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家交易所来说,其产品形态本质上是一个交易工具,在国内互联网时代的顶点,曾有 人说:“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

但是,当一个平台度过的高拓展的初始增量期,尤其是行业当下从高增量到存量的当下阶段,好的产品不应该是用完即走

那么币安广场这一产品,对于币安来说,有什么样的战略价值?

🗝️文章标题

1.探讨币安广场这一产品的合理性

2.为什么说这是难以复制的产品护城河

3.如何基于这个产品提供更深入的B端服务

4.总结丨目之所及,是逐渐被拓宽的护城河

正文👇🏻

在前几日,我看到有中文KOL吐槽BN广场功能本身很累赘,远不如友商的纯工具逻辑那样令人满意,但恰巧在存量市场的争夺中,我觉得这是一种战略上处于不利的状态。

从APP本身的产品规划上, Binance 应该是目前唯一一家将重心放在这一块的CEX。

年初的时候,推特上也有个老哥质疑这一产品的合理性,我打开对方的个人简介看着一排高大上的title,脑海里浮现一个疑问:他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这让我有点疑惑:大家都没用过互联网券商的产品么,这是已经跑通了的模式

过去我不理解为什么其他平台没有将这个产品放在核心的位置,唯独 #Binance 放了,我现在明白了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个答案:平台的发展阶段不同。

现阶段的其他CEX,主要的重心可能都放在增量上,而Binance本身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了,成了行业内最大流动性的终点,思考如何将商业价值更大化,探索如何更好的做用户沉淀,是要摆在第一位的事情。

但光从这个角度出发,似乎其他平台在上升的发展阶段中,并行拓展这一业务,也是很合理的事情,所以回应上面的问题,我甚至有点不理解:为什么其他平台没有将这一块给抓起来,成本原因?

一、探讨币安广场这一产品的合理性🔻

1.1即用即走为何不可行

我们要梳理一家平台为什么有做内容社区的必要性时,从最底层的逻辑出发,CEX本身提供的是交易场景服务,而交易这件事本身是一个需要一定决策链路去闭环完成的事情,也就是:获取信息到完成交易决策的过程。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交易平台做内容社区本身就有着独特的优势,交易平台内容化、社交化这件事,平台本身就能够提供很合适的土壤。

通过建立足够丰富的信息体系,来完成“信息获取→投资决策→完成交易”的闭环链条,进一步实现提高单客的转化率和留存率。

据我观察,目前行业内多数平台采取的路线基本都是“站外导流”,以各种品牌建设的方式来将用户增量吸引到平台生态系统内。

但这种方式出发本身用户带着需求来的,否则根本无法带来留存,真真正正的来了就走。

另外再打开平台的APP,其实各大CEX提供了不止交易这一个模块,还是拿 #Binance  的APP举例:里面就有理财、活动任务、跟单、期权以及钱包等模块,如果这些模块是在”即用即走”的产品思维下,就是一座孤岛。

先不提用户本身是否知道你有这一项功能以及是否有这个需求,但就这种孤岛格局下,通过单纯的主站信息推送,可能是无法做好用户触达的。

但通过资讯社区的方式来完成站内的通流,由用户自己去主动触达这些信息,就更容易打破业务模块化孤岛的困局,形成更好的业务闭环。

1.2内容是流量之源

当前我无法知道在有广场前和有广场后平台的DAU变化趋势是如何的,但是仅仅从内容生产和社交关系的角度出发,在传统的互联网券商行业,有内容平台、内容社区的券商,在MAU、DAU的数据上均是领先于同行的。

这一现象我想放在Web3行业仍旧是适用的,因为两个行业本质上都是强金融属性,对信息的摄取有最根本的需求。

基于内容的需求,推动了市场的注意力会向一些内容平台去聚集从而实现新增量、活存量的结果。

而内容所带来的KOL与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更有可能促使一位客户从一个平台看客完成入金的这一个步骤,这是社交关系驱动下对平台的正面影响。

解决的是用户除了工具需求之外的其他需求。

1.3拓宽服务矩阵

上面说到,一个CEX的软件里面,不会只有单一的交易功能,只有单一交易功能的交易工具,基本等同于DEX(这也是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想到的一个CEX与DEX的核心差别)。

而这些功能服务矩阵,本身是可以为交易平台额外创收,举两个例子👇🏻

1.3.1理财服务:对于平台来说,赚取的是收益率差,任何的收益率差在体量的推动下,都会带来质的改变;

1.3.2带单服务:这是今年Q1之后各平台开始兴起的个体资管类服务,在合理的状态下,带单服务对于高水平的Trader来说,是一件三方成就的事情,平台促进的交易量,带单员获得更多正向的利润,跟单用户获得了收益。

这两项业务,放到一个内容社区里面,就是能够改变客户对产品信息的获取方式,被动推送的和主动获取到的信息带来的转化率,是截然不同的。

这种基于内容带来的平台DAU增长,足够支持一个平台在围绕加密资产的许多事情去做功,通过持续推出特色产品和服务,提高供给侧能力。

就好比近期也许会有不少人困惑,BN对TON生态的支持,获取的“低价值客户”,意义在哪?

在上述的三个环节里面,我想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二、难以复制的产品护城河🔻

2.1难以复制的社交关系

社区作为一种比较久远的一种互联网产品,我们几乎可以在市面上各种热门垂类的金融应用或者是泛类的社交应用中看到社区的模块。

由用户自主生产内容(UGC)这件事,要相比单一主体的内容运营推送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进行资讯的传达和分发。

在21年那会,我也在一家券商负责相关的业务板块,看到一篇来自富途证券的联创采访,依稀记得一句话:通过UGC构建起来的社区生态,成为了富途独特的护城河和壁垒。

我想这也是币安广场这一产品出现的原因之一

其实现在要做一个交易所的产品壳子是非常简单且成本可以做到非常的低的,但是对于一个交易平台来说,在行业的当下,最难构建的一点无非就是:用户对该平台的安全信任;

这是产品建设、危机公关等一系列工作所构建的企业壁垒,不是单纯的基于链上保证金能够实现的东西,因为多数人对链上保证金这一事物,可能也并不那么信任。

而除了这个之外,从可复制性的角度,还有什么是短期内砸钱也砸不出来,堆人也无法复制的?基于UGC的社区生态,就是一个无法通过单方面努力去短期内达到的东西

更甚者,将这个社区作为平台的私域流量去看待,对于一个平台来说,拓展增量和如何转化存量,是并行的两条主要业务线,内置在APP内,基于UGC的社区就是这样的一个能够承担起转化存量的环节。

2.2社交关系驱动留存🌱

社区作为行业内最重要的元素,目前广场也完全是由平台用户自主生产内容,在工具的逻辑上附加社交属性形成了[内置社区],所赋予普通用户除了信息获取之外,更多的还是情绪价值;

我在平台上发表了一条留言、观点或文章,我大概率会再回来看看反馈(社交关系驱动APP被高频打开),正反馈会给我带来多巴胺,负反馈会激起对线的“批判”斗志;

在这种循环下,用户的内容资产会越来越丰富,用户之间的关系链也因此逐渐形成,那平台的DAU增长也就更加稳定。

从这个视角看,Binance在将行业内本身分布是各个社交平台的社交关系锁定在了自己的内部私域,再在这个私域里面由KOL去自己管理,通过内容等方式协同维护平台上的用户。

 

2.3长期留存迭代投资者素质🗝️

私认为:二级市场交易就是“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作为一个交易场所我想平台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件事。

年初的时候我接触过一位交易方面很成功的社区创始人,他说头部交易平台,合约用户的生存周期大约是7个月,而非头部,可能只有3个月。

我认为这就是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但作为平台官方首先投教这件事本身是很反人性的,极少数会有人愿意主动学习这些东西。

但作为一名广场创作者来说,我很明显的能看到在这两年里面,和我接触的一些社区朋友,在通过广场的信息不断成长。

 

这就是在社交关系驱动下,用户在平台长期留存,也能够获得的知识面正向反馈,更何况据我了解,不少的用户都没有通过付费,就主动开始接触这些东西。

 

当然,我并不是说一个平台给提供了非常健全的投教资料,而是这个平台的社交关系,他关注到的博主,给他输出了这样一个理念: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2.4基于用户行为的产品迭代

除此之外,内容社区的这种方式,平台方也可以更直观的在站内倾听用户的声音,就我个人的观感下来,过去我们的一些产品上的反馈都有进行跟进迭代,这是一种更直接的触达方式。

 

另外我不太确定的地方是,BN是否会除了面对个体的反馈外,还基于广场上的数据去分析用户的行为做出对应的算法及产品调整,从产品的视角思考这应该是大概率的事情,这样的结果同样也驱动了产品的迭代。

三、更深入的B端服务🔻

3.1营销逻辑

交易所本身的To B业务线其实蛮多的,光是一个上币事件的基础服务,可能就包含了接入理财模块、合约模块、多链提币支持、站外营销等。

 

而广场业务则是给这些项目的整个发展周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站内营销土壤,普通的站内营销可能就是公告、推送通知、首页推送等,但这些都是用户被动触及的信息,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很难去细致关注每一条被动涌到脸上来的新闻。

但广场的资讯模块,就好像短视频平台一样,属于用户主动获取的信息域,即使是一条被广泛吐槽的段子,也会留下一个记忆点。

3.2具体案例

拿最新一期的征文案例来说: $DODO

这是一个经历过行业周期的项目,市场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广场的征文活动肯定想做对正向的引导,但作为一个UGC的板块,同样也无法避免负向的言论。

这两种不同的声音就会带去市场讨论,还另外捕获吃瓜群众的注意力,有这样的现象,就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营销活动。

并且因为币安广场上的数据没办法刷,对于一个项目方来说,做市场的营销投放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了,加上用户还无比的垂直。

而且这个投放可以贯穿着项目的整个发展周期,不仅仅是已上线BN的项目,未上线的项目也可以举办相关的活动,有关这方面可以联系广场的负责人 𝕏@yingbinance

 

3.3更加公平的[Write to Earn]

除此之外,这对创作者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又或者说是平台内的用户,因为我同样也发现一个现象:征文奖励的浏览量大小,和你的粉丝数量大小没有绝对的关系,诚然一些流量好的大V可能具备一定的优势,但这个优势并不明显。

也就是说,凡是参与到广场征文的,都有可能因为你的文章质量,从而获得奖励,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Write to Earn]。

相比较推特的乱象,在这一方面来说,广场的激励机制要更加适合一个素人创作者(例如鄙人)。

而因为这种公平性,所带来的就是更激烈的竞争现象,而这同样,带去给项目本身的,也是更具性价比的市场效应。

四、目之所及,是逐渐拓宽的护城河

目前,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广场这个产品未来所提供的功能,将不仅限于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文字交流,而是更加多元的社交链接。

目前我能看到的是广场可能是在推动视频创作者这个类目的发展,因为这个缘故才让我了解到原来Web3还有这么多人在拍摄短视频。

除此之外,本身的直播模块,估计也会有大的迭代,融合到广场的功能区里面。

最终,呈现的是一个逐渐开放的社交模块(包括私信、群聊等可能性),我们思考一下在过去,某地信息审核还并没那么严格的时候,社群的活跃度折射了行业的活跃度。

但现在,作为某地的用户,很难在哪个社交平台上看到这个场景出现,不光是因为当下的流动性问题,还因为用户使用社交产品的偏好不同。

而这,有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被一款原先仅是工具类的CEX所变革,这带来的,就是更加难以复制和逾越的企业护城河,而这,仅仅也是因为这么一项看似逻辑简单的产品规划~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