC 和 BounceBit 的本机代币来保护——这是一个利用原生比特币安全性且完全兼容 EVM 的双代币系统。跨链桥和预言机等关键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由再抵押的 BTC 提供保护。通过创新的 CeFi + DeFi 框架,BounceBit 使 BTC 持有者能够跨多个网络赚取收益。 标签: 再质押、基础设施、Layer1 TVL:10亿  -截止24.5.8 用户总数:21.4万  -截止24.5.8 创始人:Jack Lu 是 BounceBit、Bitune、Bounce、Chainswap等多个区块链项目的联合创始人。 黑历史:Chainswap(跨链桥)21年7月2号和7月11号先后被黑客攻击两次总损失约310万美金。 EigenLayer 的首席战略官Calvin Liu也投资了种子轮 币安4月18号推出代币发行平台Megadrop,首个上线的项目就是Bouncebit(BB) 这也侧面证明了币安还是非常看好的,因为币安在4月11号刚宣布战略融资,18号就宣布本项目上新平台 项目亮点 BTC 再质押:通过 CeFi 和 DeFi 结合,为 BTC 持有者提供多种收益来源。 双币 PoS:混合共识机制,提高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 BounceClub:无需代码即可创建 DeFi 体验的链上空间。 流动托管:保持资产流动性,提供更多收益机会。 BB 代币用途:  质押 : 质押 BB 来参与Bounce Bit PoS的双币质押机制。 协议激励: 代币作为质押奖励支付给确保网络安全的验证者。 Gas费: BB 用来支付进行交易和执行智能合约所需的Gas费用。 治理: 使用 BB 参与链上治理,比如对协议升级进行投票。 货币: BB 可以在 BounceBit 平台上作为货币使用。它可用于各种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作为交易媒介或价值存储。   代币分布: 币安 Megadrop 代币总量的 8.00% (在TGE上解锁)-参与人数67.8W 流动性提供商 代币总量的 3.00% (在TGE上解锁) 测试网激励 代币总量的 4.00% (在TGE上解锁) 顾问 代币总量的 5.00% (锁定 12 个月,然后每月解锁 2.5%) 团队 代币总量的 10.00% (锁定 12 个月,然后每月解锁 2.5%) BounceClub及生态储备  代币总量的 14.00% (TGE 解锁 4.5%,然后锁定 12 个月,然后每月解锁 5%) 投资人 代币总量的 21.00% (锁定 12 个月,然后每月解锁 5%) 质押奖励 代币总量的 35.00%  (跨越10年解锁)   首月代币流通: BB 的总供应量为 2,100,000,000 枚,上市后的流通供应量为 409,500,000 枚(占代币总供应量的 19.50%)。 币安Megadrop 8%(168,000,000) 流动性提供商 3%(63,000,000) 测试网激励4%(84,000,000) BounceClub和生态储备4.5%(94,500,000)   总结: BounceBit是第一个在BTC链上做再质押的项目,并且币安和OKX联合投资,从历史上来讲在上交易所这方面不会差,币安打新前几期的数据都是40W左右参与,这期直接来到了67万人,市场也普遍看好,首期虽然解锁量很大但是首发币安,后续大概率也会上OKX,现在BTC生态越来越繁荣,资金也都慢慢涌入,期待后续的玩儿法。

BounceBit 深度投研报告

基本信息:
BounceBit 正在构建 BTC 再质押基础设施,为不同的再质押产品提供基础层,并由 Mainnet Digital 和 Ceffu 的监管托管提供保障。 BounceBit Chain 被设计为 BounceBit 生态系统中重新抵押产品的展示,是一个 PoS 第 1 层,由验证者抵押 BTC 和 BounceBit 的本机代币来保护——这是一个利用原生比特币安全性且完全兼容 EVM 的双代币系统。跨链桥和预言机等关键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由再抵押的 BTC 提供保护。通过创新的 CeFi + DeFi 框架,BounceBit 使 BTC 持有者能够跨多个网络赚取收益。
标签: 再质押、基础设施、Layer1
TVL:10亿  -截止24.5.8
用户总数:21.4万  -截止24.5.8
创始人:Jack Lu 是 BounceBit、Bitune、Bounce、Chainswap等多个区块链项目的联合创始人。
黑历史:Chainswap(跨链桥)21年7月2号和7月11号先后被黑客攻击两次总损失约310万美金。

EigenLayer 的首席战略官Calvin Liu也投资了种子轮
币安4月18号推出代币发行平台Megadrop,首个上线的项目就是Bouncebit(BB)
这也侧面证明了币安还是非常看好的,因为币安在4月11号刚宣布战略融资,18号就宣布本项目上新平台
项目亮点
BTC 再质押:通过 CeFi 和 DeFi 结合,为 BTC 持有者提供多种收益来源。
双币 PoS:混合共识机制,提高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
BounceClub:无需代码即可创建 DeFi 体验的链上空间。
流动托管:保持资产流动性,提供更多收益机会。
BB 代币用途: 
质押 : 质押 BB 来参与Bounce Bit PoS的双币质押机制。
协议激励: 代币作为质押奖励支付给确保网络安全的验证者。
Gas费: BB 用来支付进行交易和执行智能合约所需的Gas费用。
治理: 使用 BB 参与链上治理,比如对协议升级进行投票。
货币: BB 可以在 BounceBit 平台上作为货币使用。它可用于各种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作为交易媒介或价值存储。
 
代币分布:
币安 Megadrop 代币总量的 8.00% (在TGE上解锁)-参与人数67.8W
流动性提供商 代币总量的 3.00% (在TGE上解锁)
测试网激励 代币总量的 4.00% (在TGE上解锁)
顾问 代币总量的 5.00% (锁定 12 个月,然后每月解锁 2.5%)
团队 代币总量的 10.00% (锁定 12 个月,然后每月解锁 2.5%)
BounceClub及生态储备  代币总量的 14.00% (TGE 解锁 4.5%,然后锁定 12 个月,然后每月解锁 5%)
投资人 代币总量的 21.00% (锁定 12 个月,然后每月解锁 5%)
质押奖励 代币总量的 35.00%  (跨越10年解锁)
 
首月代币流通:
BB 的总供应量为 2,100,000,000 枚,上市后的流通供应量为 409,500,000 枚(占代币总供应量的 19.50%)。
币安Megadrop 8%(168,000,000)
流动性提供商 3%(63,000,000)
测试网激励4%(84,000,000)
BounceClub和生态储备4.5%(94,500,000)
 
总结:
BounceBit是第一个在BTC链上做再质押的项目,并且币安和OKX联合投资,从历史上来讲在上交易所这方面不会差,币安打新前几期的数据都是40W左右参与,这期直接来到了67万人,市场也普遍看好,首期虽然解锁量很大但是首发币安,后续大概率也会上OKX,现在BTC生态越来越繁荣,资金也都慢慢涌入,期待后续的玩儿法。
香港加密市场,看不到未来今天我们聊聊香港对于加密货币合规的现状。 虽然现在香港那边还搞的如日中天,但橘座却觉得已经末路了。 1.难产的香港加密政策 在橘座看来,香港在加密市场的布局,更像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其实早在2022年底的时候,港府就考虑好了未来的监管方向,而这一阶段的美国,其实还在纠结加密货币到底是不是证券——因为他们的SEC新主席才上任没多久,就挥舞着竹杠到处乱敲。 起码在这个时间窗口内,香港是领先美国的。 但后续的进程,却非常磨叽。 在这一段时间内,正赶上了国内web3的出海潮。 因为国内政策监管的问题,导致非常多的团队寻求海外发展,大部分都是去了东南亚及迪拜。 等到这些有钱的团队都在外边安定下来之后,港府的政策才最终落地。 记得当时有不少团队在跟橘座沟通的时候表示过这种纠结: 我好容易在海外跑通路径了,香港这边你又说可以了,早干啥去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团队撤回到香港或者是在香港设立新的办公室——因为毕竟离深圳和大陆更近,地缘上更有优势一些。 但鉴于港府说的多做的少和配套设施不太完善,大多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因为此时的香港,正在面临一场更大的危机。 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非常多的资本纷纷逃离香港,去到了新加坡。 在这几年期间,香港的人口流失了超过20万。 可能这个数字大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20万人么。 但重点是,在香港这样的地方,能舍弃资产跑掉的20万人,能带走的财富体量足以让新加坡成为新的亚洲金融中心。 毕竟贫贱不能移。 橘座去年再去香港的时候,香港已经变成臭港了,这时候的香港更是多了一个别称: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所以等香港通过优才、高才计划虹吸完大陆的人和钱之后,再回首来做这件事,发现已经跟不上了。 从22年制定计划,到24年4月底上线ETF,期间只有6家交易所拿到了所谓的合规牌照。 除了hashkey之外,大多都名不见经传,基本都是香港本土交易所及裙带关系。 反而像币安和okx这样的顶级交易所却都没拿到牌照。 直到,美国通过了比特币的ETF。 2.香港ETF,东施效颦 在今年的1月11日,美国正式批准通过了比特币的ETF,这标志着比特币在全球合法化的进程上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 而此之后,加密市场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比特币价格也迅速突破前高,整个市场流动性非常充盈。 这个时候,香港着急了。 香港着急的点,正如橘座所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所以香港在目睹了ETF的威力之后,也加急批准了ETF,并且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筹备上线——从发文批准到正式上线,只用了短短十几天。 但两边的ETF表现,却是云泥之别。 美国在通过ETF之后,为加密市场带来了超过500亿美元的流动性,摩根的投资经理们纷纷游说自家客户投资比特币,起码让不少美国人的资产配置里多了比特币这个选项。 这种一扎到底的营销体系,给他们带来的丰厚佣金的同时,也确实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泵。 在比特币ETF上市首日,成交额突破46亿美元。 反观香港的ETF,首日交易额只有1120万美元。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 美国ETF——大的要来了。 香港ETF——大的药来了。 以至于国内的律师圈子说,香港ETF的出现,给内地叔叔们进行加密资产处置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甚至以后都不需要委托第三方了。 3.香港已成加密金融盐碱地 出现如此之大的差距,其实是由三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美国和香港的金融成熟度不同。在美国配置资产是非常成熟的打法,所以投行的经理才会像推销股票一样推销比特币ETF。 而香港这边虽然号称亚洲金融中心,但实际上连港元都是要以美元作为底层资产才能发行的。 香港金融产业,大多也都是美国金融产业的下游和附庸。 双方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另一方面就是,美国能够全民参与,而香港只能由在香港注册的企业、机构和专业投资者参与,在投资者数量方面又是差了不止一个量级。 虽然大陆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在香港设立企业、机构等方式参与,但整体来讲意义不大,因为门槛还是太高。 第三个方面就是,香港没有完全的自主权,必须要征得北京方面许可。 所以在速度上来说,除非北京方面要求加快,比如这次ETF的速度就很快,而之前交易所合规牌照的发放就很慢。 这里边的事情你自己品,橘座就不说那么多了。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人做事情的哲学,叫不敢为天下先。 尤其是在金融方面,表现的特别明显: 这个事情我第一个做了,做的好倒还行,玩砸了可咋整? 倒不如跟着别人的脚步,别人咋整我咋整,小心无大错,至于能不能拿回定价权,能不能成为数字资产金融中心,害,相信后人的智慧。 所以你说,未来香港的加密市场能有多大的前景吗? 可能吧,但前提是得把土地属性给改变了。 毕竟盐碱地上,可没法实现大丰收。

香港加密市场,看不到未来

今天我们聊聊香港对于加密货币合规的现状。

虽然现在香港那边还搞的如日中天,但橘座却觉得已经末路了。
1.难产的香港加密政策
在橘座看来,香港在加密市场的布局,更像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其实早在2022年底的时候,港府就考虑好了未来的监管方向,而这一阶段的美国,其实还在纠结加密货币到底是不是证券——因为他们的SEC新主席才上任没多久,就挥舞着竹杠到处乱敲。

起码在这个时间窗口内,香港是领先美国的。
但后续的进程,却非常磨叽。

在这一段时间内,正赶上了国内web3的出海潮。

因为国内政策监管的问题,导致非常多的团队寻求海外发展,大部分都是去了东南亚及迪拜。

等到这些有钱的团队都在外边安定下来之后,港府的政策才最终落地。

记得当时有不少团队在跟橘座沟通的时候表示过这种纠结:
我好容易在海外跑通路径了,香港这边你又说可以了,早干啥去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团队撤回到香港或者是在香港设立新的办公室——因为毕竟离深圳和大陆更近,地缘上更有优势一些。

但鉴于港府说的多做的少和配套设施不太完善,大多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因为此时的香港,正在面临一场更大的危机。
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非常多的资本纷纷逃离香港,去到了新加坡。
在这几年期间,香港的人口流失了超过20万。
可能这个数字大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20万人么。
但重点是,在香港这样的地方,能舍弃资产跑掉的20万人,能带走的财富体量足以让新加坡成为新的亚洲金融中心。
毕竟贫贱不能移。
橘座去年再去香港的时候,香港已经变成臭港了,这时候的香港更是多了一个别称: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所以等香港通过优才、高才计划虹吸完大陆的人和钱之后,再回首来做这件事,发现已经跟不上了。
从22年制定计划,到24年4月底上线ETF,期间只有6家交易所拿到了所谓的合规牌照。

除了hashkey之外,大多都名不见经传,基本都是香港本土交易所及裙带关系。
反而像币安和okx这样的顶级交易所却都没拿到牌照。

直到,美国通过了比特币的ETF。

2.香港ETF,东施效颦

在今年的1月11日,美国正式批准通过了比特币的ETF,这标志着比特币在全球合法化的进程上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
而此之后,加密市场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比特币价格也迅速突破前高,整个市场流动性非常充盈。

这个时候,香港着急了。

香港着急的点,正如橘座所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所以香港在目睹了ETF的威力之后,也加急批准了ETF,并且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筹备上线——从发文批准到正式上线,只用了短短十几天。

但两边的ETF表现,却是云泥之别。

美国在通过ETF之后,为加密市场带来了超过500亿美元的流动性,摩根的投资经理们纷纷游说自家客户投资比特币,起码让不少美国人的资产配置里多了比特币这个选项。
这种一扎到底的营销体系,给他们带来的丰厚佣金的同时,也确实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泵。
在比特币ETF上市首日,成交额突破46亿美元。
反观香港的ETF,首日交易额只有1120万美元。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
美国ETF——大的要来了。
香港ETF——大的药来了。

以至于国内的律师圈子说,香港ETF的出现,给内地叔叔们进行加密资产处置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甚至以后都不需要委托第三方了。

3.香港已成加密金融盐碱地

出现如此之大的差距,其实是由三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美国和香港的金融成熟度不同。在美国配置资产是非常成熟的打法,所以投行的经理才会像推销股票一样推销比特币ETF。

而香港这边虽然号称亚洲金融中心,但实际上连港元都是要以美元作为底层资产才能发行的。

香港金融产业,大多也都是美国金融产业的下游和附庸。
双方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另一方面就是,美国能够全民参与,而香港只能由在香港注册的企业、机构和专业投资者参与,在投资者数量方面又是差了不止一个量级。

虽然大陆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在香港设立企业、机构等方式参与,但整体来讲意义不大,因为门槛还是太高。
第三个方面就是,香港没有完全的自主权,必须要征得北京方面许可。

所以在速度上来说,除非北京方面要求加快,比如这次ETF的速度就很快,而之前交易所合规牌照的发放就很慢。

这里边的事情你自己品,橘座就不说那么多了。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人做事情的哲学,叫不敢为天下先。

尤其是在金融方面,表现的特别明显:
这个事情我第一个做了,做的好倒还行,玩砸了可咋整?
倒不如跟着别人的脚步,别人咋整我咋整,小心无大错,至于能不能拿回定价权,能不能成为数字资产金融中心,害,相信后人的智慧。
所以你说,未来香港的加密市场能有多大的前景吗?
可能吧,但前提是得把土地属性给改变了。

毕竟盐碱地上,可没法实现大丰收。
中国三个月内放开加密货币?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今天下午被一条劲爆的新闻给震惊到了,让持续摆烂的橘座也坐不住了。 这篇文章现在已经被网易新闻删掉了,而文章的内容大概是说,中国会在未来三个月内解封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监管限制。 橘座及时保存了内容,大致如下: 而这么重磅的消息,居然不是来自于传统的小道消息,而是来自于一个加密货币社群。 虽然橘座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了香港的ETF通过是北京方面点了头的,也确实意味着国内对加密货币的政策在产生改变。 但这并不意味着,上面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选择狂扇自己耳光。 尤其是在香港ETF表现如此拉胯的情况下(这个故事可以后边单独拎出来讲)。 所以橘座才会说,这件事情毫无可能。 它不是远近的问题,而是有无的问题。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只是大多数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我们假设,未来真的解封了加密货币,看看会带来哪些影响: 1,橘座认为最严重的负面效果,就是会使得外汇管制相关的政策法规沦为一纸空文。 我国在外汇方面的管制一直是非常严格的,个人每年只有5万美金的额度。 假设这个政策通过,你可知道有多少钱要换成数字货币跑出去? 你又可知道在当下已经严管的大背景下,已经跑出去了多少钱? 在我国是不会出现一个政策让另一个法规直接失效的情况的,所以从根上就立不住。 2,股市直接崩了。本来缅A的尿性让大家都已经麻了,天下苦缅A久矣。只是无奈投资没有去处。 现在加密货币被承认了,可以合法投资了,那还要缅A做什么? 加密货币7*24小时全年无休随时开盘不刺激吗? 于国家而言,缅A再怎么烂,那是肉烂在锅里,好歹给国内的企业赋能了融资需求,而到了币圈,好等着你们随时换成U和BTC然后无法管控吗? 3,反洗钱难度大幅增加,涉币类案件暴增,将给公安系统带来极大压力。 目前加密货币在我国某些地区和城市有着先进的办案经验,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无论是经侦还是刑侦的干警依然对此类案件掌握不够。 一旦放开,涉诈、涉传类的案件数量肉眼可见的飙升,将会给国内老百姓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公安系统也会因此承压过大。 4,民众盲从,巨大的社会和舆论压力。政府的权威和背书从来都是正统的力量,一旦放开,则民间资本会大量涌入。 哪怕都是正常的交易行为,依然会有大部分人亏损,正如同缅A一样。 但这件事情,办好了无功,办砸了有过。 到时候民间汹涌的舆论,口水沫子都能淹死人。 你觉得哪个领导会脑子抽成麻花一样,去拍板搞这种事情?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方面面也都会受到冲击,甚至不是一篇文章能写完的。 所以你听橘座分析完之后,还觉得这玩意儿有戏么? 可能有人认为,香港的合规进程和ETF的通过,意味着后面可能有更大尺度的放开,但橘座想说,在说这种言论之前,你最好研究一下什么叫做一国两制。 其实关于国内对于加密货币的态度,橘座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了,就是明面上的承认是不可能的,但沉默已经是最大程度的默许了。 能不能意会到,就看你自己怎么理解了。 如对橘座往期文章感兴趣,可以点开头像找这篇内容。

中国三个月内放开加密货币?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今天下午被一条劲爆的新闻给震惊到了,让持续摆烂的橘座也坐不住了。

这篇文章现在已经被网易新闻删掉了,而文章的内容大概是说,中国会在未来三个月内解封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监管限制。

橘座及时保存了内容,大致如下:

而这么重磅的消息,居然不是来自于传统的小道消息,而是来自于一个加密货币社群。
虽然橘座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了香港的ETF通过是北京方面点了头的,也确实意味着国内对加密货币的政策在产生改变。
但这并不意味着,上面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选择狂扇自己耳光。

尤其是在香港ETF表现如此拉胯的情况下(这个故事可以后边单独拎出来讲)。
所以橘座才会说,这件事情毫无可能。
它不是远近的问题,而是有无的问题。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只是大多数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我们假设,未来真的解封了加密货币,看看会带来哪些影响:

1,橘座认为最严重的负面效果,就是会使得外汇管制相关的政策法规沦为一纸空文。
我国在外汇方面的管制一直是非常严格的,个人每年只有5万美金的额度。

假设这个政策通过,你可知道有多少钱要换成数字货币跑出去?

你又可知道在当下已经严管的大背景下,已经跑出去了多少钱?

在我国是不会出现一个政策让另一个法规直接失效的情况的,所以从根上就立不住。

2,股市直接崩了。本来缅A的尿性让大家都已经麻了,天下苦缅A久矣。只是无奈投资没有去处。
现在加密货币被承认了,可以合法投资了,那还要缅A做什么?

加密货币7*24小时全年无休随时开盘不刺激吗?

于国家而言,缅A再怎么烂,那是肉烂在锅里,好歹给国内的企业赋能了融资需求,而到了币圈,好等着你们随时换成U和BTC然后无法管控吗?

3,反洗钱难度大幅增加,涉币类案件暴增,将给公安系统带来极大压力。

目前加密货币在我国某些地区和城市有着先进的办案经验,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无论是经侦还是刑侦的干警依然对此类案件掌握不够。
一旦放开,涉诈、涉传类的案件数量肉眼可见的飙升,将会给国内老百姓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公安系统也会因此承压过大。
4,民众盲从,巨大的社会和舆论压力。政府的权威和背书从来都是正统的力量,一旦放开,则民间资本会大量涌入。
哪怕都是正常的交易行为,依然会有大部分人亏损,正如同缅A一样。

但这件事情,办好了无功,办砸了有过。
到时候民间汹涌的舆论,口水沫子都能淹死人。
你觉得哪个领导会脑子抽成麻花一样,去拍板搞这种事情?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方面面也都会受到冲击,甚至不是一篇文章能写完的。
所以你听橘座分析完之后,还觉得这玩意儿有戏么?

可能有人认为,香港的合规进程和ETF的通过,意味着后面可能有更大尺度的放开,但橘座想说,在说这种言论之前,你最好研究一下什么叫做一国两制。

其实关于国内对于加密货币的态度,橘座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了,就是明面上的承认是不可能的,但沉默已经是最大程度的默许了。

能不能意会到,就看你自己怎么理解了。
如对橘座往期文章感兴趣,可以点开头像找这篇内容。
不出意外的话,五月大饼失守6万。
不出意外的话,五月大饼失守6万。
CZ被判3年?月底才见分晓!司法部还是不满足,CZ可能被美国判处3年监禁。 说句实话老美不地道,俗话说收人钱财与人消灾。 人都交了40多亿U了,还要追加监禁,这完全是在给SBF找平衡。 而且之前交罚款的时候都已经约定好了,只会接受不高于18个月的监禁。 现在漂亮,不给减刑也就算了,反而把监禁时间给翻倍,白皮猪出尔反尔还真是有一套。 但CZ在此之前,早已备好了后手——自己卸任,让Richard来当CEO。 随后的进程也验证了这一点,虽然CZ一直在美国走不掉,但币安的发展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包括BNB也再次成为金铲铲,再次掀起了挖矿打新的热潮。 目前的三年监禁还没定下来,不知道后续能不能花钱和解,但起码不会因为CZ个人怎样,就对币安造成负面影响,因为早就切割开来了。 而币安目前的状态,已经属于大而不能倒,这个众怒他们犯不起。 而对BNB来说,说句调侃的话,CZ真有什么事,绝对是利好BNB。 CZ是CZ,币安是币安,可能CZ之于币安,就像马云之于阿里吧。 具体的情况,让我们看看4.30号的判决吧。

CZ被判3年?月底才见分晓!

司法部还是不满足,CZ可能被美国判处3年监禁。
说句实话老美不地道,俗话说收人钱财与人消灾。
人都交了40多亿U了,还要追加监禁,这完全是在给SBF找平衡。
而且之前交罚款的时候都已经约定好了,只会接受不高于18个月的监禁。
现在漂亮,不给减刑也就算了,反而把监禁时间给翻倍,白皮猪出尔反尔还真是有一套。
但CZ在此之前,早已备好了后手——自己卸任,让Richard来当CEO。
随后的进程也验证了这一点,虽然CZ一直在美国走不掉,但币安的发展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包括BNB也再次成为金铲铲,再次掀起了挖矿打新的热潮。
目前的三年监禁还没定下来,不知道后续能不能花钱和解,但起码不会因为CZ个人怎样,就对币安造成负面影响,因为早就切割开来了。
而币安目前的状态,已经属于大而不能倒,这个众怒他们犯不起。
而对BNB来说,说句调侃的话,CZ真有什么事,绝对是利好BNB。
CZ是CZ,币安是币安,可能CZ之于币安,就像马云之于阿里吧。
具体的情况,让我们看看4.30号的判决吧。
Криптоәлемдегі соңғы жаңалықтармен танысыңыз
⚡️ Криптовалюта тақырыбындағы соңғы талқылауларға қатысыңыз
💬 Таңдаулы авторларыңызбен әрекеттесіңіз
👍 Өзіңізге қызық контентті тамашалаңыз
Электрондық пошта/телефон нөмірі

Соңғы жаңалықтар

--
Басқаларын көру
Сайт картасы
Cookie Preferences
Платформаның шарттары мен талаптар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