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被称为“Trench Talk(战壕对话)”的线上交流中,多位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AI)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先行者齐聚一堂,围绕AI现状、前沿技术、代理(Agent)演进以及与Web3生态的结合趋势展开了深度对谈。主要参与者包括:
Jonah:Sploose项目发起人兼策略顾问,深耕AI与Web3多年的市场与技术分析者Ghost:技术爱好者与投资者,DTR(Decentralized Type Researchers)社群的组织者之一,专注于AI技术与Web3项目孵化Felix:拥有Web2开发与AI研究背景的资深技术人,在机器学习、数据科学与Web3方面均有丰富积累EJ:来自Xai团队,主要关注区块链底层设施、Web3应用,以及即将面世的AI项目“Raijin”主持/旁听嘉宾:其他若干对AI与Web3方向感兴趣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为整场对话不断注入问题与思考
这篇文章将对对话的内容进行详实且尽可能完整的总结,从DTR组织介绍,到“AI与区块链结合”的现实用途,再到代理框架、行业格局,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竞赛。
一、DTR:兼具“精英社区”与“技术孵化”的AI社群
1. 起源与性质
DTR是什么
Ghost介绍道,DTR(Decentralized Type Researchers)是一个兼具“研究 + 社群 + 项目孵化”功能的小型精英社区,规模通常维持在百人左右。该社区汇集了具有深度AI研究背景、Web3开发经验或行业影响力的活跃成员。社区价值主张贡献为先:为保障交流质量与信息深度,DTR实施“严格准入、定期清退”的制度。若有成员在一段时间内不活跃或无法贡献价值,便会被移除,空出的名额才能给予新的贡献者。项目孵化:DTR已经成功孵化或帮助过多个AI + Web3项目。例如:Acolyte:突破性地整合了Web3基础设施与AI,市值一度攀升至数千万美元DTRXBT:社区推出的内部“终端与通证”项目,承担“信息聚合、提供私享权益”的功能Cope:与其他团队合作孵化的轻量级项目,用于实验不同AI场景和经济模式Eden:由曾在KPR任职的核心成员等共同组建,致力于打通跨链数据与AI代理的交互层
2. DTRXBT:连接社区与前沿技术的Token生态
价值定位:DTRXBT最直接的功能是为社区提供一个“代币准入”与激励机制,让持币者可获得独家研究成果、早期投资机会、特定活动通行证等。核心目标:Ghost解释,DTRXBT还有一个雄心勃勃的技术目标:对群体高准确率“看盘”或“项目研究”进行数据化、算法化,并试图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和向量数据库技术,将社区内的研究对话、历史精准预测转化为可量化的策略算法,为后续AI项目或其他应用提供参考。潜在衍生权益:DTRXBT社区可能会涉足更多“线下活动”、“私募份额”、“空投申领”等高价值领域,为持币者或活跃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或资源。
3. 与AI项目交叉:孵化、合作与行业连接
“技术+资本”模式:DTR吸纳了众多技术开发者、Token经济架构师,以及对AI赛道有热情的资本方,使得他们能够在资金与研发之间形成快速对接。部分典型案例:ARC:在GitHub上累积了大量实际开发成果的AI框架型项目,DTR中许多成员通过深入研究、听取AMA、阅读开源仓库代码后高位介入并坚定持有,获取了不俗回报。Zerebro、Sora等项目:Ghost坦言在研究后觉得GitHub代码或技术落地并不出色,于是选择退出或不参与,为社区提供了对“劣质项目”及时避险的示范。
二、AI与区块链的交汇:缘起与驱动力
1. 为什么AI需要区块链?
治理与价值捕捉:AI项目普遍需要巨大算力与研发资金,区块链的代币融资模式可以为早期AI研究提供可观且快速的资金支持。数据溯源与真实性:随着AI生成内容的逼真度不断提高,区块链或将成为验证“内容原始性”与“数据可信度”的关键手段,让人们在虚实难辨的世界里依旧能确认文档、图像或其他信息的真实出处。激励与分利:Web3本身具备去中心化、可编程金融等特性,通过Token或NFT形式,可以让数据贡献者、模型训练者和社区治理者共享AI生态成长的红利。
2. AI如何为区块链提供新动能?
助推Web3“第二曲线”:在NFT与GameFi等叙事热度下滑后,AI领域的大规模创新为Web3提供了新的叙事与增长点。跨行业合作与市值撬动:大厂(如OpenAI、微软、Anthropic等)在AI赛道的投入让全球对AI前景充满信心,Trump政府甚至打算投入半万亿级别资金扶持AI产业。AI在宏观层面的崛起,为区块链“融资—应用—价值兑现”的路径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AI代理(Agent)与框架:从ChatGPT到“去中心化大脑”
1. 代理(Agent)的概念与演变
定义:Agent常指能够自主感知环境、执行任务、并根据结果进行反馈或自我调优的AI实体。最常见的例子是各种语言模型在对话式界面上进行多轮推理与操作(如自动回邮件、预约服务等)。为何被视为未来重点:Ghost指出,微软、谷歌等大企业已公开演示过代理在日常事务中互相调用、相互协商的前景。这种“Agent与Agent交互”的模式可能使大量琐事自动化,并催生新的经济形态。Web3的切入点:Web3领域的AI代理,往往先从在X(原Twitter)这类社交平台上发布内容或收集信息开始,逐步延伸到交易、自动化治理等更多复杂功能。Ghost认为,X生态本身形成了一个“独立小世界”,在这里使用Web3式代理是最直接的切入。
2. Year of the Agent:2025年的“代理浪潮”
共识性预测:多位嘉宾表示,2025年(或更早)AI应用将迎来大规模爆发,而其中代理(Agent)的普及会成为重要的里程碑。大厂将推出各种代理型产品或相关生态,Web3领域也在“先行先试”。医疗与更多应用场景:Felix提到了AI在医学影像识别上的惊人突破,如及早识别乳腺癌、皮肤癌等潜在病变,从而为“预防胜过治疗”提供可能性。Ghost也提到,长期来看,AI与物理机器人形态结合,将带来对社会管理、国家安全、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3. Framework与Open Source的重要性
选择“铲子”而非“淘金”:Felix用“淘金”比喻指出,与其在信息不对称时盲目冲动,不如投资或参与搭建底层框架(如ARC等),成为提供“铲子”的角色。这类基础设施能服务更多项目,也拥有相对稳定的技术壁垒。Agent之间的协作:若要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单个代理并不够,代理之间的协同、交互及共识才能产生质变。未来,多个Agent在同一个环境下合作或竞争,可能是AI演进的重要方向,也需要底层框架、通讯协议、数据标准等共同支持。
四、社区、激励与AI时代的Web3生态
1. Web3社群如何吸引更多Web2开发者?
去“污名化”与提供真实价值:Felix认为,Web3表面上似乎充斥着“投机”、“撸羊毛”甚至“诈骗”标签,导致部分Web2人才敬而远之。然而,只要深入到DTR、Neo Tokyo等认真做事的社群,开发者就能发现这里也有专业主义与资金支持。AI 16Z与资本红利:AI叙事兴起后,资本对AI+区块链的关注度大增,许多Web2开发者或团队选择在Web3融资方式上做尝试,这将推动Web2与Web3进一步深度融合。
2. 投资与辨识:在“泡沫”与“机会”中寻宝
阅读GitHub与白皮书:Ghost强调,大部分AI项目若真有技术深度,会在GitHub上留下明显痕迹,并能在AMA中呈现专业度;反之,那些敷衍了事、代码空洞、只会“包装概念”的往往属于项目质量不足甚至“蹭热度”的范畴。培养长期思维,避免短期交易陷阱:和所有热点一样,AI领域也存在价格波动甚至跌宕起伏,但鉴于AI在宏观层面受到政商支持及技术突破,很多高质量项目会经历反复震荡后再创新高。因此,对于真正有把握的项目,不必过度担心短期涨跌。
3. Xai与Raijin:Web3游戏主力的AI布局
Xai的游戏生态:Xai在游戏领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且拥有丰富的社区资源。EJ透露,团队正酝酿一款名为“Raijin”的AI项目,不是为了做单纯的聊天代理或框架,而是希望推出一个能够“解决真需求”的AI平台。深度结合社区与区块链基础设施:EJ与Jonah都强调,游戏与AI其实有内在的亲和力:大量玩家对数位资产、NFT、自动化对战等都持开放态度;而区块链在治理与激励上的独特性,也将为AI在游戏场景落地带来更多创新。
五、全球视角:AI军备竞赛与未来展望
1. 大国角力:AI的“军备竞赛”
技术与政治的交叠:Ghost与Felix都指出,中美及其他国家在AI模型训练、芯片制造(如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等领域争相投入重金,既包括显性军事与经济博弈,也包括对计算资源和人才的争夺。监管与政策:美国对AI与区块链的政策环境正在变得相对友好,Trump政府打算投入约5000亿美元刺激AI发展。其他国家也在加速AI立法与资金扶持,让AI在医疗、交通、国防等重点领域发挥战略作用。
2. 风险与机遇并存
失控与过度依赖:AI代理自动运行,一旦体系失控或被恶意利用,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或全球安全危机;无人机战争与“深度伪造”都体现了这方面的威胁。技术利好与红利期:在资本与大国政策共同加码的形势下,AI将在宏观层面获得持续关注与投入,从而也为创业者与社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无论是医疗创新、公共治理,还是Web3与AI的结合都可能产生“奇点式”突破。
六、结语:AI与Web3的战壕对话,一个奔腾而未完成的时代浪潮
在本次“Trench Talk”里,嘉宾们从DTR这个小型而精英化的社群出发,阐述了自己对AI与区块链融合的观察与见解:
DTR的路径:它不仅是一个高门槛研究社区,更是“AI+Web3”项目孵化器。其严格的“定期清退”机制,保证了活跃度与项目质量;其Token模型则为持币者提供潜在的深度资源与研究成果。AI与区块链的互补性:区块链可为AI提供资金、开放式数据溯源与新型Token激励,而AI则可能为Web3带来新的开发工具、玩法和宏观叙事。代理(Agent)浪潮:2025年前后,各大企业与Web3团队将围绕“如何将LLM或多模型结构封装为可反复交互、场景丰富的智能代理”进行激烈竞争。这既是技术的爆点,也是Web3新的落地机遇。全球军备竞赛与监管:从半导体到国家战略,AI正成为国际博弈的新焦点;美国、欧洲与东亚都在加速技术与资金投入。乐观的是,这种竞争也意味着AI的发展速度会指数式提升,并带来更完善的监管框架。展望与谨慎乐观:嘉宾们看好AI在医疗、社交网络、Web3社区自治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但也提醒大家要善用技术、深入研究,不要盲从“包装概念”。看GitHub与白皮书、倾听专业AMA、深入社区是有效的甄别路径。
正如对话者所言,这是一场从“战壕”里传来的声音:Web3与AI在2023年前后经历了数轮“爆火—回调—再爆发”的循环,但如今似乎到了“真正进化”的关键节点。无论是分布式AI代理、去中心化数据溯源,还是全球半导体与大模型的对垒,都为行业注入了持续动力。值得期待的是,下一阶段,更多像DTR、Zai、Raijin这样的项目与社群将对AI叙事做出真贡献,或许亦能在硝烟与喧嚣中留下一片开拓者的蓝海。
更多资料:
游戏公链Xai:币安广场资料库#ARB #GameFi #XAI $X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