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21年的牛市后,加密货币行业进入长达两年多的调整期,今年随着比特币、以太坊现货ETF申请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行业正在逐渐复苏,比特币作为风险资产的投资标的,其价格从年初到现在也有不少涨幅,所以很多投资者就萌生了通过交易虚拟货币理财的想法。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讲,虚拟货币的投资门槛较高,所以就想通过周围的朋友介绍委托他人代其交易虚拟货币,从而实现投资收益。常见的方式有通过二级市场量化交易比特币、以太坊等代币以及一级市场中所谓的私募项目投资,今天我们主要结合业务场景聊第一种模式。

一、委托他人在二级市场交易投资理财的法律风险

加密货币二级市场交易相对传统金融更加开放,一些交易团队制定策略通过api交易实现在二级市场的套利,这种盈利的模式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将自己的资产委托给交易团队管理,双方签署协议约定投资范围、分红比例、账户监管模式以及风险控制等事项。

但这种模式的风险点在于普通投资者无法评估交易团队策略的有效性和真实的收益率,一些交易团队会对历史数据进行各种美化,从而包装出稳健的收益曲线吸引投资者。加密货币二级市场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一些交易策略的有效性也会随着不同资金体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大部分投资者通过朋友介绍委托的交易团队所取得的收益往往都不尽人意。还有一些交易团队为博取高收益,铤而走险挪用资金去买一些风险性极高的山寨币或者不顾协议约定做高倍合约交易,最终导致亏损严重无法向投资者交代。

十部委在2021年九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以下称《924通知》)规定,“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924通知》从法律位阶来看属于部门规章,《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31条规定,“违反规章一般情况下不影响合同效力,但该规章的内容涉及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政策等公序良俗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在认定规章是否涉及公序良俗时,要在考察规范对象基础上,兼顾监管强度、交易安全保护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慎重考量,并在裁判文书中进行充分说理。”

在上述场景下,双方虽然签订了相关委托理财合同或资产管理协议,但其内容涉及虚拟货币交易等经营业务行为,此种行为违背《924通知》所维护的金融安全以及市场秩序等公序良俗,所以违反上述规章的行为应依法确认为无效。

二、合同无效后的责任承担

《民法典》157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对于委托他人通过二级市场交易投资理财的行为无效后,会根据双方的过错去承担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2023)粤01民终2471号判例中的法官认为双方当事人在已有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仍然从事国家明文禁止的业务,属于明知故犯,双方均有过错,故委托人的账户亏损应由二人各承担50%。

三、警惕打着虚拟货币投资理财旗号的诈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打着量化交易、委托理财的旗号获取投资者信任,将投资者邀请进入一些野鸡交易平台充值后卷款跑路或者谎称有内幕消息将投资者的资金买入一些空气诈骗项目或者传销盘的代币,最终使得投资人血本无归。这种模式就是打着虚拟货币投资旗号的违法犯罪行为,极有可能会涉及到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等罪名,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建议投资者报案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打着量化交易、委托理财的旗号获取投资者信任,将投资者邀请进入一些野鸡交易平台充值后卷款跑路或者谎称有内幕消息将投资者的资金买入一些空气诈骗项目或者传销盘的代币,最终使得投资人血本无归。这种模式就是打着虚拟货币投资旗号的违法犯罪行为,极有可能会涉及到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等罪名,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建议投资者报案处理。

总结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委托他人通过二级市场交易投资虚拟货币理财项目潜伏着一系列风险,加密市场波动性大,存在合规、网络安全等风险,投资者在参与时需要谨慎行事,全面了解,遵循法规,控制风险,保护好自己的本金。最好的做法是在投资前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法律建议,以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的风险。

#投资风险 #BTC #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