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TBW 舉辦的一場主題為「Bridging TradFi and DeFi:The Exchange’s Role in User Onboarding」演講分享活動中,多位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高層代表齊聚一堂,包括 Bybit 的 VIP 關係經理 Angela Huang(主持人)、Tokenize Xchange 的策略長 Carney Mak、Bitget 的營運長 Vugar Adigozalov,以及 CoinW 的戰略合作負責人 Monika Mlodzianowska。與會者針對如何在傳統金融(TradFi)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間搭建橋樑,交易所身為推動使用者進入數位資產世界的關鍵角色該如何自處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各位來賓透過實務經驗,探討交易所作為使用者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第一站」時,應提供何種教育資源、合規保障與友善介面。同時,他們也強調各地市場對於上鏈體驗、合規要求以及使用者心態的差異,並展望未來在市場成熟、基礎設施完善後,交易所將更積極地將傳統資本注入去中心化生態,為使用者帶來更安全便捷的投資體驗。
交易所扮演的「入門守門人」角色
在過往的加密市場發展中,交易所是一條重要的入門管道。與會嘉賓指出,市場上已有大量使用者透過交易所將傳統資金轉換為數位資產,這使交易所成為連接 TradFi 與 DeFi 的關鍵節點。回顧過去幾年,交易所從僅提供買賣功能,到如今積極協助新手使用者上手,包括提供易於理解的操作介面、完善的合規架構,以及清晰明瞭的產品線。Monika 表示,CoinW 擁有約 1,500 萬使用者,未來將持續強調教育推廣和使用者體驗提升。Vugar 則強調,Bitget 投入相當大比例的資源於教育,使用者不僅需要知道如何交易,更需了解市場安全性、風險管理與技術背景。
Carney 則提到,Tokenize Xchange 一直以來都試圖為新進場投資人提供最友善的環境,隨著市場監管日漸清晰,交易所從「野蠻成長」轉向更成熟合規的階段。他認為如今的交易所不僅要確保使用者資產安全,更要透過透明度與監管架構,讓使用者在入場時就建立穩固的信任基礎。Angela 則認為,交易所擔任「第一關卡」的角色,不但肩負教育責任,同時也是示範如何在複雜多變的市場中做出明智決策的最佳窗口。
因地制宜的策略與教育資源
與會嘉賓一致指出,不同地區的市場特色、使用者心態與監管要求差異顯著,需要交易所採取量身客製的策略。例如在某些新興市場,投資人對數位資產知識較欠缺,亟需教育與風險提示;在合規要求嚴謹的地區,交易所需加強身分驗證(KYC)、反洗錢(AML)措施,並符合在地法規。Vugar 說明,Bitget 致力於在各地建立本土化策略,不僅要滿足監管,更要讓使用者能輕鬆理解交易流程,避免落入詐騙或誤解風險。
教育方面,除了提供易於閱讀的交易指南、常見問題解答,交易所也會與官方機構、學術單位與媒體合作,舉辦工作坊、論壇和面對面交流會。Monika 分享道,CoinW 為初學者和高階使用者提供有層次的教育內容,從基本名詞解釋、區塊鏈運作原理到高階衍生性金融商品策略一應俱全。Carney 則補充,不論是透過官網影片教學、合作夥伴教育計劃或線下活動,目前的交易所紛紛致力於消除使用者對加密資產的陌生感,打破既有的錯誤迷思。
圖源:TBW 官方 與會嘉賓分享各交易所致力於消除使用者對加密資產的陌生感,打破既有的錯誤迷思
展望未來:多層次整合與合規進化
展望未來,與會者認為市場正逐漸走向成熟,投資人已經從單純追求「翻倍」機會,轉向更深層的價值探索。Carney 表示,明年起隨著大型機構可能進場、傳統資金佈局加密資產,交易所將扮演將 TradFi 資金順利過渡至 DeFi 生態的關鍵角色。
Vugar 強調,透過合規、教育及產品創新,交易所未來將不再只是交易場所,更是「金融超市」──使用者可在此存放資產、進行支付、參與質押、接觸代幣化資產,以及探索各種去中心化應用。
在新一輪科技(如 AI)引介與區塊鏈基建升級下,交易所可能更積極支援實體資產代幣化、跨境支付、鏈上數據驗證與身份認證等功能。Monika 指出,以往市場在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的階段混雜許多噪音,但現今正逐漸邁向「使用者實際需求」為導向的生態重整。
透過合規、教育、技術創新,交易所將引領新世代投資人安全且友善地進入加密世界,使傳統與去中心化金融有機接軌,最終拉近兩者距離,實現真正的金融民主化。全方位的使用者「上鏈」體驗,將在交易所的規劃與努力下更趨完整,為加密產業的未來奠定穩固基石。
『TBW》交易所要變金融超市?傳金遇上加密,守門人如何引導用戶』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