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美国政府通常不会预告经济将出现重大波动,并始终声称会实现“软着陆”。美联储反复强调要降低物价的同时,确保经济继续稳健增长并维持强劲的就业市场。

历史经验表明,美联储从未成功实现这一目标。在每次经济衰退即将来临时,美联储都否认其即将发生,直到衰退已成现实。美联储的关注点不仅在就业和经济状况,还包括维持低利率,从而让联邦政府能够以较低的收益率继续大规模借款。随着联邦债务的增加,央行面临的压力也增大,需要维持甚至压低利率。

然而,美联储又担心物价上涨,因为这会引发政治不稳定。当物价上涨引发公众不满时,美联储会提高利率,但财政部则希望其维持低利率以缓解财政压力,从而形成博弈。

自2001年经济衰退以来,关于“软着陆”的言论在美国媒体上屡见不鲜。例如,2001年7月,彭博社的作者就开始讨论“软着陆”的可能性。2008年中,尽管经济衰退已经开始数月,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仍预测经济会软着陆,最终经济并没有实现软着陆,而是陷入了衰退。

在过去的30多年里,美联储的降息往往没有避免经济衰退,而恰好在失业率最高之前出现。例如,1990年大幅降息后,1991年很快进入经济衰退。2000年底开始降息后,失业率迅速上升。2007年再度降息后,失业率也随之上升。

降息初期,经济衰退屡次出现。

总之,美联储的操作模式如下:出于对通胀失控的担忧,美联储会提高目标利率并“收紧”货币政策。此过程中,美联储通常会坚称经济不会衰退,宣称“软着陆”正在实现。但实际情况是,经济往往大幅疲软。面对经济问题,美联储或是隐瞒实情,或是判断失误。最终,美联储会采取近几十年的一贯做法:放松货币政策,希望通过创造新的经济泡沫引发新一轮繁荣期。

目前,保持低利率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过去四年中,联邦债务从23万亿美元激增至34万亿美元,增加了11万亿美元。在利率接近于零的环境下,这种情况尚可控制。然而,当债务与不断上升的利率结合时,利息支出迅速增加,并在联邦预算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如果政府管理不当,可能面临主权债务危机。

事实上,自2021年以来,利息成本已经翻了一番多。然而,我们尚未看到债务增加和利率上升的全部影响。由于联邦债务并非一次性到期,过去几年利息成本得以控制。然而,2024年将有近9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到期,此外,2024年还将新增约2万亿美元的债务,联邦政府需要有人购买超过10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为了防止利率进一步上升,可能需要美联储介入市场,大量购买债务以压低收益率。

换句话说,无论物价通胀率是否达到2%的目标,美联储都可能需要实施新的降息措施,并声称物价上涨已经达到了“目标”。

那时候的市场会不会像之前一样出现危机?边走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