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Ethereum、TON/Venom为例,浅聊两种相似但不雷同的链架构展开这个话题。如下图所示,其实无论是演进过程中层级的外包,还是原生的设计,都有着相似的三层架构

只是在定义上,以太系是L1主链,接着是各种五花八门的L2,然后再是由L2方案发展后主导的L3方案

而Venom则是我前几天才注意到的基础设施项目,架构其实和TON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说就是抄的(因为甚至连虚拟机都是叫一个名称),这也是我本篇内容没准备对它展开太多的原因

他们两者都是由主链、工作链以及分片链所构成的三层链结构,只是同样的结构下,和以太系不同的是,TON/Venom框架下的第一层链更贴近于L0,他们是主要负责安全的,和以太主网的L1现在的趋势很像:逐渐变成完全的安全层(不过随着以太升级活动,L1链上的执行活跃度也提了上来)

其实我图中给两个派系也做了对照🔻

(1)TON/Venom框架下的主链(L0)=Ethereum

(2)TON/Venom框架下的工作链(L1)≈以太系的各种Layer2,注意是约等于号,因为工作链并不强制等效TVM环境,且可以有自主的代币经济体系,在以太系的L2里面,有独立经济体系的并不多

因此,至少在【独立安全层】这个视角看,他们的一些地方是相似的,其实包括波卡的中继链,也同样有着相似的概念,似乎【区块链三难困境】这个问题,就无法在纯粹的单体链上得到解决

而他们最大的不同也值得拿出来说:第三层结构🔻

(1)TON/Venom的第三层被称作分片链,他们更像是非常多各独立的外包执行层,和以太系的Layer2层级所做的事情差不多

(2)而以太系里面的Layer3,则更垂直在某一个需求上面,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纯粹的应用层级

在TON/Venom里面,应用的被跑在L1上面的,现在的以太系基础设施主流,乃至于从以太基金会的最上层主流意识,都是希望将应用跑在L2上面
至于L3,更像是一种L2自主的方案,而不是像L2那样那么纯粹的自上而下的主流意

(这也是为什么在去年押注Layer2板块时,我选择的是OP而不是ARB,因为在同样的链构建方案中,L2的正确性在当时(现在也是)我认为高于L3,虽然L3很新可能意味着较高的机会)

PS:至于波卡的L0+L1这种两层结构是该派系主流,但是波卡生态此前L1的构建想要保证安全性,方案的成本会高于我本文所列举的两种【三层结构】🔺

至于链抽象这个概念为什么重要,我前面其实也有聊到,无论是以太系这种自上而下的主流意识,还是像TON/Venom/波卡这样原生的多链结构,都会给用户带去一定的链上交互复杂性

且这个多链趋势从外部扩散到原生的格局已经形成了趋势,最终无论应用是构建在多层中的哪一层,都意味着需要理解门槛(AVAX雪崩也是多链结构,大家可以去体验一下我所说的复杂性,现在有没有改进我不清楚,很久没关注了)

📍链抽象就是把各种多链间的交互彻底隐于后端,让应用的交互逻辑更易于理解
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