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其即将发布的2024年年度经济报告中提出,各国央行应积极采纳人工智能(AI)技术,以应对其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深远影响。BIS特别强调,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有潜力改变通胀趋势,并呼吁政策制定者整合人工智能至其运营策略中,以促进金融和价格的稳定。

BIS创新中心的负责人塞西莉亚·斯金斯利(Cecilia Skingsley)透露,监管机构正与央行合作伙伴一起,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她指出,中央银行作为机器学习技术的早期采纳者,能够有效利用AI对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构化处理的能力。

应用案例包括,此前BIS已经开展了如Aurora项目,该项目利用AI从支付数据中检测洗钱活动,以及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增强网络的弹性Raven项目。

据悉,国际清算银行计划于6月30日完整发布其《2024年年度经济报告》以及《2023/24年度报告》,届时将提供更全面的分析和对人工智能在经济领域应用的深入见解。

中央银行与人工智能

国际清算银行在其《2024年年度经济报告》中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对中央银行运作的革命性影响,包括其带来的潜在优势和风险。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改善贷款和支付系统方面具有显著好处,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如复杂网络攻击等新型风险。

报告中,国际清算银行研究主管兼经济顾问Hyun Song Shin强调了人工智能模型对央行工作方式的直接影响,他认为大量数据的分析能够提供更快速、更丰富的信息,有助于识别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模式与潜在风险。

此外,报告提出,中央银行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其即时预测能力,并利用实时数据对通胀和其他关键经济指标进行更精确的预测。然而,报告同时警告,尽管人工智能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最终的决策过程仍必须由人类掌控,以确保责任和透明度。

同时,人工智能在金融系统脆弱性的识别上也展现出巨大潜力,它能够帮助监管机构更有效地管理和缓解风险。国际清算银行认为,随着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它将成为中央银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基础,以推动央行在数据驱动的决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清算银行在其报告中进一步分析了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广泛影响,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方面。报告指出,人工智能通过赋予企业更快响应宏观经济变化并调整价格的能力,能够对通胀趋势产生影响。

报告中还强调,人工智能对经济需求和通胀的影响程度,与失业工人重新找到工作的速率密切相关。此外,家庭和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未来收益的预测准确性,也是决定这些经济变量的关键因素。同时,在金融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预计将极大提升支付、贷款、保险和资产管理的效率,并有助于降低成本。

然而,国际清算银行同时警告,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新型网络攻击的风险增加,同时人工智能可能加剧金融市场中的从众行为、挤兑和抛售现象,给金融稳定带来潜在威胁。这些风险提示了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在采纳人工智能技术时需要谨慎行事,确保技术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平衡。#BIS #人工智能 #CBDC #金融风险

结语:

国际清算银行在其即将发布的报告中强调了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变革潜力,同时提醒了伴随而来的风险。人工智能不仅能提升中央银行的运营效率和经济预测的准确性,还可能带来新的安全威胁和市场行为问题。这些发现呼吁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机构在采纳新技术时,必须谨慎平衡创新与风险。

面对人工智能引领的金融创新浪潮,确保技术进步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监管机构和行业参与者深化对人工智能影响的理解,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随着我们步入智能化、数据驱动的新时代,负责任的创新将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