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國際趨勢,金管會開放虛擬資產保管試辦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於 11 月 28 日宣佈推出「虛擬資產保管業務」主題式試辦,將於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受理金融機構申請。這項政策旨在順應國際虛擬資產業務發展趨勢,促進金融機構發展安全且可靠的虛擬資產保管服務,並支持國內金融創新發展。

據金管會透露,目前已有 5 家民營銀行表達申請意願。試辦期間為 6 個月,審查期約 2 個月。若明年 1 月送件且文件齊備,最快可望在上半年看到首家銀行正式試辦虛擬資產保管業務。此舉不僅象徵著台灣金融科技的重要里程碑,更展現了主管機關對於新興金融產業的開放態度。

虛擬資產保管範圍與申請條件詳解

金管會強調,此次試辦的「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範圍僅限於虛擬通貨,如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不包括資產代幣化(RWA)與非同質化代幣(NFT)。申請者需提供包括保管模式、客戶服務規劃、法規遵循、組織管理、安全性規劃、資產隔離及財務會計制度等在內的 7 類詳細資訊。

申請對象頗為寬廣,不僅包括傳統銀行,金融機構甚至可以與金融科技業者攜手合作。金管會表示,並未對申請者設置嚴格資格限制,主要將著眼於評估其安全性與風險管理能力。潛在客戶以國內 26 家已完成洗錢防制法遵聲明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VASP)為主,若有保管國外 VASP 業者的需求,亦可申請

有意參與的金融業者可即日起向金管會提出輔導請求,正式受理試辦申請期間為 2025 年 1 月 1 日至 4 月 30 日。屆時,金管會將對申請案件進行為期約 2 個月的審查,並於審查後對外公布通過的業者名單。

更多完整資訊可以看金管會提供的「虛擬資產保管業務之主題式業務試辦」說明資料,《加密城市》也幫大家把重點整理在下圖。

加密貨幣-金管會-虛擬資產保管業務-概況整理圖源:《加密城市》製圖 「虛擬資產保管業務」概況

多方共贏的金融創新模式

這項政策為銀行、虛擬貨幣交易所和投資人帶來多重利多。對銀行而言,不僅可望提升手續費收入,更能透過這個「起點」探索虛擬資產產業的新興商機。國際經驗顯示,銀行通常依照保管資產規模的一定比率收取費用,為金融機構開闢了嶄新的營收管道。

對虛擬貨幣交易所來說,將部分虛擬幣交由第三方保管可顯著提升作業安全性。在虛擬資產保管模式中,銀行可採取兩種主要方式:

  • 一是保管客戶私鑰,將類似一連串英數位的關鍵憑證放入實體保管箱或 USB;

  • 二是運用演演算法保管私鑰,不過此方式涉及複雜的技術與資安標準,傳統銀行較為謹慎。

對投資人而言,銀行的介入將大幅提高虛擬資產平台的信任度,使交易更加安心。此外,金管會強調,本次試辦的成果與經驗,將作為未來制定相關規範和推動政策的重要參考。

面對全球加密資產快速發展,台灣金融監理機關此番舉措,無疑為國內虛擬資產生態系注入一劑強心針,有望進一步鞏固台灣作為亞洲金融科技創新樞紐的地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金管會做事了,明年推「虛擬資產保管業務」,傳5家銀行有意申辦』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