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所谓的纺锤形结构,所谓纺锤形社会,无非是把底层的低收入工作外包给外国人而已。从全球的收入结构来看,绝对是金字塔形状的。某些国家的纺锤形是这个国家整体上在社会分工中拿到了高利润/高收入的部分,而人口增长的减缓则有利于收入分配更均匀化。
类似的,你也可以把上海当成一个纺锤形社会,因为上海的中层收入并不低。但是上海的纺锤形收入结构是以其他地区和农村的低收入为基础。
所以如果我们以追求民生(更多的人有更高的收入)为目的,那么你要追求两点:
1/ 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向更高利润的环节攀登
2/ 更合理的分配
就更高利润的环节角度,我们就拿净利率来看:
- 发行货币利润率最高,几乎 99.9%利润(如美元)
- 高科技:如英伟达芯片净利率55%、微软净利率37%
- 品牌:如nike净利率10%,爱马仕 30%
- 石油矿产等资源
...
可以看到,除了老天爷赏饭吃的矿业,赚取高利润的两个关键点就是R&D和共识构建。当然这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你说你老挝农村一土鳖,你去搞品牌,没人理你的。高利润的产业需要有中等利润如制造业来支撑。所以中国目前就处于一个从中等利润向高利润转型的关键时期。目前的R&D投入应该不少,但是共识建立应该说还差的很远。
相比之下,制造本身利润较低(中国目前处于这一阶段),农业利润也不高/除非规模化生产、上科技;
再说分配问题。
分配应该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人多人少。你劳动人口越多,劳动者就越难在这个大饼里得到更多比例分配。资本主义开始并非温情脉脉的,非洲黑奴、圈地运动、美洲种植园都是血淋淋。但后来劳动力的增长跟不上经济的增长,资本不得不给劳动力更多的权力,更多的补偿。反过来说,未来的ai和机器人的发展,必然会让“人”的待遇越来越差 - 这几乎是注定的了。
第二个角度就是循环,不同的经济循环的次数不一样。比如说,如果一个经济你的流向是中产或者穷人,那么1 元钱可以循环很多次。一个笑话就是你打赏 10 元钱给抖音女主播然后晚上她打车坐你的滴滴把 10 元还给了你。从这个角度来说,服务的循环次数多于商品,因为服务本身就更多涉及到人,而买商品的资金则进入工厂。
总结一下:
1/ 不存在纺锤形社会,只有分工的不同阶段
2/ R&D和共识建立是赚取高利润的途径,目前中国正在攀登这个
3/ 人口减少有利于收入分配,而服务经济有利于循环,这两者均有利于更加平均的收入分配
4/未来并不乐观,ai 也许会将人类带回过去的阶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