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推動開放銀行,銀行產業者強力反彈

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於 2024 年 10 月通過「1033 條款」,正式啟動美國版支付服務指令(PSD2),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允許消費者免費存取並轉移其金融資料,包括支票帳戶、儲蓄帳戶、信用卡、預付卡、電子錢包等支付工具的資訊。此舉將為美國開放銀行市場創造高達 230 億美元的商機。這項新規定的公布,可追溯至 2010 年的《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該法案旨在抑制銀行的不當風險承擔,並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CFPB 的成立正是為了制衡銀行產業的反競爭行為,而 1033 條款的推出更象徵著美國金融監管朝向更開放、更具競爭力的方向邁進。

歐盟經驗為美國樹立標竿,開放銀行創新已具規模

歐盟早在 2018 年就採用修訂版支付服務指令(PSD2),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I)建立金融機構分享客戶資料的法律和監管架構,為金融服務創新奠定基礎。

目前歐洲占全球銀行 API 產品的 46%,在開放銀行產業居於領先地位。相較之下,美國在發展安全、受監管的競爭性資料共享環境方面卻相對落後。

Fintech-開放銀行-API圖源:Platformable 歐洲占全球銀行 API 產品的 46%,在開放銀行產業居於領先地位

然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且最具創新力的市場,這種局面預計將很快改變。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平均使用 3 至 4 個金融科技應用程式和 5 個銀行帳戶,反映出市場對開放銀行服務的龐大需求。儘管美國不太可能採用歐盟那樣嚴格的通用資料保護規範(GDPR),但歐洲的 PSD2 經驗已經證明,在適當的監管架構下,金融資料可以安全地共享以促進市場競爭。

銀行產業者提出質疑,但開放銀行趨勢難擋

銀行產業者對 1033 條款的實施表示強烈反對,並迅速提起訴訟,指控 CFPB 越權。他們提出了一系列質疑,包括資料安全疑慮、資料使用可視性不足、詐欺風險增加以及執行時程不合理等問題。

特別是在客戶資料責任歸屬方面,如果資料遭第三方濫用時的法律責任仍由銀行承擔,這確實構成了巨大的潛在風險。然而,在當今自由社會中,消費者對個人資料的自主權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高度集中且獲利豐厚的銀行產業很難繼續維持資料壁壘。

Fintech-金融科技-開放銀行-美國CFPB圖源:《Forbes》 銀行對 CFPB 發起指控

開放銀行生態系的未來展望

金融產業正面臨重大轉型,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在開放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專家指出,真正的勝利者將是那些能夠同時解決技術安全和法律責任問題的風險管理者,他們不僅要確保資料共享的技術安全,還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架構,妥善處理銀行與第三方服務提供商之間的責任轉移。

正如商業史學家 Leon Megginson 在 1963 年所言:「在變革中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大或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改變的。」

這句話放在目前美國開放銀行的發展上再適合不過。隨著 1033 條款的實施,美國金融業正站在變革的十字路口,如何建立一個安全且具建設性的開放銀行生態系,使其既能順應文化變遷的趨勢,又能維護消費者權益,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美國也將贏來開放銀行?將啟動PSD2,打造230億鎂金融服務市場』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