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为什么大环境变了”?其实,这波由 AI Agent 引发的热潮,基本上是在打破过去加密货币行业那种僵化的系统格局:

从基础设施堆叠到 AI Agent 应用先行?

以前,如果要交付一个公链项目,往往得花上1到3年时间,经历无数的开发周期,完成路线图,然后才发布 Token,但最终经常会发现,用户和应用生态并没能满足市场的期望,很多基础设施其实脱离了市场的真实需求。

图片

现在的做法可能会变成:无论什么项目,先让 AI Agent 在链上跑起来。通过让 AI 的功能、性能和体验来验证基础设施的技术能力,这样通过先行的应用来验证市场需求,避免在没有实际应用的情况下就急着推出解决方案。

从 VC 资本推动到社区 MEME 化启动?

过去,VC 资本主导了那些顶级项目的诞生,一级市场的信息差使得二级市场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资本互不接盘,导致项目上线后经常 FDV 太高,价格跌不停等问题。

未来的模式可能是:项目直接以开源、公共利益的方式去启动,短期内可能没有白皮书,甚至没有明确的路线图,但会有公开的 Github 库和能看得见的产品应用,直接面向二级市场进行融资。通过 AI Agent 自主管理资产,并通过持续壮大的资产池和用户基数,来为项目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早期的开发者只需要持续为项目赋能即可。

从撸空投到合作共建?

以前,很多项目方为了吸引早期用户和流量,会给一定的空投奖励,用户为了获得空投常常贡献大量 Gas 费和时间,结果要么形成了“撸一票就走”的短期文化,给项目后续运营带来巨大压力,要么用户一直接受到项目方的PUA,导致预期无法兑现,矛盾不断。

现在的模式可能是:项目通过 MEME 化方式在二级市场启动,设计更适合长期发展的 Tokenomics(比如 LP 手续费、交易税等)。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用户既是早期投资者,也是共同建设项目的参与者,最终那些愿意持续陪跑的用户,基本上都能得到回报,这样就能实现双赢。

从 CEX 上币为终局到链上 DEX 统治?

过去,大多数项目在进入 DEX 阶段时,流通性差,用户少,必须通过精心设计的 Tokenomics、社区口碑和增长,或者通过“勾兑”获得 CEX 上线的机会。很多项目在上线后往往也没什么后劲,TGE 之后就不再有动静。

未来,更多的项目可能会选择直接在 DEX 阶段继续构建,并依赖链上流动性。虽然这会让链上生态看起来有点混乱,但有实力的项目会有更大的机会通过这种“草根逆袭”的方式获得成功。CEX 可能会逐渐转为流动性补充工具,而真正的市场主导会是链上 DEX。

从企业家“空话连篇”到创始人“嬉笑怒骂”?

以前,市场竞争激烈,头部项目和尾部项目之间的差距巨大。头部项目的创始人一旦成功,往往就开始搞一些公益、慈善之类的高大上活动,逐渐远离产品和市场。

未来,项目方如果不和社区紧密互动,不始终专注产品,基本很难在市场中获得突破。全新的市场规则要求创始人必须参与到一线工作中,“嬉笑怒骂”都得做。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受到一些质疑,但“真实”的开发者形象比那种遥不可及的“企业家”形象可能更受散户欢迎,至少从散户的角度来看。

总结:这些转变并非绝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会有各种模式的混合打法,初期肯定会有不少问题。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变化都是对现有僵化系统的一次突破,带来了一线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