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深潮 TechFlow
什麽算的上是一個好迷因?
答案或許是不刻意變成迷因,但最後因為太有趣而變成了迷因。
當每天的盤子還在絞盡腦汁蹭熱度時,有些迷因在不經意間已經自帶了有幽默氣質而被人關注 ---比如在一台冰箱上,發一個叫做「FRIDGE「(冰箱)的幣。
今天的鏈上熱點中,這個 FRIDGE 算的上是一股泥石流。
事情梗概是,一位開發小哥去逛商場,無意間看到賣場上有一台三星智慧冰箱,隨後他通過這個觸屏發了個迷因幣,並全程直播了這一過程。
而後 FRIDGE 開始在英文 CT 中逐漸被討論,這個略帶行為藝術的操作似乎大家很喜歡,代幣市值也一路上漲來到了6M。
圖源:TradingView
更有社群評論說這是一場三贏,三星可以拿這個做廣告、Dev 因突發奇想而賺了一筆錢,而鏈上玩家們又多了一個好笑的炒作標的。
而當你瞭解這個「冰箱發幣「事件的全貌後,可能會覺得它更符合迷因的原始氣質 --- 有梗。
直播冰箱發幣,一種荒誕與意外感
故事的起因,源於一個幽默的 Dev,想用一台智慧設備在 Pump.fun 上發幣。
隨後他來到了自己附近的一個賣場逛了一圈,最終看上了一台帶觸屏的三星冰箱,於是想用這個冰箱來發個幣,便臨時起意將這個幣命名為 FRIDGE,並且在推特上發布了走入商場使用冰箱登錄 Pump.fun 的影片。
圖源:深潮 TechFlow
圖源:深潮 TechFlow
而由於需要學習一下冰箱的作業系統和互動,此時小哥的幣還沒有完全發好。
1小時後,小哥再次上傳實拍影片,顯示用冰箱登錄 Pump.fun 發幣成功,$FRIDGE 冰箱幣正式上線,並且還吹了一波三星家的冰箱非常智慧。
圖源:深潮 TechFlow
隨後,由於小哥是拍著影片進商場摸冰箱的,他的持續拍攝行為引起了注意,並遭到了賣場經理的阻攔,以拒絕拍攝為由將他請了出去;
此時小哥不依不饒且幽默的發文表示自己不會走,直到這個先進的「冰箱發幣技術」、這個歷史性時刻被見證;更為好笑的是,此時冰箱幣已經從 Pump.fun 的內盤,成功打滿變成了 Raydium 上的外盤,小哥現在有了新的選擇權:
我要不要,把這個冰箱買回家?
圖源:深潮 TechFlow
故事到這裡已經很好笑了,我用冰箱發冰箱幣最後決定買冰箱,一種荒誕又幽默的感覺撲面而來。
而更好笑的事情來了,這個幣的走勢圖還停留在冰箱的觸屏上,先前趕走小哥的賣場經理對這件事產生了興趣,並詢問小哥價格的走勢意味著什麽。
在小哥解釋一番後,這位經理在理解後顯然露出了人性中貪婪的一面,表示自己也想要一些冰箱幣;這和他之前趕走小哥的行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等於一個線上直播的「以漲服人」。
圖源:深潮 TechFlow
隨後更離譜的來了,小哥在賣場經理的手機上安裝了 Phantom 錢包,並指導了他關於代幣的一些流程;但顯然經理是個外行,也搞不清楚怎麽轉幣和買賣。
不過在貼文裡的截圖也暴露了這個新錢包的地址,於是一些看到這個貼文的社群成員開始了行為藝術,還真向這個賣場經理的錢包裡轉了一些冰箱幣(時價 2,000 美金,現在更多)。
就這樣,「我潛入賣場用冰箱發了一個幣,並讓賣冰箱的人賺到了錢」的故事正式形成,整個過程充滿了荒誕感和意外感,足夠有趣也讓這個冰箱幣一路上漲。
冰箱之爭,社群解圍
不過這個故事還沒完,記得上面說到小哥賺錢了想把冰箱買回家的事情嗎?
當這個商場快關門的時候,小哥下定決心向賣場經理提出自己要購買這台冰箱。因為他覺得這是個了不起的事件,他本身也對這台三星冰箱的性能和所能做的事非常滿意。
然而事情出現了反轉,當他想買的時候,賣場經理告訴他,這台冰箱已經被自己內定了。
因為小哥用來發幣的冰箱是賣場的展示樣機,所以賣場經理等於是用一個內部價自己鎖定了這台冰箱,讓賣場把樣機賣給了自己,也很合理。
圖源:深潮 TechFlow
Dev 小哥這時有些沮喪,顯然它希望這台冰箱自己能買下來,但目前來看沒有什麽好辦法。
就在這時,加密社群精神開始顯現了。
另一位看到這個貼文的社群成員恰好和 Dev 在一個城市,看完貼文後覺得非常有趣,於是決定慷慨解圍,駕車載著 Dev小哥去別的電器城裡找同款冰箱。
於是他們開始了全城大搜尋,跑遍各大賣場,只為尋找一台同型號的 Samsung 636L AI Family Hub 冰箱,此時買到這個冰箱還願,已經成為了一件更有趣的任務,以及一個非實現不可的心結。
從 Dev 的直播貼來看,他們開車從天亮找到了天黑,並且最終在一個賣場裡真的找到了同款冰箱,而且因為尺寸過大裝不進後備箱,最後仍在折騰怎麽運回去。
截至發稿前,Dev 小哥已經更新貼文,曬出了將冰箱運回家的截圖。
圖源:深潮 TechFlow
至此,加密 Degen 尋找同款冰箱的故事也落下帷幕。
這個故事有趣的地方在於,它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加密社群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一個簡單的發幣行為演變成了一個涉及實體商品(冰箱)的有趣買賣拉鋸戰,而且還意外地讓商店經理和另一位熱心老哥參與其中。
當然我們也可以以最大的敵意去懷疑,這件事是一場頗為折騰的自導自演,一切都可能有劇本。
但從這個突發狀況和事件本身來看,它多少也貼合了迷因文化的內核------荒誕、自發、充滿戲劇性的反轉,以及那種難以預測的病毒式傳播潛力。
有時候,這比那些故意造梗的迷因還要強一些,因為最高級的幽默往往以最平常的方式出現。
在激烈的 PVP 搏殺中,換換口味笑看一個冰箱的故事,也別有一番風味。
風險警示:迷因沒有實際價值支撐,受市場情緒影響較大,大部分(超過 99%)迷因為 PVP ,最後將走向歸零,本文僅作為個人經驗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深潮 Tech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