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 7 月 12 日採訪速記稿,經過少量編輯和 GPT 處理,可能存在較多的錯誤,採訪者包括吳說、星球日報、Foresight、深潮。
2014 年你加入 OK,2017 年創立幣安,10 年過去了,有什麼感慨?
何一:我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我剛剛入行,因為 2013 年比特幣價格漲,然後漲到 1,000 美金以上,那個時候就覺得說好刺激,然後也是第一次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反思,就是說我一直說我為什麼會加入這個產業,放棄當時比如說在旅遊衛視這樣的工作機會,還是因為我覺得第一次有一個東西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一個新的思考,就是錢是什麼?因為從小我們的父母都會告訴我們錢很重要,我覺得說 2013 年比特幣價格漲到 1,000 美金以上,當時給我一個很大的刺激,錢到底是什麼?你以前認為是錢的那個東西,可能它不是錢的本身,所以這件事情是直接讓我選擇進入幣圈。
加入了幣圈以後,最刺激的可能就是我剛正式官宣登入,然後門頭溝就倒閉了,然後我當時會感覺說滅頂之災。今天幣圈有一些大跌,和 2014 年的歷史相比真的不算什麼,有一天比特幣應該是跌到了差不多 100 美金以下。就是瞬間你就坐在螢幕面前看著那個哐哐往下跌,那個時候流動性沒有那麼強,賣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賣,你真的就是看見價格一節一節往下掉。
2014 年那個時候還是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因為我經常在內部開會就笑我們說我們招聘應該就是更多樣化,因為我說如果是今天這邊面試,以我的背景,以我的履歷我是拿不到 Offer 的,所以我覺得 10 年後,我覺得如果是同樣的背景的一個人來畢業面試,他絕對拿不到 Offer,因為我們會說你的英語好不好,你有什麼成就對吧?就是說他會非常專業化。你會覺得說 10 年前真的別人看見我們一幫搞傳銷的,10 年後來覺得這個產業還是不管從人才,從可能性,還是一個正向刺激和循環。
2014 年那個時候產業最有名的人是誰?我記憶中是烤貓和長鋏。那個時候都是山寨幣,真的除了比特幣之外都是山寨幣,所以大家都是原教旨主義。比較明顯的是 2017 年就有一個很大的變化,以太坊本身的出現還是讓一些理念就是過去空口討論的這種金融化這件事情,泛金融化這件事情或者微縮金融這件事情出現了。2017 年的這種真正大家會覺得說這裡有機會可以去創業,就會誕生這樣的公司。
我覺得現在這個所謂的牛市並不是創新驅動的,它也並不是說這個產業有巨大的變化驅動的,它其實就是 ETF 這種獨立事件驅動的。所以我覺得你把整個幣圈歷史或者說每個階段有什麼真正的創新留下來,對這個產業有正面影響去做一個總結的話,我覺得還是有蠻多收獲的,個人至少會覺得說最終還是創新在驅動這個產業往前走。
幣安投資的最重要的標準有哪些?你個人對哪個賽道感興趣
何一:我可以大概把投資理解跟大家對齊一下,我認為說確實相對來講亞洲的這些項目方,我覺得相對還是會吃虧一點,因為畢竟北美還是有一些比較比較典型的風投,像 a16z 的這些本身非常專注於在區塊鏈產業做大投入的公司還是比較多。
但確實在亞洲的投資人和公司,其實它會存在一個巨大的尷尬,可能本身亞洲的這些基金可能也不是那麼想投亞洲的公司,這個有點自己看不起自己,我覺得還是很難。
我們的投資你可以理解為我們是希望撒胡椒面,你最終可以理解為這個產業最後能夠走多遠,其實就是還是創新驅動的,跨越鴻溝最終還是要有真正的創新驅動,區塊鏈技術能夠大眾化,能夠被更多的普通人用起來,最終誰成功不知道,但儘可能的扶持更多的人,我們投過的項目說實話可能超過 2,000 個,沒有 2,000 個,1,000 個肯定是有的,但是大部分項目其實說實話我也沒聊過,我也沒有沒有跟他們交流過,但我覺得基本上投資看幾個架構性的東西:
第一個是我覺得創辦人本身他是不是有一個長期主義,對這個產業你信不信對吧?你會發現說最後如果說他對這個產業乾一把就跑,別墅靠海梭一把,他跟這個賭徒其實是沒有差異,這種其實他就算成功,他最後也是賣幣就跑了,所以我覺得就是說還是要長期主義,對產業還是要有信心。
第二個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他的技能,你做過什麼對吧?每個人他的能力模型,也包括你的團隊的模型是不是有互補。第三個我覺得其實是本身他的思維結構,你可以理解為他是不是一個能夠持續迭代的一個狀態。你會發現說其實很多人他最後特別能折騰,哪怕他起點低一點,但是他能夠一直迭代,其實你是在跟他的對話過程當中,大概其實有一個判斷的。我覺得說如果說基本過得去,基本面都還行,我們還就願意投點錢培養一下的,不能夠去追求就是所謂的 100% 的成功率,因為這個事情本質是不存在的,你看傳統 VC,他可能投 10 個項目 9 個都死了,只有 1 個成功的也是很常見的,所以我覺得本身不是要去投這個事情,還是希望這個產業能夠有更多的創新者能夠走出來,能夠在漫漫長夜裡面不斷的去給大家建立信心,不管是現在大家這種情緒的漫漫長夜,還是說在這個技術有一個非常大的飛躍之前的漫漫長夜,但是最終你如果不支持別人,你最終就是一個獨行者,這個路上如果只有自己我覺得這個也不能成為產業,對吧?
我不太評價項目,但我個人覺得可能下一個就是對人類社會有巨大衝擊的本質還是 AI,我自己在這件事情上還是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但是不一定說我們有投資什麼的,但是我覺得是你要知道潮水的方向。
幣安到底是否存在老鼠倉?上幣標準是什麼?
何一:我們經常討論老鼠倉時,大家都知道如果某些代幣被廣泛宣傳必然會上某個交易所,那麼這個項目反而不會上幣安。但是,從去年到今年,市場上優質且有熱度的項目並不多,這使得我們上幣組的工作變得尷尬。某些項目方我們還未接觸,但上幣的傳聞已經傳開,甚至有人也會利用這種傳聞來施壓。如果項目方不接受他們的條件,他們就會散布上幣的傳聞。如果我們選擇不上這個項目,有時還會被指責為老鼠倉。
我們在上幣前有嚴格的標準和流程,每個週期我們都會篩選項目,並進行內部審核。如果有人強烈反對某個項目,它就不會通過審核。我們儘量減少決定上幣與最終上線之間的時間差,以杜絕老鼠倉的傳聞。上幣決策並不是由某一個人決定的,而是通過多層次的評估流程,確保項目的技術基礎、市場潛力和投資背書。
幣安的上幣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技術和市場基礎:項目是否具有紮實的技術基礎和市場潛力。
熱度和關注度:項目在市場上的熱度和使用者關注度。
投資背書:項目是否有可靠的投資機構支持,確保其不會輕易跑路。
項目生命週期:項目的生命週期是否足夠長,是否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我們會將所有符合這些標準的項目放入一個大的池子裡進行觀察和評估。
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使用者的心理預期。幣圈的很多使用者期望百倍、千倍的報酬率,而傳統投資人對年化 20%-30% 的報酬率已經非常滿意。隨著競爭的加劇,高報酬率的機會會越來越少。我們需要使用者理解產業的發展和變化,調整預期。
在上幣選擇上,如果項目有 VC 投資,使用者會認為是 VC 割韭菜;如果項目較弱,使用者會認為幣安上了垃圾項目。因此,不管上哪個項目,總會有使用者不滿意。我們希望提供的是市場上有需求、有熱度且相對可靠的項目,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項目都會漲。我們也希望使用者能理解市場的波動和週期。隨著產業競爭的加劇,高資訊差的百倍千倍報酬率機會越來越少。整個產業,不管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競爭都變得越來越激烈。我們希望使用者能理解,在這樣的環境下,找到長期能帶來高報酬率的項目並不容易。最終,我們需要使用者理解和接受現實,調整預期,以便更好地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產業中獲利。
關於幣安上幣數量的問題:當幣安的上幣速度很快的時候,這是事實還是觀點?事實上,我們可以用統計數據來說話,從去年到今年,幣安只上線了三十幾個幣種。而市場上市佔率成長較多的交易所,上線的幣種數量起步就是一百多個。如果說幣安應該少上幣,甚至只留比特幣,這樣的觀點是否合理,值得探討。
如果大家認為幣安上三十幾個幣種算多,那其它上線百個幣種又如何解釋?實際上,這是觀點和事實的問題,需要客觀的數據和分析來論證。
第二個部分涉及利益相關和監管問題。當我們上線的大多數幣和幣安有利益相關聯時,這是否屬實?實際上,幣安對大多數幣種的投資非常有限,有些甚至只有 0.1% 的持股。而其它交易平台可能會更多地涉及利益相關的項目。因此,認為幣安和上線的幣種有利益相關,需要有效的論證。
大家希望幣安上的幣都能上漲,但這是不現實的。任何投資市場都無法保證只漲不跌。幣安的根本功能是提供市面上受歡迎和熱度高的項目,但也希望篩選掉那些有跑路風險的項目,並篩選出有潛力的項目。
幣安未來的業務重心和方向?
何一:跨越鴻溝的本質是將技術更好地應用於目前產業。我們更多的是投資更多公司,希望產業內能湧現出更多創新。對於幣安而言,我們是一個讓更多使用者進入這個產業的平台。例如,我們去年新增了業務,比如廣場。廣場的作用是讓對幣圈不太感興趣的使用者可以隨時進來看一看,逐漸瞭解幣圈及其投資。
另一個方面是我們曾嘗試過穩定幣業務,但由於監管成本和門檻問題,最終未能成功。此外,從去年開始,大家關注較多的是 Web3 錢包。友商在外部儲存錢包上表現不錯,但大家對 Web3 錢包的理解不同。很多同行將其作為交易所的備選方案(Plan B),在交易所業務受監管影響時,繼續通過錢包進行交易,無需 KYC 和反洗錢。但我們認為,Web3 錢包 Plan B 還是無法避開監管。因此,我們希望將 Web3 錢包作為長尾業務,覆蓋現有交易所使用者無法涉及的鏈上服務,如 staking 和鏈上交易。
儘管我們目前在 Web3 錢包的產品上做得不夠好,但我們仍然希望提升使用者體驗,尤其是有 KYC 要求的 Web3 錢包。未來的重點和方向還是在解決全球範圍內的合規問題。隨著產業的發展,全球範圍內對加密產業的重視增加,幣安必須承擔起合規的責任,包括各國監管溝通、信任建立和反洗錢等問題。
我認為,如果產業能與政府建立有效的和解通道,就有可能成為網路的一部分。但如果與政府對立,可能就會變成暗網。因此,我們希望成為一個服務更多人的網路產業。在目前的牛市中,並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巨大創新。比如,上一個週期大家討論的是以太坊過於昂貴,無法支撐大規模應用。而現在,不論是速度還是成本,這些已不再是瓶頸。真正的問題還是有效資產不夠多。
幣安曾經陷入哪些困境、絕境?如何走出的?未來會出現哪些危機
何一:幣安並沒有公開市值,這可能讓人困惑,但我們確實有超過 2 億的註冊使用者,雖然活躍使用者沒有這麼多。關於 BNB 市值,我認為它是一個相對數值,我自己不太關注市值,主要是因為它的週期性波動。漲跌是自然發生的,只要把事情做好,結果自然會好。我一直相信,只要每天管理好當下,就能取得不錯的結果。
幣安從上線第一天起,每一步都有無限的危機和困境。比如,BNB 曾在上線第一天跌了 50%,那對 CZ 來說可能是最大的困境。我們也曾面臨亞馬遜雲端被宕機、基礎設施和域名被銷檔的情況。所以,我們的理念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把每一天管理好。堅持做對的事情,自然會得到正向報酬率。
從小到大,我們有一個概念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我認為這個邏輯有一個缺陷:什麼時候才算達?我的理解是,只要你做的事情對這個世界是積極的,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幫助使用者有更好的體驗,你就是在改變世界。這不一定要像馬斯克發射火箭,也不一定要像特斯拉那樣。但你做的事情對世界有積極影響,自然公司會變大變強。
在發展的過程中,自然會遇到不同的挑戰,比如監管壓力或人才發展的挑戰。公司的發展速度快,但人才培養體係可能沒有完善。這些都是需要自然而然去解決的問題。我一直保持積極心態,面對困境時並沒有覺得山窮水儘。人生是曠野,走好每一步就好。
我以前上學時跑中長跑的 1,500 米,每一個人生的時刻都是一個挑戰,但只要再逼自己一點點,你會發現自己在不斷成長。
何一:我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有危機感的人。從整個產業來看,最大的危機當然是監管危機,這不僅僅是對幣安而言。雖然我們剛剛在這方面過了一關,但監管始終是一個重要挑戰。第二個危機是產業競爭和創新危機。現階段,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是平行的,每個交易所的核心技能點差別不大,我們也在不斷從別人身上學習並持續改進。更大的危機其實來自於未知的不確定性和創新。因此,我們鼓勵從投資角度和內部員工角度持續嘗試新事物。如果有同事想要進行創新業務,或者有創業想法,我們都非常支持。
本質上,所有的威脅並不純粹來自於已知的競爭對手,而是來自於環境的不確定性和新的創新。如果新的創新出現而你無知無覺,那才是最大的危機。就像當年手機巨頭並沒有意識到智慧型手機的螢幕出現對他們意味著什麼。
整個產業發展到今天,很難再像過去那樣作為一個小眾創業公司存在。現在需要與監管者和立法機構建立有效溝通。我個人花更多時間關注的,是如何將一個靠創辦人魅力和能力支撐的創業公司,轉變為一個長青公司。這需要組織能力的提升。組織能力足夠強,就能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好的種子選手。
怎麼看迷因?
何一:當交易量排在前十的幣種裡有一半都是迷因,如果我們不上這些幣會怎麼樣?使用者和交易量就會流向其它平台。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選擇。其它交易平台也會上線這些幣種,甚至還有第三方可以選擇。這並不是說整個產業都在為幣安打工,而是我們必須做出折中的選擇,儘可能最大化我們的價值和基本面。
在不同的市場週期裡,這種現象並不獨特。2014 年大家認為除了比特幣,其它都是垃圾。2017 年,大家也覺得市場上炒作的都是垃圾項目,人們投機心理強烈。這種情緒波動在每個週期裡都會出現,只是因為這一輪市場規模擴大了很多,很多新玩家進來,情緒表現更為直接,反映在網路上。
以前,產業由少數專家主導敘事,這些專家在技術上有多年經驗,他們在市場上獲得了影響力,大家跟隨他們投資。如果他們獲利,大家就更相信他們的技術。這一輪,隨著一些使用者端產品的出現,人們開始跟隨新一波的影響力人物去炒作,市場情緒依然非常波動。
不管是傳統金融市場,還是目前的市場,確實非常受情緒影響。但這並不否定認真做產品和構建商業模型的意義。每個市場的熱潮和情緒波動,都會對使用者、投資人和創業者的心態產生衝擊。
我經常跟團隊成員強調「知行合一」,這不是因為我叫何一,而是因為我對此有深刻的理解。相信什麼就堅持什麼,只有反複堅持,結果才會顯現出來。就像我們從小知道好好學習成績不會差,想減肥和擁有好身體就要管住嘴邁開腿,但實際做起來很難,外界的誘惑很多。
創業和投資市場也是如此。當你堅持理想和創新時,別人可能會嘲笑你。但如果你回頭看,2017 年幣安推出 $BNB 時,很多人也在嘲笑我們。當時還有人說交易平台發幣不配。但事實證明,堅持做創新、做有效的產品是有意義的。我們知道產業需要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需要真正有使用者和應用的產品,這雖然很難,但這是我們應該堅持的方向。
個人未來發展方向
何一:我沒想過會在加密產業之外再找到讓我有興趣投入的事情。我個人的性格特點可能源於我之前的教育背景和教師經歷,我喜歡幫助他人成功。我始終相信,只有幫助更多的人成功,我才能實現自己的成功。如果不是在加密產業,我很難想象還有什麼事情值得我投入時間和精力,可能只會回歸到投資產業,輸出有效的思維模式。
雖然我不選擇回到教育事業,這也算是一種被動的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可以不做任何事情,我仍然會尋找能夠為這個世界帶來幫助的事情。我認為坤貝斯的選擇是可以理解的。看看 AI 發展的速度,它確實比人類更智慧。人類的思維邏輯輸入和輸出相對可預測,但也容易出錯,因為知行之間的差距很大。從整個人類歷史來看,財富自由的人們追求長生不老或者享受生活品質都很正常,但這並不意味著離開產業的人就不可信,也不意味著其它人就沒有機會。實際上,有些人離開後可能會為他人創造更多的機會。
我多次強調,從 2017 年開始,我不僅僅是在創業,而是在創造歷史。加入產業的第一天起,我就深信不疑地相信區塊鏈將給世界帶來革命性變革和無限可能。正是因為我堅信這一點,我才全身心投入於此。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前公司準備 IPO 時我選擇離開,以及為什麼在 94 年我毅然決然地離開,因為我看到了區塊鏈技術可能帶來的時代變革。我把這視為自己的使命,並願意投入其中。我希望能與更多優秀的創業者和人才一起,共同努力。因為信念是星星之火,只有相信,才能看到更多可能性。如果你自己不相信,是無法做成這些事情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MarsBit》
原文作者:吳說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