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看到一个有趣的观点:成为一个懂得爱的人,学习爱。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尽管早年不理解爱,但随后逐渐接纳的那份爱,让我的内心逐渐充盈,并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爱,这个词,似乎被视作一种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和期待。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萨达姆·侯赛因被美国判处死刑,被关押在坎贝尔堡军营的几个星期里,十二名士兵被派去看守他。最初,这十二名士兵都怀着愤怒和敌意接受了这个任务。萨达姆在他们心目中是一个刽子手,是美国的仇敌,他们曾梦想过亲手结束他的生命。

是什么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呢:就是爱,萨达姆礼貌的问候了士兵,萨达姆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的威吓和冷漠,细致耐心的进行生活问候,你们睡眠好不好?这段时间的相处觉得你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温暖,把士兵视作为自己的家人,感谢你们的照顾,并且一一跟士兵握手,小声的同他们说着话,说的让大家含着泪水。

就在执行死刑的前夕,当围观群众充满愤怒地对萨达姆喷骂和恐吓时,这十二名士兵挺身而出,阻止了可能的暴力冲突。有人甚至差点与人群发生冲突。萨达姆则亲切地向负责执行绞刑的刽子手表示宽恕,理解他们只是在履行工作。

萨达姆最终被处决,而这十二名士兵中的一些人却因此经历了心灵上的创伤。他们深知萨达姆的罪恶和他所犯下的暴行,但却无法将他视作仇敌。有一个士兵甚至回忆道,每一个与萨达姆共度的夜晚都像是与爷爷一同度过的时光。

这个故事让人不禁思考:萨达姆并非好人,却拥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影响力。他的魅力并非建立在恐惧和专制上,而是通过一种超越常规的方式,让每一个接触他的人感受到他的爱和人性。这种特质使得他在那些与他接触的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无法被轻易抹去。更多的像是人性与情感的复杂交织,以及爱和仇恨之间微妙的界限。

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后被瓦剌蒙古俘虏,并在蒙古囚禁了数年。在这段时间里,大明朝已经立了新皇帝,朱祁镇也失去了政治地位,成为了名义上的俘虏,想怎么被对待俘虏就能被怎么对待。他比萨达姆更加厉害,他不仅让蒙古人对他好,还让人把自己送回了北京。这是多么强大的一种能量和智慧。

我也有点好奇他是怎么做的?都知道俘虏必然要受尽凌辱,虽然身份尊贵,但他并没有高傲自负也没有唯唯诺诺,每当别人辱骂他,都是不卑不亢。这让卫都受宠若惊,觉得他是一个真诚且善良的人,总是不急不缓,以礼相待,这种力量大概是相互的吧,士兵也受到了触动感染,对他的态度从礼貌变为崇敬,甚至把他的妻子也带来拜见。最终,他成功说服了蒙古人将他送回北京,回到了明朝的国都。

回到北京后,尽管朱祁镇的弟弟是当时的皇帝,是皇位的威胁,面临被监视和隔离的局面。在没有其他人敢接近他的情况下,朱祁镇感化监视他的太监,成为了2个太监最好的朋友,两人至死也坚守不出卖他的誓言。

尽管朱祁镇历史上并非完美的皇帝,曾做过许多错误的决策和行为,但他却把《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明月也感化了,在他笔下也变得正面,这种力量确实让人触动心弦。

爱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内在力量。如果这种力量能够被一个历史上的复杂人物所运用,那么作为现代人,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去运用它呢?

瓦德瓦曾经说过,爱是自我的扩大。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我们的意识不仅限于自己,而是延伸到他们身上。你不但把他变成了“你的人”,而且变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想象下对自己的家人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想象一张白纸,画上一个点代表你自己。然后在周围画上一个圆圈,这个圆圈里是你爱的人。瓦德瓦认为,圆圈外的人是谁呢?

这种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情感层面,它是一种超越自我,是一种力量的连接。能够真正感知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精神同频。一种能够改变和影响自己的力量,使整个生命变得温暖和有力量。

你可能觉得这会是一种理性工具,这不就是把朱祁镇让别人为自己所用吗?发心并不是如此,不是要让别人为我们做什么,而是要先自己做自己的事。

当你充满爱去爱他人的时候,你整个能量会处在一个慈悲,温暖或各种美好状态,你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美好的人,并保持这样舒展的状态。

也有人说爱是一种自私,只是对自己有好处才会付诸行动,比如林肯有次路过一个泥潭,看见有几只快淹死的小猪,看不下去,把他们救了出来。这么做并不是绝对的无私,只是为了让内心得到平静。你自己的状态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好,因为你对其他生命做了正确的事。多么美好的事,可以改善你的内心,那你的身心也会变得更加健康,也有研究表明,有爱心,有善意的人会更加快乐。当你为别人发自内心做好事的时候,你的内心会平和,相应的疾病也会减少,比如抑郁症,血压水平也会更加健康,你减少了焦虑,寿命也会更加长寿。根本不需要在意回报,本身就已经得到了回报。真正的爱本身就是无条件的,我们爱是因为希望去爱,而不是被爱。

瓦德瓦的一位学生在他爷爷去世前曾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交谈。爷爷问他,是否有兴趣了解一个完美婚姻的秘密。他告诉孙子,他和奶奶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平等的50比50。他们总是在90比10的状态中度过。有时候是他给予奶奶90,而留下10;有时则是她给予他90,而自己留下10。爷爷强调,当你真正爱对方时,你总是愿意给予更多,而不是在乎所谓的公平。

因此,爱是主动而且无条件的。它不是某种条件的,比如说只有在你表现好时我才会爱你,或者如果你反对我我就停止爱你,亦或是你能否成功地完成某件事决定了我是否爱你。这种做法并不是真正的爱。爱不取决于对方,而是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选择去成为一个懂得爱的人。

作为这个选择的结果,别人能感受到你的爱,并且也会对你产生爱的回应。这样,你们之间建立了一种爱的连接。

当你散发出强大的爱的能量时,你的力量也会随之增强,这就是为什么说爱是自我扩展的。

因此可以看出,那些看似“不爱”的人,并不是在于“坏”,而是缺乏理解爱的力量。然而更有可能的情况是,无法做到这一点 —— 不敢去爱,不懂得如何去爱,或者内在条件可能本来就不足以体验和表达爱。

因此爱需要学习,也是获得幸福的来源。

首先,要有能滋养内在的能量,需要爱的土壤,需要体验被爱。

科学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萨波斯基的《行为》一书以及瓦德瓦引用的研究都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他通常会成长为一个有爱心的人。这种爱和支持使他能够建立亲密关系,并且拥有安全感,不会过分担心伴侣可能的背叛或不忠。他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愿意冒险,也不惧怕失败。当面临冲突时,他能够真诚地关心他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固执己见和跟人死磕。

相反,如果从小缺乏爱,没有感受到父母的支持,成长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焦虑和回避的行为模式。焦虑可能表现为在亲密关系中的不信任感,需要持续的确认和安抚,以证明他的伴侣是真心爱他的。因为害怕失望和被背叛,不愿意与他人建立深入的亲密关系。

这个现象被称为依赖性悖论:爱你或可依赖的人越多,你对别人的依赖越小;爱你越少,你的依赖感会越强。家庭环境对性格和行为有着深远影响。

也有人无脑相信,“穷养男孩”,天天故意打压和谩骂,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要培养一个有创造力,安全感等的人,必须给予他真实被理解的爱和支持。从内在得到滋养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因为会伴随一生,哪怕世界上那个爱你的人已经去世,当你回忆起他的时候,也能体验到那份爱意。即便只有自己,也可以很好的爱自己。

其次,就是主动去给予爱,理解他人,感同深受。还有一个方式就是回馈和感恩,主动向帮助过自己的人反馈感恩之心。而非功利心,当抱着这种心态的时候,你获得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尤其身边长期亲近的人,你要发现那份闪光点,少挑人毛病。有研究发现,幸福的模式总是一致,在一起很多年,依然能发现对方的闪光点,随时肯定和赞美对方;如果你选择满腹闹骚的人,短期或是因为爱会不被察觉,但长期下来,一定是很消磨心力的事情,这种难受是一种严重的心理伤害,总是在放大扫描和找出对方的缺点中度日如年。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在面对人生中的风雨赋予对方力量和支持共同携手走过。

这里我的理解也就是爱的底层逻辑和世界观的理解如何,底层是丰盛的。

人的内在磁场骗不了人,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生长的力量。爱是一种超能量,超能力,有一个做慈善的领导人物特蕾莎修女,不管有多么反感,只要跟她呆在一起,你的冷漠都会被融化。她会认真听你倾诉内心,理解你的感受,感受到她投放的一种内在喜悦,然后你就征服了。在这个普遍功利缺爱的世界,人们对于真挚的爱,似乎更为饥渴,也有的人包装爱,假借爱意之名,骗取财物等等。

我们常常被功利和自我中心所驱使,而真正的爱却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力量。从萨达姆·侯赛因到明英宗朱祁镇,再到特蕾莎修女。

爱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超能量,能够连接人与人之间心灵和灵魂,并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盈和更温暖。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学会给予,因为这样才可以识别和找到哪份真挚的爱。积极地体验、表达和分享爱,从而感受到爱带来的深远影响,美好和温暖。

#币安合约锦标赛 #以太坊ETF批准预期 #美国PCE数据将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