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 調查顯示各國央行轉向數位貨幣和穩定幣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在 2023 年的一項全面調查,全球 86 家央行正在積極展開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開發。這一日益成長的興趣表明,各國正在努力將數位貨幣整合到主流金融系統中,旨在現代化支付機制並增強金融穩定。

圖源:BIS 黑色圓圈代表開曼群島、多明尼加共和國、歐洲央行、斐濟、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塞席爾和新加坡。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的《世界經濟展望》分類,將轄區劃分為已開發經濟體(AE)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

CBDC 代表著我們對金錢的認知和使用方式的根本變化。與傳統的無現金支付工具(如信用轉帳和電子貨幣)不同,CBDC 是央行的直接負債,提供了一種新的數位貨幣形式。這一區別至關重要,因為它支撐著與央行相關的信任和穩定性。BIS 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央行正在積極展開概念驗證,其中三分之一正在進行試點計劃。

對 CBDC 的興趣由多種因素驅動,包括希望改進支付系統、支持貨幣政策和加強金融穩定。許多央行專注於零售 CBDC,這些 CBDC 旨在家庭和企業的日常交易中使用。然而,批發 CBDC 也逐漸受到關注,這些 CBDC 用於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並通過代幣化提供新的功能,如可組合性和可程式撰寫性,這可能會徹底改變銀行間交易。

圖源:BIS 發行零售和批發 CBDC 的動機

各國央行如何進行數位轉型?

穩定幣在廣泛的加密資產類別中出現了一項重要創新。與傳統的加密貨幣不同,穩定幣旨在相對於特定的錨定物保持穩定價值,使其更適合用於支付。BIS 的調查顯示,儘管穩定幣的市占率較小,但已經在傳統金融機構中獲得了認可。像法國興業銀行的 EUR CoinVertible 和 PayPal 的 PYUSD 這樣的高調推出,表明穩定幣在主流金融中的接受度日益提高。

圖源:BIS 各國目前使用穩定幣進行支付概況

這些發展表明,穩定幣有潛力在傳統金融系統和加密生態系之間搭建橋樑。然而,穩定幣的廣泛採用也帶來了重大的監管挑戰。如果設計和監管不當,穩定幣可能會對支付系統的安全性和效率構成風險。BIS 的調查強調,三分之二的受訪司法轄區正在積極制定監管架構,以解決這些問題,強調需要強有力的監督來減少潛在風險。

圖源:BIS 各國穩定幣和其他加密資產的監管框架

CBDC 變得越來越重要?

從巴哈馬到奈及利亞,中國到牙買加,一個共同的主題是這些推出 CBDC 的國家面臨的使用困難。根據大西洋理事會的「CBDC Tracker」顯示,全球 134 個國家,佔全球 GDP 的 98%,正在實驗 CBDC。然而,只有 3 個國家正式推出了 CBDC,另有 36 個國家正在進行試點計劃。

圖源:大西洋理事會 全球 CBDC 概況

儘管有關於更快的跨境交易、降低企業費用和創新支付方式的討論,但許多國家投入數百萬美元建立的基礎設施需求仍然疲軟。例如,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加勒比地區的三個零售 CBDC 自推出以來未能實現廣泛採用。到 2023 年 5 月,巴哈馬 Sand Dollar 只有 105,000 名消費者和 1,500 名商家使用,這一 CBDC 佔流通總貨幣的比例僅為 0.19%。東加勒比貨幣聯盟的 DCash 和牙買加的 JAM-DEX 表現更差,分別佔比僅為 0.16% 和 0.11%。

CBDC 仍然存在一個大問題!

儘管全球各國央行都在努力推動 CBDC 的發展,但許多 CBDC 仍面臨著實際使用中的挑戰。例如:

  • 印度的數位盧比在最初推出時被寄予厚望,但在推出六個月後,使用量驟減到 2023 年 12 月的十分之一。

  • 中國的數位人民幣也遭遇尷尬,政府工人領取工資後立即將其兌換成現金。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奈及利亞的 eNaira 在推出後的 12 個月內採用率「令人失望」,98.5% 的錢包未被使用。

CBDC 面臨的挑戰包括缺乏認識和技術障礙,尤其是對於習慣於使用現金的年長消費者。此外,隱私問題也是阻礙 CBDC 採用的一大原因,許多人擔心數位貨幣無法提供與現金相同的匿名性。對於單一消費者持有的 CBDC 數量的限制和缺乏利息支付也使得消費者興趣不高。

為了使 CBDC 真正獲得關注,它們需要提供現有支付方式無法比擬的明確和有吸引力的優勢。例如,巴哈馬正在制定新規則,要求央行提供對 Sand Dollar 的應用場景,以強制 CBDC 的使用。這一成功可能會影響其它經濟體未來的政策方向。

總體而言,儘管 CBDC 在全球各地的推動中面臨諸多挑戰,但各國央行的努力和創新政策顯示出他們對數位貨幣的承諾。隨著國際間的合作和技術的不斷進步,CBDC 和穩定幣有望在未來的金融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