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涉及“人”和“物”。人的寿命大家知道很少能超过百岁,大部分人可活到七八十岁,而其中约二十年为青少年成长期,七十岁以后又已退休,所以能参与工作的年数为四五十年。

就物而言,生产总不免需要设备,一般设备即使不考虑是否已经过时,就其可使用年限而言,小的设备大约用十年,大一点的大约用二十年。一个工厂即使设备经常汰旧换新,大的可用四十年到五十年(如核电厂即以四十年至六十年寿命估算)。若一个人早年创业,这个创业者与其所设之工厂,大约都只能用五十年。不过,在今日信息时代,由于技术与设备日新月异,设备不是因折旧,而是因过时而遭到淘汰。过去传统的汰旧换新时程,必须大大缩短。

一个工业的兴起,其同类的工厂大致都在同一个时候创办,即使其中有先后,也应不至于有十年之差。因此,一个传统工业的寿命也只有五六十年,新科技则大大缩短。

一个经济体系通常靠两三个主力工业,比如中国台湾经济的主力为石化及其下游工业、电子及信息,而这些工业都在1960-1970年间开始。即使把两大类工业首尾相错十年,共能维持六七十年,则到2020-2030年,也都告退了。所以,若是一个经济体系不能将主力工业的起飞期错开,则大家到时候就一起告退;若是每隔十年或二十年可以有一两个新的工业兴起,则即便新陈代谢,这个经济体亦可以长保不坠。对中国台湾而言,目前的主要产业为电子及信息,下一波大约应是微机电以及光电,生命科技应为再下一波的工业,不过现在的科技进步太快,令人很难精确地预测。

尤其,一个工业不到寿命终期就已因老化或过时而失去了竞争力,所以只将其最初的半期来支撑经济的荣境。若果真如此,则今后十年二十年只有电子信息可算作经济主力,相关部门应该有所警戒。

以上我们虽以中国台湾经济为例,其实每个经济体系都要有几个主力支撑。美国可以说是执世界经济之“牛耳”,过去五十年,我们也看见钢铁、汽车、石化、航天、能源、国防、电子、信息等先后递嬗,实际上每个工业都只能主领风骚二三十年而已。

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捷夫(NikolaiKondratiev )将过去两百多年西方的经济荣枯做了个图,显示出一个五六十年周期的兴衰图,这个曲线被称为康德拉捷夫长波(Kondrratiev wave)。由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经济体的周期为五六十年,是相当合理的假设。不过,现在一切步调都已加快,兴衰周期可能还要短一点儿。然则美国建国虽仅二百年,但在20世纪,其经济一直为世界之先,又如何解释呢?其实,美国也有过全国性的经济不景气,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外,在1970年前后,也有过一个相当严重的“退潮”。更何况,美国全国的国力看起来似除小起伏以外,一般而言,还是在持续上升,只是上升幅度已逐渐减缓。这种情形似乎与康氏曲线不太相符,而我们若只看大波动,则大萧条离现在也就差不多六十年,与康氏曲线相差不远。再就较小的波动而言,每个主力工业既都只各领风骚二十年,则美国的持续上升,又如何解释?

在美国上述几个主力工业也有升降起伏,由于其国力雄厚,可以容纳很多不同周期的工业,所以其总结果就成为持续波动上升的趋势。

但若就美国各地区而言,其范围较小,而且由于各主力工业多少也有区域性(如钢铁、汽车集中在中西部;航天工业在西北区;太空工业在西岸;石化在东部及南方等),所以各区域的荣枯周期性就比较明显。我们已目睹其各区域的“风水轮流转”。在20世纪初,其繁荣者为东北的新英格兰区,其后因钢铁、汽车,经济重心移到中西部大湖区,航天及娱乐业兴起后,西部成为主力区。现在南方渐渐升起,而西部则因电子信息似乎已开始其第二春。至于过去盛极一时的东北部及中西部则已被命名为“锈蚀带”,尤其昔日汽车工业中心的底特律市,更是如同弃城,惨不忍睹。可见此地区经济不景气的严重性。

#WIF.智能策略库🥇🥇

#SOL.智能策略库🥇🥇

#EIGEN智能策略库🥇🥇

$SOL $WIF $EI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