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銀行金融科技公司面臨嚴峻挑戰

隨著數位資產市場的蓬勃發展,許多提供類似銀行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富比士》雜誌的報導,包括 Mercury、Yotta、Fold、Juno、Brex、Copper、YieldStreet 等在內的眾多公司,雖然提供了銀行般的服務,但實際上並非持有銀行執照的正規銀行。這些公司都依賴合作銀行來提供進入銀行系統的通道,然而,隨著銀行逐漸退出合作銀行產業務,這些金融科技公司可能難以繼續營運。

非銀行的金融服務提供商在過去十年中迅速成長,風險投資公司也投入了大量資金。這些金融科技公司直接與客戶互動,在某些情況下,客戶甚至難以察覺他們並非直接與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保險的銀行打交道。這些公司提供從行銷到技術平台的全方位服務,使客戶可能沒有意識到,金融科技公司其實是介於客戶和實際合作銀行之間的仲介。

銀行退出合作,監管壓力增加

金融科技產業的支持者稱這種安排為「銀行即服務」(Banking-as-a-Service,簡稱 BaaS),而反對者,主要是那些關注整體金融系統安全和穩健性的人,則使用了帶有貶義的「租借執照」(rent-a-charter)一詞。

金融科技公司之所以吸引客戶,主要是因為他們提供了傳統持牌銀行一般無法直接提供的客戶體驗或產品。這些公司通常投入大量資源在客戶介面上,並依賴合作銀行提供核心的存款和支付功能。然而,部分持牌銀行進入 BaaS 業務是因為看似能獲得低成本的客戶存款,但現實卻複雜得多。

合作銀行通常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一個在銀行的單一帳戶,所有的金融科技客戶資金都被混合在一起,稱為「代表客戶利益」(For Benefit Of,簡稱 FBO)帳戶。合作銀行通常不會知道 FBO 帳戶中每個客戶的具體餘額,而是依賴金融科技公司來維護會計帳冊。對於銀行而言,這意味著他們只有一個客戶,即金融科技公司,而金融科技公司則與實際擁有資金的客戶互動

這種安排帶來了一定的監管複雜性。銀行被期望了解他們的客戶(KYC),如果銀行從未了解實際資金受益人的身份、餘額或交易,他們可能未能完全遵守監管要求。此外,隨著介於金融科技公司和銀行之間的仲介軟體公司的出現,情況變得更加複雜。這些仲介軟體公司聲稱可以讓金融科技公司更容易地與銀行互動,但實際上可能增加了系統的故障點。

監管環境收緊,金融科技公司面臨生存考驗

2024 年 4 月,仲介軟體提供商 Synapse Financial Technologies 申請破產,對金融科技公司和客戶造成了重大影響。破產申請近六個月後,仍有客戶無法取用他們的資金,且似乎存在資金缺失的情況。前 FDIC 主席 Jelena McWilliams 被任命為破產受託人。

合作銀行的環境即將變得更加艱難。2024 年 9 月,FDIC 董事會一致投票批准了名為「對具有交易功能的託管存款帳戶的要求和對存款人及時支付存款保險」的擬議規則制定,簡稱為「Synapse 規則」。如果該規則被採納,合作銀行將被要求了解 FBO 帳戶中的受益人及其餘額,這將增加銀行在合作銀行產業務中的複雜性和成本。

銀行已經開始退出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關係。BaaS 的複雜性導致銀行違反了規則,許多合作銀行已收到監管執法行動,包括 Choice、Cross River、Evolve、Green Dot、Lineage、MCB、Piermont、Sutton、Thread 等。許多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尋找合作銀行,但這種關係正變得難以建立。

未來展望:金融科技需調整策略,銀行產業應提升服務

金融科技公司可能需要調整他們的策略,因為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兩名成員,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民主黨,麻薩諸塞州)和克里斯・范荷倫(Chris Van Hollen,民主黨,馬里蘭州),已要求銀行監管機構限制非銀行實體使用 FDIC 的名稱和標誌,並開始對金融科技公司進行監管。

金融科技產業的興起有多種原因,其中之一可能是銀行產業領導層在管理風險和企業帳戶方面非常出色,但對消費者和消費者體驗的關注相對較少。金融科技公司一直在填補這一需求,銀行需要提升他們對消費者的服務。

監管環境的變化不太可能消滅金融科技公司,但將迫使其進行改變。預計銀行和科技公司之間將出現合資企業,銀行將在這些企業中領導管理、合規,並確保安全和穩健。金融科技公司的財務報酬率將發生變化,銀行需要獲得更大的收益市佔率,以更好地反映銀行的成本和風險。

獨立的金融科技公司試圖改變銀行產業的時代可能即將結束。這並不意味著創新終結,而是銀行產業需要提升自身能力,以便能夠與金融科技公司平分秋色。目前的公司可能在未來不會以相同的方式存在,但好的想法將繼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