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圣诞前夕,巴林银行在伦敦举办了一场年会,来参加的都是该行的业务骨干。而此时,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一个年仅二十八岁的小伙子的身上,他的名字叫尼克李森,是巴黎银行驻新加坡分行交易部门的总经理。
因为业绩突出,所以被评为该年度的明星交易员。场上的两百五十名成员都向他表达了赞赏,并将李森奉为英雄。然而,没有一个人会想到,仅仅过了两个月,这个被众人簇拥的英雄就凭借一己之力亲手干翻了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巴林银行。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在英国创建了巴林银行,他可谓是银行界中的活化石了。并且这家银行的气质从出生时就与众不同,他从不为普通客户开办存取款业务,而是专门为政府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类客户提供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等服务。由于信任良好,巴林银行成为了很多大客户的首选。
当美国政府将从法国人手里购买路易斯安那州时,巴林银行给予了全部的资金支持。当英国和拿破仑正在欧洲血拼时,巴林银行也是英国政府坚强的资金后盾。后来,英国王室为了感谢巴林银行的救命之恩,先后授予了巴林家族五个贵族爵位。自此,巴林银行便一直和英国上流社会保持着联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成为了他们忠实的客户。
1987年,该行创建了巴林证券。原本这是一个紧跟金融市场变化的开拓性战略,但是巴林银行的一些传统银行家们却对这个子公司打心眼里看不上。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高层大多数都是贵族出身,看不起多为平民从业者的巴林证券。另一方面,他们对券商通过投机炒作、牟取暴利的行为嗤之以鼻,经常将其嘲笑为爆发户。
1992年,日本股票价格下跌,巴林证券主席西斯立马打电话给伦敦总部,希望总行能提供给他更多的资金来抄底。但是巴林银行副主席以风险太大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这就让西斯一气之下辞去了职务。西斯的离职触动了巴林证券那个敏感的神经,曾经饱受歧视的核心管理者们纷纷出走,导致其管理层出现了巨大的空洞。虽然伦敦总行迅速接管了巴林证券,但是他们对券商业务的陌生与无知,就导致巴林证券在管理制度上出现了巨大的漏洞。
而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位干翻巴林银行的魔鬼交易员李森,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巴黎证券。在伦敦老派银行家的眼中,里森就是个典型的屌丝交易员。他出生于伦敦北部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赚钱不多,母亲又早逝。所以十八岁的李森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最先就职于摩根银行的清算部,每天工作的内容就是待在憋屈的小房间里,整理着数不清的单据。由于工作勤奋,脑子灵活,所以李森很快就拿到了约八万美金的年薪,这个收入足以成为一个奇迹。让他的故事在其家乡广为流传,但是眼前的成就还不足以让他实现住别墅、开豪车的梦想。只有成为期货与期权的交易员冲在交易所的前台搏杀,才有可能赚取上不封顶的财富。而接下来为他提供这一舞台的就是巴林银行。
1992年,巴林银行在新加坡分行设立了期货与期权部门。李森因为之前的工作经验被负责人相中,并以结算专家的头衔担任了新加坡分行交易部门的总经理。但是,由于高层对券商业务的歧视,心态和漫不经心,导致在人事安排上出现了神操作。李森在成为前台交易主管的同时,还阴差阳错的身兼了后台风控的主管。不过在新工作开始后的头一年,李森还算本分,他一直在做低风险的期货交易和期权的套利交易,还给所任职的部门带来了不少的收入。由于当时的信息技术不够发达,在交易所中买入卖出的指令大多都是通过吼叫、手势和小纸条来传达的,这就难免导致交易员出现差错。如果差错导致了盈利,属于意外收获。如果差错带来了亏损,就要暂时将这笔错误记入错误账户中,等待适合的行情出现时再挽回损失。
当时,李森和伦敦总部共用一个账号,名为99905账户,时间长了呢,伦敦这边就不耐烦了,你们能不能自己设立一个账户,以后有问题自己解决。于是这个99905账户就被伦敦总部收回了。为了能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转,李森就只能再开一个账户。为此,他选取了中华文化里的吉祥数字八作为账户号,所以一串88888的错误账户就这么诞生了。不过李森开的这个吉祥账号并没有使用几天,总部就又打了电话,说我们换了新电脑,他将帮我们处理更多的错误。你现在可以继续使用99905这个账号了。本以为就是一个简单的通知,没想到对方紧接着又来了一句,质问你们新加坡这边的错误怎么这么多?慌乱之下,李森连忙解释说,新加坡交易所的日成交量已经由之前的三千次急剧上升了两万次,而且现场也比较混乱。不过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李森又补了一句,请领导放心,我能保得住。其实这段话就暴露了巴林银行的总行领导对新加坡分行运营情况的一概不知。此外,在总行重新开放99905账户的时候,也没有要求里森删除那五个八的吉祥账户。
原本里森也以为他再也用不到这个账户了,但是紧接着发生了一件事儿,让他迈出了走向地狱的第一步。1992年7月17日,巴林证券的大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二十份合约,但因为交易员看错了手势,结果搞成了卖出二十份合约。由于当天合约价格一直在涨,把合约买回来就需要更多的钱。经计算,这次失误将会使公司亏损两万英镑。自己的下属犯了错。作为主管,李森肯定要受到牵连。为了保住自己的信誉,李森突然想到,还可以用那个五个八来隐瞒这次错误。只要有机会挽回损失,就不用通报总行了。由于有这么个能让李森只报喜不报忧的账户存在总行,便只能看到李森在不停的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于是认可、夸赞和奖赏便让李森上了瘾。今后只要他遇到损失,他就会将其转入到五个八的账户中。由于他还身兼风控岗位,所以在新加坡根本没有人能监管他的行为。
不过纸里是包不住火的。李森虽说能搞定新加坡分行,但却搞不定伦敦派来的审计,能蒙混过关,藏好过去的损失。起初,李森还会用自己的佣金和奖金来填补公司的窟窿,但随着这错误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光靠自己手里这点钱,简直是杯水车薪。于是,李森决心通过跨市交易来弥补损失。所谓的跨市交易,实际上是一种期权的交易策略,是一种获利可无上限,但亏损固定的交易策略。这不就是币安现在的期权,如果赢了到了交割日,他就会获得高于正常交易六倍以上的收益。如果输了,则本金全无。就是币安现在的欧式期权,但幸运的是,李森堵对了市场的走向。当时间来到1993年的7月时,李森竟然将五个八账户中的所有损失凭实力给赚了回来。有一说一,这的确很牛逼。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就,运气是一方面,也与他的吃苦耐劳有很大的关系。在交易所中,监管要求每个交易员所交易的合约不得超过一百份。而李森一人竟手握一千九百份合约,不过幸运女神不会一直陪着李森。
有段时间,新加坡市场的行情十分火爆,股票指数瞬息万变,这种离谱的行情,李森没有预料到也是正常的。可是令人绝望的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交易所用于清算记录的大屏幕还发生了故障,导致许多交易指令变成了盲选。并且因为暂时无法入账而积压了下来。等故障排除之后,看到清算结果后的李森彻底的傻了眼,摆在他面前的竟然是多达五百多份损失近一百七十万美元的亏损合约。顿感天旋地转的李森瘫坐在椅子上,巨额的亏损再次把他拉回到填补窟窿的泥潭中。此前所有的荣誉瞬间变成了遥远的回忆。他越是拼命想把钱赚回来,市场就越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随着损失不断的积累,到1994年7月,李森想要弥补的亏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五千万英镑,不过再大的亏损额不过是阿拉伯数字而已。李森已经麻了,对亏麻了,但这个窟窿他还得尽快堵上。因为伦敦总部时不时的就会派人来查账。如果发现了,他不仅会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财富和荣誉,还要接受法律的惩罚,他也将不再是全家的榜样。全村的希望注定要平庸的度过后半生。为了尽快扭转局势,他决定再冒一次险。
当时日本的经济正在逐渐走出颓势。他非常自信的判断,日本的经济在下半年将要开始增长。于是他毅然决然的把杠杆拉到二十五倍,开始炒作日经股指。只要预测成功,李森便可赚到七位数的红利。但是反过来呢,里森将把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命根子都赔进去,于是下海干活成败在此一搏,可惜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看到持续走低的日经指数和不断扩大的亏损,李森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疏离他。但是另一边由于他把实际产生的亏损都隐藏到了五个八账户中,所以总行还在认为李森一直都在给巴林银行赚着钱。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总部在1994年的年会上,还将他推举为明星交易员。面对众人的欢呼,李森就只好硬着头皮强颜欢笑。如果说二级市场的波动是人祸,那么李森接下来要面对的还有天灾。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大地震,日经指数继续暴跌。此时的李森已彻底失去了理智,他甚至开始疯狂购进日经股指期货,试图以一己之力将指数推起来,力挽狂澜的白衣骑士,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便需要更多的资金。于是,他就开始请求伦敦总行能够为自己提供保证金,理由便是正在和某一个大客户展开合作。因为李森现有明星交易员的桂冠头衔。总行非但没有对他的行为产生任何怀疑,而且还对他能为巴林银行赚更多的钱充满了期待。于是一笔笔资金就源源不断的从伦敦汇入新加坡,甚至违反了英格兰银行所规定的其他银行寄往海外分行的资金不得超过本行自有资金百分之二十五的规定。到了1995年2月23日,伦敦总行终于透支了自己。但即便手握巨量资金,李森依然没办法拦住日经指数的继续下跌。在这个时候,巴林银行的损失已经超过了8.6亿英镑,远远超出了该行的全部资本。
此时,无力回天的李森在打光了所有的子弹之后,终于知道收手了,便急忙带着妻子逃往了德国。走之前,他只在工位上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I’m Sorry ”随着真实浮出水面,巴林银行的高层管理者们除了发呆,什么都做不了。1995年3月26日,巴林银行被英格兰银行以一英镑的价格象征性收购。就此,这家曾帮助美国买下半壁江山。为英国打赢拿破仑的百年老行,就彻底的从世界金融的舞台上消失了。
而那位以一己之力创造了这一奇迹的李森,在巴林银行宣布破产后的一周,便被德国警方移送给了新加坡,并获得了六年半的刑期。巴林银行破产的案例如今已经被写进了教科书,供今后一代代学生和金融从业者们反复学习,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肯定是尼克李森的违规操作和投机行为。不过,要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巴林银行漏洞百出的管理模式和无力低效的监管机制。正如李森在事后说,如果当初只要有一个人能干预我的行为,那这样的结果也就不会发生。
首先,巴林银行的人事安排的确给李森闯祸提供了充足必要的条件。另外,总行的内审人员也严重失职。在1994年7月的时候,伦敦总部的两名审计人员的确发现了五个八中的亏损。当时,李森谎称这笔资金是被华西银行借走了。这个谎言实际上非常卓越,只要审计员稍加核对,李森便可当场现行。可是呢,他们愣是相信了李森拙劣的说辞。其次,巴林银行的高层也对风险的防范毫无作为。刚刚那两名审计员虽说没有深究李森的谎言,但他们的确向总行提出了对新加坡分行进一步调查的请求。但是高层们最终还是忽视了这些建议。最后,巴林银行甚至对外部传来的风险警示也不屑一顾。其实,在里森玩火的这段时间里,新加坡交易所在发现了李森的异常行为后,曾无数次向巴林银行总行发出过警示,但这些警示却全都被伦敦的高层所忽略掉了。
或许李森之所以投资运气太差,可能就是因为他所有的运气全都浪费在躲避监管之上了。另外我们也会发现,最终让李森弄垮巴林银行的金融工具期权合约实际上属于金融衍生品。一提到金融衍生品划过我们脑海的疯狂事总是数不胜数。其实,这种金融工具最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的,对于一些必须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或者说进行远期交易的商户来说,一份设计合理的合约,或者是进行一笔套期保值交易,都可以对模糊的未来起到一个很好的风险对冲。金融衍生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其高杠杆的属性经常会被一些投资者视为合法。
比如币安的期权,本属对冲工具,其次为套利工具,现在很多人把它演变成了合约属性产品(单边)确实以极低的代价赢取十倍甚至百倍收益,比如11.7日开 xrp 买权15日交割竟有一款百倍回报率0.09买入,10几块交割。若判读错行情,最多损失权利金而已,这是个比合约更加稳定的套利工具,不会爆仓,只有到了交割日要么暴富,要么归0,风险极低,收益无穷。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还开百倍杠杆合约,期权的杠杆有的近千倍。合约一个回踩爆仓,期权随便它回踩,只要不到交割日你的仓位一定会在,只要预判行情对,中间随便暴力插针回调,期权稳如巴林银行一样信任你,简单一句话来说,开期权可以睡好觉,开合约晚上容易失眠。
我最早接触期权就是这位巴林银行魔鬼交易员李森给到的启发,不过我基本开对冲,偶尔开单边,合约这半年很少开仓的原因是因,期权有更多玩法,双向套利套保,占比资金又小。
总结下巴林银行破产案: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一个因风险管理失控而导致的经典案例。其主要原因在于:
1,内部控制薄弱: 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对交易员李森的巨额投机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2,管理层失职: 管理层对衍生品交易的风险认识不足,对里森的汇报过于信任,未能及时采取措施。
3, 风险集中: 银行将过多的风险集中在了一个交易员身上,一旦发生风险事件,损失将难以承受。
从巴林银行事件中吸取的教训及风险控制指导意见
4,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5,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定期对所有业务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尤其是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
6, 强化风险监测: 实时监控交易情况,及时发现异常交易行为。
7,建立健全的风险报告机制: 定期向高层汇报风险状况,确保信息透明。
8,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于整个组织,培养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9,明确职责分工: 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制衡,避免权力过分集中。
10,加强授权管理: 严格控制交易授权权限,防止越权操作。
11,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 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可靠。
12,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的管理
13,对衍生品交易进行严格限制: 制定详细的交易规则和限额。
14,加强对交易员的监管: 定期对交易员进行考核,并对其交易行为进行审计
15,提高管理层的风险意识:
16, 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 提高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17, 鼓励管理层参与风险管理: 将风险管理纳入管理层的绩效考核。
巴林银行的倒闭给我们加密货币交易员同样也敲响了警钟,风险管理是金融交易员生存发展的基石。只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防范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加密永流传,爆仓看不见,金钱还是熟悉的味道
下周继续分享,欢迎提供案例,祝大家赚的盆满钵满,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