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不一定要走發行代幣和套現的路線。深入挖掘一些更清晰的商業邏輯,選擇那些具備穩定性和現金流的創業方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本文內容源自 Folius Ventures 創辦人 Jason Kam 參與 RootData 舉辦的推特 space,由 wublockchain 整理。 (前情提要:如何建立一家成功的加密 VC?投資項目時該關注什麼) (背景補充:以太坊 VC 過度迷戀基建,正拖累整個加密產業?) 本文為 Folius Ventures 創辦人 Jason Kam 參與 RootData 舉辦的推特 space,吳說獲授權轉載。 Jason 表示最近幾個月幾乎沒有出手,對週期沒那麼樂觀;過去如果在最早期 5, 000 萬美金以下投進一個 10% 的份額,然後專案方把交易所攻堅下來,它甚至可以沒有產品,只要熱度做上來,鑽營如何上線幣安,就可以獲得極佳的帳面收益。 大家都看明白這個套路之後,就會發現有很多標準的攢局性專案;行業沒有造血能力的專案供給過剩,加上本身二級市場買盤的缺失,導致了目前的局面;DISCORD、Telegram,甚至如果 Twitter 上的遊戲都有很大的機會,TG 上大概率會長出一個類似 4399 小遊戲的平臺。 Jason 與 Folius Ventures 的簡介 Ruby:大家晚上好,歡迎來到 RootData 主辦的 Crypto 融資第一課系列 space 活動第一場。我是主持人 Ruby,今晚的主題是 「穿越牛熊:一級 VC 投資背後的智慧」。 我們很榮幸邀請到 Folius Ventures 的創辦人 Jason Kam。Jason 畢業於卡內基梅隆大學,曾在華爾街工作,2018 年進入 Crypto 領域,建立了推特帳號 @MapleLeafCap,現在有超過 4.5 萬粉絲,Jason 將與我們分享他在市場波動中的投資經驗及對加密市場未來趨勢的見解。 可以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和 Folius Ventures 的特點嗎? Jason:大家好,我是 Jason。Folius Ventures 成立於 2021 年 9 月。當時比較有趣,我在 2020 年 DeFi Summer 之後,兩位朋友 Ben 和 Santiego 建議我創立一支基金,因為市場非常需要更多關注亞太區,特別是具有獨特背景的創業者。 自成立至今,差不多三年的時間,我們管理的資金規模在 2.2 到 2.3 億美金左右,團隊有 5 個人,主要在亞洲,包括上海、深圳、香港和東京。我們與其他機構有三點不同。第一,雖然我們今年在一級市場的出手少了,但過去兩年我們在一級市場投資比較多。 我們是一支一二級混投的基金,在一級市場的單筆投資金額一般在 50 萬到 400 萬美金之間,可以領投,也可以跟投。我們在二級市場的倉位更大,可以買入 BTC 和 ETH 這樣的主流資產,也可以投資像 Pump.Fun 這樣的小盤專案。我們有一個非常開放的投資策略。 第二個區別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偏好亞太區的創業者。我們的投資中有 80% 到 90% 集中在亞太地區。 第三點,我們的投資案例多集中於應用層,比如中心化交易所、SaaS 軟體、移動端應用遊戲等面向消費者的產品。非常榮幸能受邀參加這次活動。 Ruby:我們注意到,Folius Ventures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依然活躍出手,尤其在種子輪投資了一些知名專案。可以請您分享一下在這樣市場環境下持續出手的原因嗎? Jason:其實我們今年的投資速度已經放緩了很多。除了 We.Rich 之外,MegaETH、Catizen 以及 WSPN 是我們近期的案例,但實際上很多專案去年就已經完成融資,只是訊息最近才釋出。自今年 3 月份以來,我們的出手越來越少,最近幾個月甚至幾乎沒有投資。這與其他同行的情況類似。我們之所以謹慎,主要是因為對市場週期並不樂觀。過去幾年,大多數 VC 通過快速上市和退出獲利的模式正在發生變化,需要重新調整策略。 其次,我們偏向應用層的投資,而好的機會可遇不可求,創業者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波動性。這三個因素綜合起來,使得我們今年的出手速度減慢了。當然,融資披露的時間不由我們決定,因此可能給人一種我們出手頻繁的錯覺,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當前 VC 投資模式應該如何重構? Ruby:您提到目前一級 VC 普遍採用廣撒網的方式,6 到 12 個月內就計劃上 CEX,您認為這種投資退出方式需要重構。那麼,您理想中的 VC 退出模式應該是怎樣的呢? Jason:首先,我想先退一步講一下,因為過去這個行業有一個 「比較爽的祕密」。在早期階段,如果專案估值在 5000 萬美金以下,你投進去佔 10% 的份額,只要專案方能夠攻克交易所的上市問題,甚至不需要實際產品,只要有足夠的市場熱度,並且有人願意買單,這個退出週期是可以按月來計算的。也就是說,你現在投進去,三個月後項目就可以上所,交易所帶來的流動性以及早期交易員的介入,會使得早期投資人獲得極高的帳面收益。 如果這些早期私募投資人不僅通過公司名義投資,還能通過專案方在顧問協議、質押或者空投等方式獲取份額,甚至在 TGE(代幣生成事件)就能解鎖,那麼整個退出週期就非常短。即使有一個標準的 Cliff 期(通常為 12 個月),很多情況下專案在第一個月就能讓投資人回本,剩下的全是利潤。 這種策略大約從 2019 年、2020 年開始流行,到今天大家都看清楚了這個模式。甚至有很多專案即使不是為了快速退出,也不得不按照這種模式運作。我們估計未來 6 到 12 個月內,可能會有 50 到 200 個專案估值超過 5 億美金,它們都盯著要上交易所。 然而問題是,這些專案上幣之後,它們的流通盤佔比可能只有 2% 到 10%。無一例外,這些專案在上幣後的 1 到 2 年內,會面臨大量流通盤的解鎖,從 2% 到 10% 增長到 20% 到 50%。也就是說,流通盤可能增加 5 到 10 倍。 如果接下來半年內更多專案上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