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博弈论》,有几个感悟:
1.曾经学的东西,没过几年就忘干净了,书里70%以上的公式、推导都看不懂了,也没心气去搞懂了。
人学习能力和储备知识能力的巅峰期是18~25岁,这个阶段你能做的最有性价比的选择就是像一块海绵一样尽可能地吸走你接触到的领域的知识。
这些东西决定了你想法的深度和广度,你能遇到的机会会变多,以及你学到的东西对于提升决策质量很有帮助。
我现在最后悔的事就是学生时期没把想学的东西学精学透,事后看,也因此错失了一些机会。
2.如果你不当科学家不当学者不在某个行业搞创新和突破,这些复杂的公式、推导没任何用。应对人生中的问题,简单的加减乘除和一些常识就足矣。
而看书时,你也不需要拘泥于这个字母什么意思、这个公式怎么推出来的。只需要看懂对应的案例和结论,你知道遇到这种事情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最优的预案是什么,就足够了。
你想把人生过好,需要的不是高精尖知识;需要的是:怎么把领导舔舒服怎么送礼、怎么快速获取陌生人信任、怎么玩权让下属听话卖力等生活智慧。
知识永远是为你服务的工具,不是为了框住你枷锁。少信那些张口闭口看似牛逼的理论的人,大概率是装逼犯,对你没什么用。
3.《博弈论》里的很多模型,本质上都是在讲大家互割互害,怎么算计才能让自己获利最大。
可以看出来,相互博弈算计很复杂,想要获得一点好处得把你cpu给干爆。你选择博弈来获利,其实是很难的。
但是现实生活比《博弈论》里的各种模型丰富几百倍,做事也并不是只有互害互割互卷,有太多合作互助共赢的机会。
尽可能地选择建设而非博弈,选择合作双赢而非算计互割,难度可能更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