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牛顶指标开发系列】


在计算链上所有BTC持有均价(Realized Price)的时候,通常的做法是使用“总成本市值(Realized Cap)”除以“流通数量(Circulating Supply)”。


后来我把链上>7年没动过的BTC视作长期休眠或丢失从计算中剔除已消除上古筹码日益严峻的拖累影响,即分母部分变为“Circulating Supply - >7y Supply”,也是我的常用模板。


除上述方法外,有没有针对Realized Price新的设计思路?


若以链上所有流动性好(Liquid Supply)的BTC来均分总成本市值的话,那么每枚BTC所承担的买入成本将会成为币价的上涨极限(如图所示)。


也即币价上涨到单单流通性好的BTC的总成本+获利就能跟此刻链上所有BTC总成本市值持平,也即流通性好的BTC的获利跟非流通性BTC成本持平,市场便达到上涨极限。


这其中或许蕴含有更为深层的逻辑,当下拿来做牛顶参考指标也是可以的😺(如图所示)。