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卡線是什麼?

納斯卡線(Líneas de Nazca)位於秘魯南部的塞丘拉沙漠,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 500 年到公元 500 年之間,在 1939 年由美國考古學家保羅·柯索發現。 

這些巨型地畫是由納斯卡文明,透過去除表層鵝卵石,創造出淺切口圖案,並露出底下的泥土而製成,圖案涵蓋動物、植物、幾何形狀以及虛構生物,被認為具有宗教意義,於 1994 年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納斯卡線自 1927 年首次被發現以來,吸引了無數學者前來研究和探索,傳統方法往往依賴高解析度空拍影像,以及人工的肉眼辨識,但這種方法不僅耗時,且容易遺漏細節。 

而近日,日本山形大學與 IBM 的合作團隊,就在《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了一篇報告,該團隊透過 AI 技術,僅在半年內(6 個月)便發現了 303 幅新的納斯卡地畫,幾乎將已知圖案數量翻倍。 

科學家靠 AI 探索納斯卡線

這項研究是由日本山形大學考古學家坂井正人(Masato Sakai)帶領的團隊,與 IBM 的 AI 技術專家聯手完成,透過 AI 模型分析飛機所產生的大量地理空間數據,快速辨識出可能存在地畫的區域。

相較於傳統的人眼辨識,AI 模型分析不僅提高了發現的速度,還降低了遺漏的可能性,AI 的優勢在於能輕鬆找到肉眼難以察覺的浮雕型地畫,甚至能夠在多張破碎的航拍圖中,透過運算組合出完整的地畫圖案,連一些很小、因年代久遠而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的地畫,都能辨識出來。

根據報告,這些新地畫包括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形象,如鳥類、爬行動物,以及一些奇特的抽象人形圖案,此外,還有一些納斯卡文明馴養的駱駝科動物的圖案出現。 

這些地畫的來歷與用途依舊是個難解之謎,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地畫可能與占星學或宗教儀式有關,甚至可能是一種祈雨儀式。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些圖案或許是納斯卡文明用來標記地下水源的信號。無論是哪種說法,納斯卡線的神秘色彩依然吸引著無數科學家和歷史學家的探究。 

AI 在考古學中的應用

AI 技術的應用不僅為納斯卡線的研究帶來了突破,也為全球的考古學研究開啟了新的思路,坂井正人博士表示,AI 在未來將有助於更大範圍、更深入地探索那些尚未被發現的遺跡,納斯卡線的發現只是個開始,未來可能還有更多隱藏在秘魯沙漠中的秘密等待我們去揭開。 

透過 AI 的強大分析能力,考古學家可以更精確地進行研究,縮短發現新遺跡的時間,並在勘探過程中,最大程度地保護這些歷史遺產不受人為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