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透露出对加密货币的新看法
央行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出现明显转变。过去,央行更多担心加密货币会带来金融风险,而如今则更关注市场恢复以及全球趋势。这一态度的调整是基于加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的现实状况。自2022 年以来,加密资产在境外市场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模式不断拓展,涵盖从传统加密资产到稳定币以及去中心化借贷等 DeFi 领域。
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对加密货币态度有明显转变,总结一下就是:
- 态度转变:从去年担心加密货币带来金融风险,转变为今年更多关注市场恢复和全球趋势。
- 关注香港实践:首次详尽阐述香港加密货币领域探索成果,香港双牌照监管制度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分为证券型和非证券型并依特性监管。
- 聚焦稳定币:关注与传统法币挂钩的稳定币,对其研究是响应全球市场变化及我国在加密货币领域探索的体现 。
报告对香港的加密货币监管实践探索和创新成就进行了详尽阐述。香港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推行的双牌照监管制度独具特色。该制度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精准划分为证券型和非证券型两类,并分别采用契合其特性的法律框架进行监管。此外,香港还要求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将加密资产交易所纳入日常客户监管范畴,这些举措为加密资产市场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稳定币也是报告提及的重点。稳定币与传统法币挂钩,具备一定稳定性,在跨境支付、金融市场流动性等方面潜力巨大,因而成为许多国家金融政策的试验田。央行对稳定币的关注和持续研究,既是对全球市场变化的响应,也是我国在加密货币领域逐步介入和探索的具体体现。
从全球视角来看,各国监管部门正持续加强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力度。目前已有 51 个国家和地区出台禁止规定,而美国、欧盟、新加坡等主要经济体则通过调整原有法律或重新立法,建立全面的监管框架。例如,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作为全球首个完整且清晰的监管框架,已经于 2024 年底正式实施,这无疑将对全球加密资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