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digm入局的项目,你该如何抉择?

Paradigm,以其卓越的叙事能力和独特的投资策略在业界声名鹊起,被誉为“叙事经济学”的开创者。然而,他们也被戏称为“PUAdigm”,意指其设计的积分制度常令人困惑。有人批评其“叙事经济学”如同毒药,因为总能与项目方联手,仅凭故事就搅动市场风云,如Blur和Friend.Tech等项目的推出,便引领了行业潮流。

“Paradigm”一词源自“Paradigm Shift”,意为“范式转移”,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们推动市场和技术向新方向发展的决心。起初,他们专注于Web3和Crypto领域。2023年5月,Paradigm投资策略转向,涉足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官网文案更新也体现了这一变化,从强调加密和Web3转变为“研究导向的技术投资公司”。

Paradigm的两位联合创始人背景显赫:

Matt Huang,麻省理工学院在读期间便在高盛实习,后创立Hotspots被推特收购。24岁投资字节跳动,7年斩获2000倍回报。2014年加入红杉资本,2018年与Coinbase共同创始人Fred Ehrsam共创Paradigm。

Fred Ehrsam,2011年购入首批比特币,后成为多家加密公司天使投资人。2012年与伙伴共创Coinbase,任总裁至2017年。

Paradigm在crypto领域游刃有余,通过创造叙事赚得丰厚利润。对于寻求融资的创业者,Paradigm投资金额大,适合种子轮后的项目。而对于散户投资者,关注Paradigm及其成员创造的新词汇和投资项目,或许是个明智之举,但需快进快出,若无法迅速退出,则不宜参与。

以太链马斯克概念puppies,值得埋伏!

#USUAL现货即将上线 #DeFi全线飙升 #加密市场反弹 #BTC重返10万 #puppies $DOGE $PEPE $NEI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